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媒體素養進教室 品格教養齊步走

2011-7-24 台灣立報 作者:李律鋒
11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李律鋒(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研究員、政大新聞所博士生)
某房仲業者有一句廣告詞說:「沒有賣不掉的房子,除非找不會賣的人。」在媒體教育的領域其實差不多,每天發生的時事這麼多,其實沒有不能教的媒體事件,除非教師不知道該怎麼教。
▲壹傳媒動新聞惹爭議,台北市長郝龍斌2009年11月25日宣佈依兒童及青少年福利法,對壹傳媒重罰新台幣50萬元。圖為民眾利用網路,觀看不加限制播出的動新聞。(圖文/中央社)

台灣新聞在最近十年內急速走向腥羶色、淺碟反智以及娛樂化導向的路線,這與一般學校教育中所教導溫柔敦厚的品格教育與人格特質是非常衝突的。許多家長與教師常會面對的困擾是,學生將從媒體看到的事件、或是聽來的不雅詞語拿來互相開玩笑、或是成為吃飯聊天的話題,教師既不能當作沒聽見、卻也不知如何開導。本文試著整理近年來發生的幾種新聞事件典型,提供一些從事件得以啟發學生思辯與反省品格教育深度內涵的案例,提供給家長與教師們進一步了解媒體素養的意涵與理念。

無論正負面 新聞都是好教材

前些日子,新聞不乏也不時有高官貪污洗錢案件發生,不勝枚舉的案例中,最為媒體爭相報導可要算是前總統陳水扁家族涉及貪污洗錢案,錯綜的案情、涉案人物牽涉之廣,堪稱少見。而時任扁政府調查局長的葉盛茂,涉嫌將愛格蒙組織調查陳總統洗錢的秘密洩漏給陳家,致使陳家有充裕時間將不法所得移至海外,遭到法院判刑入監,更備受爭議,此案件自然也是新聞爭相報導的內容。
這個案件可以給予我們的思考是,在學校教育中,我們總是被教導要服從師長、盡忠職守,但是當對你有恩的長官涉及貪污時,你應該忠於職守勇於揭發,還是包庇長官以報提拔之恩呢?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也就是人情世故vs.大是大非、或是忠於長官vs.忠於國家的兩難議題,我們可以從品格教育中教導學生應該選擇後者。然而事實上是,在險惡的官場中,要做一個忠於良心的決定絕對比想像要難的多,教師們如何鼓勵學生,即使在最險惡的環境中,也必須有所堅持,這可能是比教導學生守規矩、服從命令要來的有意義的品格教育議題。
▲教育部「台灣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活動」2009年9月21日發表成果及頒獎,宜蘭縣順安國小學生(如圖)創作的影片《蘋果的滋味》探討性侵害議題,獲得特優。(圖文/中央社)

媒體報導其實並不缺乏正面案例,台東菜販陳樹菊默默行善到榮登時代年度人物、南投義消張瑞賢為了救人英勇殉職(http://www.youtube.com/watch?v=8f1q2Dg_izM);台中則有警員在破案後長期資助被害人三個女兒直到完成大學教育,這樣的善行,在台灣土地上也經常可見,這些人物雖非身居高位卻盡忠職守、默默行善案例俯拾即是,這才是最真實的台灣眾生群像,也是最好的品格教育範本。

融入時事 打開生命教育大門

每天打開電視機,總是常看見某人因為失業、情傷等等原因選擇走上絕路,更不乏許多名人。從近期劉雪華老公鄧育昆、關中的女兒關雲娣;到之前倪敏然、徐子婷,以及知名韓國藝人崔真實、朴龍河等引發的自殺潮。他們以死作為對社會沉痛的抗議,然而這樣的抗議對於世人卻不是正面的警醒激勵、而是負面的示範。
除了自殺新聞之外,每天播送的社會新聞也讓人痛心疾首,從日前屏東高樹冷血姊弟夥同男友虐殺家暴父親的案件、或是雲林性侵假釋犯隨機姦殺國中女生的案件,以及兩年前新竹飆車族隨機圍毆竹科工程師致死案件,都讓我們不禁問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非得以如此殘酷手段將對方致之死地?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基礎教育中從未占有重要的份量,然而領悟生命的價值、進一步愛惜生命、尊重生命,這可能才是品格教育之根本。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面對挫折與壓力時,選擇死亡或許是一種簡單的逃避,然而選擇活下去需要更多的勇氣;死亡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只會讓親友陷入無盡的傷痛。從新聞報導中痛失愛女的關中幾近崩潰的表現,教師必須提醒學生輕率死亡會帶給父母多大的傷痛,這是為人子女必須審慎思考的人生課題。
關於生命教育,媒體其實也充滿了正面的案例,例如蘋果日報每週六日都會推出名醫專欄,去採訪那些為了拯救病患在第一線犧牲奉獻的醫界表率,他們不放棄任何一條生命的努力令人動容。(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34011/IssueID/20110717) 
近期還有一則令人感動的新聞,在墨西哥沿海有一隻座頭鯨被漁網困住無法呼吸,幸好一家人駕船經過,努力割除漁網讓鯨魚脫困,重獲自由的鯨魚在海中翻滾跳躍以感謝救命之恩,這是生命教育最好的範例。(http://www.ttv.com.tw/news/view/?i=10007194935701I)

善用多元議題 活化品格教養

前項兩大主題只是略舉一二,除了以上主題之外,教師們也可以整理出其他各項議題,諸如:
1.性別平等議題:呈線性別刻板印象、同性戀者的壓抑與歧視、職場性騷擾等。
2.身體意識議題:過度強調事業線(女性上圍尺寸)、線上遊戲廣告拼命裸露與性暗示。
3.語言暴力議題:戲劇與廣告文本中對於同性戀者、肥胖者、外形缺陷者的調侃、譏笑與諷刺。
4.族群歧視議題:對原住民的歧視、調侃台灣國語(客家國語)的不標準口音、對外勞、外籍新娘、陸配與新移民的歧視、對於回教徒的歧視。
5.消費與金錢觀議題:鼓吹消費文化、先享受後付款等,導致卡奴激增,無力償還債務走上絕路。
6.名牌崇拜議題:報導名人參加名牌派對、或是大肆報導知名品牌如柏金包、限量名牌購物袋等新聞。
7.財富炫耀議題:大陸富豪高調行善、台中港進口名車高調曝光等。
8.勞工權益議題: 長期忽視淡化勞工權益與最低工資,了解全球化的浪潮下的工會危機。
9.環境保護議題:從國光石化議題、中科議題到非核家園議題。
10.製造恐慌議題:例如過度渲染末日預言、導致老翁自殺。
其實就像是前文所列舉的案例一樣,縱然媒體的負面案例不少,但是正面案例亦不缺乏,教師們可以善用時事案例,從負面教材中提供反省借鏡、從正面教材中啟發想像,那麼我們也就可以說,沒有不能教的媒體議題,只要找到對的教學法。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提供 www.feja.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