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復活為樂 vs. 寂滅為樂 ~ 余磊


2009-04-14基督教論壇報

 生命如果像一條河流,並且人自己可以決定流向何方,那麼,我要選擇流向大沙漠,讓它逐漸枯乾消失嗎?還是選擇流向大海洋,讓它生生不息呢? 或者說,生命像一根蠟燭,要燒到「蠟炬成灰淚始乾」嗎? 還是可以像一盞油燈,不斷的添加燃油,讓它發光不熄?前者像佛教的《寂滅》,後者像基督信仰的《復活》;這兩個對比頗有意味,殊堪玩味,但也很嚴肅、很嚴重的。
佛教把人生視之為苦
 2009年二月,台北法鼓山聖嚴法師圓寂,「寂滅為樂」 四個大字高掛在大廳式場,受到媒體矚目,也引起不少法鼓山信眾的共鳴。這四個字出自《大般涅槃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個偈子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一切現象是無常的,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凡是生起的都會消逝,涅槃寂靜是最究竟的快樂。」註1
為什麼說「寂滅為樂」?這跟印度文化的生命觀和佛教的輪迴觀大有關係,蓋因佛家認為,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離苦得樂」。人身輪迴到這個世界是個「臭皮囊」,是苦海無邊。相對的,人身的死亡與生命的寂滅,就是「離苦」,進入「得樂」。 這種思觀頗不同於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 或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華人文化比較強調的是,活要活得有意義,死要死得有價值。
從印度文化產生的佛教把人生視之為苦,從對嬰兒出生的描述可見一般。例如,佛教界聞人李炳南居士寫道:「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先投胎,女子的肚腹下,有一個不乾淨的所在,叫做子宮。它的周圍有一盤一盤的大腸,滿盛著糞;有團團的膀胱,滿裝了尿;環境甚是骯髒,氣味又臭又臊。遇見最污穢、多微生蟲的精血,投到子宮裏的時候,人的神識也就隨著混進去,變成形體,好像猴子蹲著的樣子。住在這裏邊,既無光明,又無空氣,四鄰上下,緊緊的裹著的是糞袋、尿曩、臭水、腥血,這般說來,豈不就像熱屎血河等地獄嗎?是的,所以這一段的享受,就叫做胎獄。好歹挨到十個月,刑期滿了,一個倒栽蔥的式子,頭向下腳向上,隨著許多骯髒的血水,從一處最不乾淨的門戶沖流出來,這算得了釋放,見了天日。 雖說是得釋放,但從那窄狹的獄門向外出的時候,已經擠塞得死去活來;那一具嫩肉,初經涼風,又好像刀割箭射,那樣的疼痛難忍。所以人一出生,就哇的一聲哭。哭的甚麼? 細聽字音,還不就是苦哇、苦哇!」註2
華人文化看重新生
 這種主觀的、負面的說法,也出現在其它佛書。但是,若憑哭音判斷,那麼說英語的民族,應該就是 Cool! Cool!? 酷啊! 酷啊! ?其實客觀的醫學解釋,這是嬰兒離開母體,自己呼吸的開始;若是不會啼哭 那麻煩可就「殺很大」。
華人文化對一個新生命的出生,持的是正面的看法;主流的價值是齊家,不是出家。在新人結婚時,我們習慣祝賀「早生貴子」,又稱懷孕為「有喜」,視之為傳宗接代的喜事;也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更不會把娘胎描寫得如此的不衛生和令人作噁,試問若無此人身,哪來修得佛身?其實,人體五臟六腑的系統設計極其巧妙,功能各有職司,又互相連絡,以維持生命的運作與持續。
基督信仰提升生命
 基督信仰又把人身和生命提昇到更高的尊貴層次。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在創造人類時,《創世紀》一章26節記載:上帝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人類居然擁有創造主的形像和樣式,只怕人的自由意志逾越了人的分寸,自以為自己可以創造各種神,或自以為「我很神」而成為「我是神」。真實而謙卑的說法出現在《詩篇》139篇13節,詩人說: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意思是說,人在生之前、生之時、生之後,都有上帝的看顧與保守。
佛家講的苦,苦海無邊。除了生苦,還有失望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老衰苦,疾病苦,災難苦,死亡苦等,還有色、受、想、行、識的五蘊苦。註 3 真是苦不堪言,也難怪會說「寂滅為樂」。

寂滅定義 眾說紛紜
 但是,「寂滅」是什麼??因為佛教經典浩繁,又多隨個人體會或各宗派解讀,所以說法莫衷一是。誠如聖嚴法師說:「佛教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唯物思想是無神論的,佛教卻又堅決反對唯物論的謬誤。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註 4 這個開示,對我這慧根不深的讀者,仍然是「霧煞煞」。
有關「寂滅為樂」的解讀,或說「一切貪嗔癡的永遠止息」;或說進入輪迴的天道,或說是修行進入最高的涅槃境界,如《大藏經卷四十五》說:「見師子與金二相俱盡,煩惱不生。好醜現前,心安如海。妄想都盡,無諸逼迫。出纏離障,永捨苦源。名入涅槃。』照理涅槃已不生不滅,但《華嚴經》又說:「然證入此地,不可一向住於寂滅。」 註 5? 只是不知古今千千萬萬修行者,修到進出涅槃者有幾人? 對我來說,這好像有人成立「月球大使館」,販賣月球土地,按畝計算;又好像台語說的:「看得到,吃不到」,我也不可能投資在「鏡花水月」。
西方極樂世界爭義更大
 如果說「寂滅」是「西方極樂世界」,爭議會更大。為什麼不說東方、南方、或北方極樂世界??根據印順法師的名著《淨土與禪》,他認為「阿彌陀佛」是太陽崇拜,極樂世界是不存在的。該書說:「仔細研究起來,阿彌陀佛是與太陽有關的。印度的婆羅門教,有以太陽為崇拜對象的。佛法雖然本無此說,然在大乘普應眾機的過程中,太陽崇拜的思想也就方便的含到阿彌陀中。
 「這是從哪裡知道的呢? 一、 『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是日落觀;再從此逐次觀水、觀地、... 這即是以落日為根本曼荼羅;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即依太陽而生起顯現。
 「『無量壽佛經』即大阿彌陀經說:『禮敬阿彌陀佛,應當向日落處。』 所以阿彌陀佛不但是西方,這實在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攝取太陽於一切無量佛中,引出無名。」
 印順法師的說法可說是石破天驚,在佛教界有人支持,也有人批判。註6 其實,在梵語裏的 amita阿彌陀,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無限量」,不是名詞,翻譯為「阿彌陀佛」是一種誤譯。
 根據昭慧法師的解釋:「在梵語的amita的後面,附加bda而成amitabda,光明是人類的企盼,落日則是光明藏,而佛法是以寂滅為本性的;故以『落日』意像的『西方』隱喻光明的希望,以及『必趨於滅』的涅槃。」 註7 如此說來,涅槃豈不就如李商隱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因為一切都要歸於寂滅的黑夜。
將生命做最好的投資
 大不同於一般對死亡之後的恐懼或誤解,使徒保羅卻把它看做一個好得無比的旅程。他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腓立比書一章23節 保羅深知罪sin的工價就是死,而上帝之子耶穌已擔當這一切,所以他說:「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祂同活,因為知道基督既從死裏復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祂的主了。」羅馬書 6:59;他又說:「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祂和好,也就藉著祂以上帝為樂。」羅馬書5:11
親愛的朋友,就是理財投資,我們也知道要做合理的判斷和規劃,而生命何價,?要投資在輪迴的「寂滅為樂」還是永恆的「復活為樂」,不是已經很清楚了嗎?也許我們多少會懷疑:天下哪有這麼好康的事?但是,上帝就是愛agape, 這種愛是利他的,沒有條件的。當我們人願意認識創造的主,回應祂的愛,所得的大喜樂與諸多好處,就不在祂之外,並且直到永遠。

註1 :參閱網站《地圖日記》
http:map.answerbox.netlandmark853869.htm
註2 : 參閱李炳南居士著《兩個世界的味道》 p.p.56 台中蓮社印行
註3: 《佛學十四講》第四講: 人生當前之所受? 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
註4: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 序言 東初出版社 ?
註5: 參閱《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著「隋唐之佛學上」p.p.748749
註6: 參閱《禪門論佛》網站: 「批判印順法師否定淨土法門」
註7: 參閱《印順法師的悲哀》恆毓博士著p.p. 5761 正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