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和歌唱大神說再見(費雪狄思考辭世)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2/5/22
雖然他在1992年底就告別演唱,周五聽到他離開,還是無比感傷。八十六歲高齡已是有福,但聲樂家多半長壽,他也還能指揮、教學、朗誦。只能說是我們不夠幸運,留不住更多智慧在人間。
這是歌劇、神劇、藝術歌曲無一不精,聲樂的全能大神。都說他歌唱天賦不是最高,聲音也偏輕,唱不了吃重的華格納,但他還是以自己的方式,一一在劇院 (而不只是錄音室)攻克諸多偉大山巔。不得不提的是兩大詩人角色,《唐懷瑟》的沃夫岡和《紐倫堡名歌手》的薩克斯。他從小就愛讀詩,果然也在這兩個角色裡找到自己。前者向來是他的拿手絕活,一曲〈晚星之歌〉唱得盪氣迴腸、感人落淚;後者其實超出他的聲樂能力,但經過多年準備,當他終於出手,又為這睿智全知的「歌唱大師」立下嶄新里程碑。德文歌劇若少了他,簡直不可想像。

至於那些非德語的歌劇角色,像是威爾第《弄臣》、《馬克白》、《法斯塔夫》、《奧泰羅》之伊亞果、《唐卡羅》之羅德利果和《茶花女》之傑蒙特,我總覺得驅使他演唱的,與其說是作曲家,不如說是雨果、席勒、小仲馬與莎士比亞。但他也願意挑戰非出自文學大家的經典角色,包括《托絲卡》的萬惡總督史卡比亞和遊戲人間的《唐喬望尼》。人們說他此類演唱「異質」,但異質就異質,仔細聆聽,你仍能欣賞他所下的深刻苦功,以及處處用心的詮釋智慧。

而他最偉大的成就,當然還是在德文藝術歌曲:是他將馬勒《旅人之歌》唱進人心,是他讓世人知道沃爾夫的精妙,是他把舒伯特連篇歌曲唱成顯學,成為至高無上的絕藝。二次戰後,他為德文演唱建立全新標竿,又一次次自我挑戰,以步步高升的成就逼著時代追上他的腳步。無論時光如何遞嬗,只要古典音樂繼續存在,他就是德文藝術歌曲的代名詞。

當然還是有人挑剔,嫌他思考太多,演唱裡放了太多智慧學問--好吧,如果這就是最大的批評,或許他也只能接受。雖然我想他還是會告訴你,詩的藝術何其深奧,作曲家的想像何其神奇。面對偉大創作,我們只能謙卑學習,並用一生努力,將深奧神奇唱到孺子皆懂,讓世人皆能進入文學與音樂的殿堂。

我知道他永遠不會離開,但還是要誠心致敬──謝謝你,費雪狄斯考 (Dietrich Fischer-Dieskau,1925-2012)。舒伯特已經等了太久,希望你們有無數愉快的晚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