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德布西,生日快樂!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2/8/14
今年是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誕生一百五十年,很多人開始對這位「飄飄的,空空的」的作曲家產生好奇。其實德布西並不都讓人「抓不著」。早期的他旋律明確,但創作越到後來,的確越是抽象;而越是抽象,也就越是豐富。他的《版畫》與兩卷《意象》(Images),各曲標題之文意暗示就一路呈現如此方向。《版畫》三曲是還算具象的〈塔〉、〈格拉那達之夜〉、〈雨中庭園〉,到了《意象》第一卷,第一曲〈水中反光〉(Reflets dans l’eau)就有奧妙學問。
此曲中文常被翻譯成「水之反光」,但這並不忠實。德布西在此的介系詞用的是「在…之中」,所以應是「水中反光」而非「水之反光」。改了一個介系詞,能有什麼差別?這位作曲家寫意多過寫形,重視意念勝過現實。如果樂曲只是「水之反光」,那就僅是水面倒影。若是「水中反光」,則除了倒影,更有水底暗流、岩石形貌、游魚活動等種種意向。一如莫內晚年的睡蓮系列,花葉旁是池邊倒影還是水下景貌,或是兩者皆是?德布西並不明說,而正是這不明說,讓此曲內含豐富無比,既寫水上又寫水下,讓想像力自在優游。

〈水中反光〉從水面光景開始,旋律逐漸變形,接著呈現倒映景物(樂曲以反進行的和聲性對位法暗示),中間出現許多漣漪浮動,宛如水面被落物擾動,在一連串小變動中,倒影又恢復原形。德布西運用琶音及分散和弦音型描寫水的各種姿態,設計多重層次表現各式光影。樂曲最後幽靜結束,雋永如詩。無論旋律和聲之美,或是意境塑造之深,〈水中反光〉都是不凡手筆,到了《意象》第二卷,第一曲是〈穿過樹葉的鐘聲〉,聲音、視覺、觸覺、動作、意象,全都巧妙地在這個標題裡表達,呼應德布西深愛的大詩人,《惡之華》作者波特萊爾的「感官感應說」。

再進一步,就是兩卷共二十四首《前奏曲》。那是極為廣闊的音樂大觀園,法國、英格蘭、蘇格蘭、義大利、西班牙以至東方,傳奇神話、諧謔諷刺、自然描繪或故事訴說,全都揮灑地淋漓盡致,世界萬象具體而微化為二十四首小曲,成為鋼琴史上最為迷人的音樂圖畫。有趣的是這二十四曲雖有標題,卻是以括號方式置於曲末,而非開頭,彷彿一切皆是暗示。再往前一步,德布西寫了十二首《練習曲》,這下子連標題都省了,只剩單純的技巧與譜曲技法描述。單純抽象看似難懂,音樂卻又說盡一切。

在德布西一百五十歲誕辰當天(8月22日),以德布西鋼琴獨奏全集錄音響譽國際的法國名家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將帶來超過兩個小時,滿滿的「德布西大觀」饗宴。如果你願意,歡迎一起來向德布西說聲生日快樂。

巴佛傑 德布西大觀

8/22 19:00台中中興堂

8/24 19:00台北國家音樂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