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這就是後現代?】系列6
校園簡訊320期
∼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許多選擇;尋找,就尋見不少答案;
∼ 叩門,就給你們開無數扇門……這,就是我們身處的世代。
∼∼∼∼∼∼∼∼∼∼∼∼∼∼∼∼∼∼∼∼∼∼∼∼
 我跟後現代的那一段日子
◎左心泰(北區飛躍同工)
  記得十五年前的春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習慣性拿起陪自己長大的理性思考,打量這個自稱是「唯一真確」的宗教。「嗯,雖然有些地方說不過去,但如果上帝真的大過我的頭腦,那麼不合理或許也是一種合理。」那時的我,想得單純,信得真誠──那時的神,很
大、很近。
還記得十年前的某個冬令會,我拿著一本沉重黝黑的聖經,跟另一個不信耶穌的人大肆辯論。那時的我,面對朋友的刁難,氣急敗壞地想要用一套牢不可破的邏輯,證明神是存在的,證明聖經是無誤的,證明自己是對的──神呢,不就藏在我那小小的公式論證裡嗎?
還記得五年前的那段日子,我讀著關於後現代的評論,一本接著一本,我發現自己的立場開始鬆動,我的語氣不再堅定,我的信仰不再絕對──我的神呢,卻沒有跟著消失不見,這我很訝異……
訝異,是因為發現,神不單在我的理性裡,也在我的理性外,但這似乎無損於祂的絕對,即便無法用科學方法證明;訝異,是因為我雖然無法用感覺去證明祂,但祂的存在,卻又明明可知。
這是我的信仰旅程,也簡述我的成長歲月,只不過我是從理性這端走向感性(當然,也有人會從另一端走來)。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我對後現代總帶著些許的同情與悲憐。因為我跟後現代一樣,都曾起身反抗那些我們曾經深信不疑,但後來發現其實不然的事情,無論是信仰或是現代時期所標榜的理性、客觀和絕對。我承認,這可能是一種青春期的反彈,甚至可以是強詞奪理的(強詞奪理又如何?我跟後現代反的不就是「理」這個字嗎?)。我和後現代的那段日子,在反抗裡尋找自己,想確知某些事情。
然而,在我退下戰場的那天,後現代仍然固守崗位。我退出,無關勝負輸贏,而是發覺自己的不成熟:我之前信得太過絕對,以致我的反動也變得極端,過於情緒化。我需要的是,回到上帝面前,再次檢驗自己的信仰是否混入不正確的雜質,而不是一併推翻,全盤否定。
我想,總有一天後現代也會發現,它對現代的指控或許有可取之處,但這不代表它已找到讓自己怡然自得的存在意義。假若後現代持續它那情緒高漲的反動,我相信自己能夠先知般地預言,將來必定會有「後」後現代的出現,接下來,「後」後後現代…… 說穿了,這不過是從一個不完整盪到另一個不完整罷了。
又或是,我和後現代的故事都有浪子離家的橋段,只不過我後來回家了,但它沒有。我有家可回,那是一個賜與生命、安穩、滿足的地方,而且我知道有誰在等我、陪我。
那後現代呢?
它可能會一直不斷地流浪。
所以,儘管後現代表現出一付我行我素、不可一世的傲慢,我看到它時,總忍不住想要擁它入懷、想要愛它;因為我知道,那是一種偽裝──其實它也在尋求生命、真理、平安、喜樂… ˇ 只是它尚未找著。
這世界不也一樣嗎?
而你呢?
 
(本系列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