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革命 《Revolution我們的希望是──》
- 2009-9-10 22:34 作者:宋竑廣
日本改朝換代的大選剛結束,先前日本唱片公司「FOR LIFE」為期待此次政治變天所發行的選輯《Revolution我們的希望是──》也似乎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然而,Revolution不該只是片刻的變動、一世的風行,更應該是給後世帶來的長遠影響。
之前筆者於立報介紹這張選輯的時候,著重在音樂人與作品的社會意義。題目很嚴肅,但這些音樂卻能將沉重複雜的訊息廣泛地送入人心。要有如此的成就,除了難得的音樂才能之外,背後所追求的音樂理念也是關鍵。選輯內的諸位歌手,不只關心社會,對於音樂更有超乎常人的堅持與信念。簡言之,這張選輯可說是一本「日本音樂群俠傳」。
專輯開頭的岡林信康,就像是一位不合則去的隱士,每每在音樂上有所瓶頸,他就會人間蒸發,等到有了答案之後才又現身,帶著他思索的成果重現世人面前。唱出全球暢銷3千萬張的《花~願大家心中都能綻放花朵》的喜納昌吉,他所持續追求的音樂訊息是:「在所有人的心裡綻放花朵,把所有的武器換成樂器,所有的軍事基地換成花園,以慶典取代戰爭。」用音樂改變世界,變成美好的世界。
大體而言,有音樂理念的音樂人並不罕見,但能改變音樂產業風景的,就真的是不世出的歷史推手了。早在1975年,井上陽水、吉田拓郎、泉谷茂、小室等人,基於歌手應該自主、而非由唱片公司掌控的理念,合開了唱片公司「FOR LIFE」,讓歌手在公司營業與宣傳種種面向都取得主導權,在當時給業界帶來顛覆性的衝擊。
其中吉田拓郎尤為重要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為了對抗把資源集中在電視宣傳的音樂業界,首創全國大型巡迴演唱。現在巡迴演唱時稀鬆平常的隨行技術團隊,在當時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戰。連同拒上電視音樂節目宣傳、把創作歌手導入廣播節目主持人在內,他利用種種前所未有的商業手段,逆轉了歌手與唱片公司的關係,進一步抬高了日本本土音樂的地位,使當時以歐美為主流的音樂雜誌,開始增加本國音樂的介紹。
如果說吉田拓郎在1975年和輝夜姬連唱108首歌、動員5萬人以上的鶼鰈情深演唱會,是當時戶外大型演唱會在曲目與人數上的大作;那麼松任谷由實於1978年以「展示舞台」為概念的巡迴演唱,則成就了另一種令人咋舌的風景。在松任谷由實沒有不可能的舞台上,有過汽車、電梯、大象、噴水池、30公尺高的巨龍等想像不到的機關佈景,全部都是以億為預算單位的豪華鉅作。這般恐怖的投資於2000年後的「香格里拉系列三」達到極致,構思長達4年、耗資最高80億日圓以上,網羅奧運頂尖好手與俄羅斯藝術馬戲團,共同幻化出夢般的不思議場景──把平時唱片銷售存的錢一次還給歌迷!
如果說松任谷由實創造了視覺所及的最炫麗風景,那麼中島美雪的音樂舞台劇《夜會》就是以虛勝實的內心想像。以「語言的實驗場所」為目標的夜會,時常把歌詞折射出不同的意義;例如歷年夜會唯一重覆出現的歌曲《兩艘船》,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下累積了10種以上的唱法,所能聯想的人事不可勝數。如果有所謂的一沙一世界,那麼夜會就是一歌一世間。然而,不管是怎樣的表演創新,還是源自於歌手作為藝術家的不斷自我挑戰。
中島美雪說:「我只要忠實地照大家期待的內容演出,也能得到無數次的掌聲,同樣安心地扮演好藝人的角色。這就像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所說的『預定調和』一樣,一切只是按照神所預設好的規則去運轉,才有如此契合的結果。但這樣的演唱會,究竟是把粉絲集合起來的扮家家酒而已呢?還是真正灑脫自如、足以獨當一面的嶄新演出呢?」
在《Revolution我們的希望是──》選輯中,樂評反誠一寫道:「達爾文在《物種源始》一書中介紹過,在中國的古書裡,寫有這樣的句子:『音樂擁有翻天覆地的能力。』物理學家休曼博士曾提及:『不管是多厚的書,相較之下,單單一首歌曲所能凝聚的感情高度,遠遠超過前者。』」以上幾位偉大歌手的成就,已為這些說法下了最好的註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