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編輯室報告:網路電視熱 內容怎能缺席

2010-9-09 台灣立報 信息來源: 傳播學生鬥陣 作者:陳詩欣
13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Google yahoo windows-live funp hemidemi myshare
■陳詩欣
2010年8月「全球IPTV趨勢與標準論壇」(Open IPTV Forum, OIPF)首度移師台灣舉辦,將科技業IPTV熱潮推向最高峰。「IPTV」全名為網際網路協定電視(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簡稱「網路電視」,指的是採用IP通訊協定透過網路以數位方式傳送影音服務的統稱。

當網路碰上電視

網路電視提供的新興服務大致上區分成兩類,網際網路視訊(TV/Video over Internet)與電視上網(Internet Content over TV)。前者有中華電信電視MOD、PPS網際網路電視(Web TV),以及其他使用各類收式裝置的混合式寬頻網路電視系統(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HBB)。
後者則是以電視為主要接取設備,透過機上盒將網際網路上的視訊、音訊及資訊傳送到電視機供使用者接收。中華電信宣布將MOD納入第二平台,朝聯網電視(Connected TV)邁進,即是IPTV最新的發展。參與OIPF開發的Google TV即看準聯網電視需求,將電視上網結合自家搜尋強項,未來消費者只要購買新款Google電視或機上盒,就能收看網路上的電視影集或電影。

谷歌vs.蘋果 巨人之戰

根據2010年第一季尼爾森 Three Screen Report研究閱聽眾媒體收視行為,資料顯示美國人媒體第一首選仍是電視,每周收看電視超過35小時,20分鐘收看網路影片,4分鐘手機影片,同時間花將近4小時上網。此外,59%的美國人,看電視同時瀏覽網站,自2009年每季數據來看,閱聽眾同時使用電視與網路比例升高。若能結合電視與網路即創造新的藍海,一邊看電視,還能在廣告時間收個e-mail聊個MSN。新舊媒體之爭,「電視」是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Google看見這個機會,繼跨足手持裝置後,電視是揮軍前往的下一個目標。Sony與羅技(Logitech)預計在今年秋天推出第一批Google電視機,消費者可以使用Google軟體搜尋並觀看有線電視、衛星與網路節目,也可以選擇連上一般網頁。
美國媒體報導,Google正努力說服影視內容業者加入陣營,然而,網路免費經濟使得業者恐慌於電視產業步入音樂產業後塵,沒有新穎獲利模式情況下,多數業者選擇觀望。
無獨有偶,科技界另一巨人蘋果也公開發表新一代Apple TV,改名iTV。蘋果與Google對於跨界發展的概念不同,蘋果從iMac到iPad,一向重視裝置的開發,Google則相信發展各類裝置的開放平台軟體。在此思維下,賈伯斯介紹iTV「one more hobby」,認為Apple推出iTV是一貫地興趣,把它定位為串流影音收視裝置。
然而,不若Google長期以開放分享為經營主軸,蘋果iTunes網路影音下載商店已有可觀市占率,日前更與新聞集團,以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迪士尼公司等數家美國主要媒體進入最後協商階段,可望在iTunes推出每集99美分的電視節目租賃服務。
屆時iTV能提供的服務更廣泛,不僅支援高畫質影片、Netflix影音租賃網站的串流影音、Youtube視訊以及iTunes音樂播放,還能線上租賃影片。並且,與旗下系列iPhone、iPod、iPad、iMac達成無縫式串連對接,實現業界期待的「三屏合一」(電視、電腦、手機)加上「雲端技術」的大量內容存取服務。

科技與影視的競合

媒體匯流已是常態,網路電視打破網路與電視的限制,讓電視連網,播放任何網路內容,是可想見的未來趨勢。不僅僅是科技業兩大巨人之爭,Sony、三星等電視機業者也早就加入戰局,分一杯羹。
但是,現有網路內容是否能撐起Internet TV、Web TV還有Connected TV等網路電視?從書房換到客廳,如果只是看相同內容,其中有轉換的價值嗎?
目前,網路電視內容服務有三類,一是Youtube、土豆網、I'm TV這類型的影音分享網站,主要內容皆為網友上傳影片,點閱率最受歡迎的內容為「音樂」;二是美國近兩年來異軍突起的Hulu、Netflix,為付費影音資料庫概念,打破電視線性收視特性,為網友提供有版權的電視、電影片庫;第三則為傳統電視台經營的隨選視訊服務。
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內容仍舊是傳統電子媒體產製的節目──音樂MV、電視影集與電影,網路電視平台必須掌握自有內容,才能創造獨特性。Youtube過去有許多計畫,即是希望找出平台利基點,例如與獨立製片(日舞影展)合作,創設影片分紅計畫等等;中國土豆網也已經大張旗鼓籌拍自製網路偶像劇,自產自銷經驗豐富的三立電視副總蘇麗媚,應邀擔任土豆網顧問,對於新世代網路收視行為的實驗躍躍欲試。
事實上,在美國已有「網劇」(Webisodes)節目類型出現,因應Youtube平台15分鐘以內的限制,輕薄短小是其特色。2007年底到2008年,美國myspace TV.com播出每集8分鐘共36集的「Quarterlife」網路劇,造成轟動。NBC電視網購買該影集改成一小時播出的電視劇,反而在收視率上失利,卻也讓人體認,新媒體需要有特定的內容,而非與電視通用。
其他網劇發展,也有美國影集在季與季空檔期間,透過製作簡短的網劇作為前情提要、新進人物介紹或番外篇小故事,以增加能見度來宣傳電視節目。

突破舊模式 豐富閱聽眾

在此波IPTV熱潮中,只看見科技產業與影視內容產業兩方的利益拉鋸戰,當網路盜版風氣影響現有電視獲利模式,影視業者只能保守觀望,科技業者若只忘懷於科技創造出來的消費者收視需求,而沒有觀眾在生活情境中真正需要的內容,如此將無法被市場接受。市場上收視裝置越來越多元,TV、PC、iPhone、iPad、Kindle電子閱讀器等,相對應所特別產製的內容型態卻沒有多元發展,尤其在台灣,看不見豐富的數位內容,也可見現有傳統影視製作產業保守心態。
(傳播學生鬥陣責任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