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碩士時,隔房三女每到周末必辦聚會,常常吵到凌晨四、五點。向上反應,總說以和為貴;氣得報案,警員前腳剛走,添酒回燈宴竟重開。「她們晚上不睡,我就不信早上能起!」我和室友商量,「明早我們去圖書館,對著牆壁也大放音樂,看誰先投降!」怎知,轟了一上午的馬勒和蕭士塔高維契,卻換來笑嘻嘻回應:「你們聽古典音樂呀,真有氣質。」是嗎?左思右想,我換了曲子,隔天故技重施。這回就很有效果了;人還沒到圖書館,舍監電話已來,說她們快要發瘋,誠心道歉,希望我們馬上把音樂關掉。
「什麼曲子這麼有殺傷力?」室友問。「喔,荀白克《五首管弦樂作品》。」
這首被柏林愛樂音樂總監拉圖形容為「音樂鬼屋」的作品,真的特別難聽嗎?答案是也不是。如果只是純粹吵鬧,此曲不會如此令人坐立難安。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的威力,在於那音樂中強烈至極、放肆狂妄的表現力。他寫酒館歌曲可以讓你笑,寫巴洛克風大提琴協奏曲可以讓你舞蹈,但他一樣可以讓你悲傷、讓你痛哭、讓你求舍監找人關音響。他的《古雷之歌》(Gurre-lieder)是音樂史奇蹟——作曲家用上超大管弦樂團、三組男聲四部合唱、男女混聲八部合唱、五位獨唱歌手加一位朗誦,舞台上排滿三、四百人,卻是清晰無比、層次透明宛如室內樂的後浪漫超級巨作。而如此奇曲的作者,竟然幾乎是自學成才,二十年前還是維也納銀行中的出納,更堪稱奇中之奇。
顯然,荀白克比任何人都清楚知道,浪漫派音樂在他手上已達到無可超越的顛峰。念頭一轉,他先進入無調性後發揚「十二音列」,將傳統和聲徹底打破,音樂世界從此天翻地覆。但他或許未曾料到,世人的耳朵與頭腦遠遠跟不上他的腳步,自己會永遠孤獨。「這是在第四象限用中文說的演講」——荀白克《小提琴協奏曲》在1940年首演時所得評價如此,而直到今天,他的音樂仍然缺乏知音。
1909年的八月,整整一百年前,荀白克完成作品十一《三首鋼琴作品》,進入無調性的世界。謹以此文紀念這音樂巨人與音樂里程碑,或許我們終有一天能擁抱荀白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