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大搜查 媒體解讀與解毒
- 2011-7-03 台灣立報 作者:張春炎
18



文/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暑假是每年各大廣告商的必爭之時,媒體更成為必爭之地。廣告主猛虎出閘、廣告商各憑本事,下預算的下預算、作行銷的作行銷,廣告商與廣告主聯袂,無非是要趁著大批學生放大假,期望能說服大家從口袋多掏錢,買些商品、買服務、作他們想要你/妳作的事。這是暑假的商業邏輯也是現況,因此,不論是看電視、看電影或者上網,仔細解讀,便可以發現各類媒體充斥著各種明顯或不明顯的廣告訊息,試圖影響你/妳的消費行為。
那麼消費者應該如何聰明地面對媒體?也就成為每到暑假,更為重要的議題。
媒體藏了什麼毒?
對某些廣告代理商而言,行銷廣告的手法,在今時今日為追求廣告效果、無所不用其極的情況下,置入性行銷被視為是最省事、更可行的手段。因為,它可以在消費者不察覺的情況下,讓大家「誤信以為真」,在新聞裡頭報導說某個廠牌的東西是最好的,促使我們相信新聞內容。置入性行銷就是用這種手法,在看起來不像廣告的地方進行廣告,電影、新聞、連續劇甚至是各大展覽場,將廣告訊息藏進媒體訊息裡,默默影響閱聽人。所以媒體素養教育教大家解讀媒體,更同時是讓大家能夠從中「解毒」。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發起公民團體連署加入「反收買新聞聯盟」行列,今年1月17日宣布達成2百個公民團體參與連署,呼籲政府與財團勿再以金錢將廣告新聞化、混淆社會視聽。(圖文/本報資料室)
如何解讀與解毒
歐洲學者Erjavec(2004)曾經研究分析新聞上的行銷手法,指出具有行銷性質的新聞,大抵有以下特點和原則,可以幫助讀者解讀/毒新聞中的廣告:
1. 廣告置入的目的:獲得名聲及新產品的宣傳,透過訊息作為影響閱聽眾以獲取商業利益。
2. 新聞事件的挑選:廣告主要求記者報導假事件(pseudo-event),所以報導事件內容,是刻意被挑選以符合廣告主利益。
3. 不出版的資訊:廣告主會要求刪除已寫成的不適當的新聞內容(不利於廣告主的訊息)、要求記者不報導某種主題或不寫出某些訊息。
4. 行銷新聞論述的一般特色:(1)標題或多或少明顯的正面;(2)手段報導會著重行銷活動以及特點;(3)報導內容列出組織、服務或產品的行銷特點或活動。
5. 新聞主題,會強調行銷特色或者行銷活動主題。
6. 報導觀點偏頗,新聞中的消息來源也呈現單一(缺乏平衡多元報導)
7. 新聞所使用的文字修辭,不同於一般新聞的中性用字,往往會有行銷的詞彙出現。
迎接暑假來臨,讓我們帶領學生一起檢視媒體中的廣告訊息(尤其是新媒體),一起聰明看媒體!
本稿件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www.feja.org.tw)提供
「廣告偵探隊!新媒體廣告一網打盡!」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林佳儀
二、教學時數:40-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小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南一六上健康與體育 / 安全防護網 / 隱形殺手
五、對應能力指標: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健康與體育領域
7-2-2討論社會文化因素對健康服務及產品選擇之影響。
7-2-5調查、分析生活週遭環境問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1-4瞭解科技與媒體文本的聯動關係。
3-1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3-3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中「閱聽人」的觀念。
六、主題: 「廣告偵探隊!新媒體廣告一網打盡!」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蘋果產品大量出現於強檔賣座片 未置入性行銷?財經媒體質疑〉,2010/06/21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622/KDXG9MOZIYOI3.shtml?c=headline_sitehead
〈陸綜藝充斥廣告 「冠名費」上億台幣〉,2010/06/20 ,【TVBS╱詹瑋琦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9/8/2tlg7.html
〈什麼是「廣編特輯」?〉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GeIx_GWVUM&feature=player_embedded
〈GOOGLE涉足遊戲置入式廣告〉,2007/05/21 ,【酷哥康sir 談行銷】。http://www.wretch.cc/blog/kangjim/8863159
〈部落格的置入性行銷與公信力〉,2006/12/17 ,【Miula Business Review】。
http://blog.miula.cc/archives/45
〈[第8餐] 部落客收費寫文章這樣對嗎?(丟筆) 〉,2009/4/7 ,【剎有其食】。
http://sezna627.pixnet.net/blog/post/23591183
八、教學目標:
1.知道如何分辨廣告和節目內容。
2.認識「置入性行銷」的行銷手法與說服技巧。
3.察覺廣告主、廣告商、媒體組織、閱聽人之間的關係。
九、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1.分組進行,並依組別坐好。(學生5~6人一組)
2.新聞資料共六份,上課時發給學生。
3.課前請將電腦開啟MSN、社群網站(如Facebook)及美食或彩妝商品的個人blog、企業官方網站或個人信箱等。(需將以上的補充資料,包括網站資料先讀熟,課堂上直接瀏覽網頁的廣告方式時,才可以直接點名主題,很快的引導學生觀看。)
4.報紙和雜誌數份。
5.每人兩張白紙,並請學生自備筆。
【課堂實施】
(一)導入活動:(10分鐘)
1.分享生活中使用媒體的經驗。
(1)請學生回想平常在家看電視、上網、打電動、閱讀雜誌和報紙、手機或IPAD等使用媒體的時間,每一天約花多少時間?
(2)請學生列出經常造訪的網站、使用的功能、玩遊戲的名稱與時間;而電視的部分,則列出經常收看的節目類型與節目名稱,包括綜藝、戲劇、新聞、卡通、兒童節目、電影等。
2.討論:在使用媒體時,曾經看過哪些廣告?
(1)通常廣告出現在哪些時機?
(2)你會仔細看完整的廣告內容嗎?
(3)如果是在電視上看到,會停下觀看或轉台?(如果是在網路上看到,會點選廣告看詳細內容嗎?)
(4)你能分辨出什麼是廣告內容,什麼是節目內容嗎?
(5)什麼時候你可能無法分辨廣告或視節目內容?
(6)喜歡看廣告嗎?最不喜歡哪種廣告?
3.說明:現在的閱聽眾非常聰明,通常只要在電視上看到廣告時幾乎轉台;而且,報紙的讀者也不會主動流覽廣告版面;上網的閱聽眾也會選擇關閉廣告視窗。
4.想一想:到底有什麼方法讓閱聽眾無法躲避廣告?而且因為無法分辨廣告或視節目內容,而不知不覺得看完廣告訊息呢?
(二) 發展活動:(30分鐘)
1.介紹報紙和雜誌上的「廣編特輯」(請連結至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網頁http://www.youtube.com/watch?v=2GeIx_GWVUM&feature=player_embedded)。請學生翻開「廣編特輯」與「生活版」上的商品新聞,哪些是廣告?
2.說明:「廣編特輯」就是試圖混淆民眾的一種廣告,甚至有許多類似廣告以生活新聞的方式呈現,或以專題式報導介紹政府或企業政策的方式呈現,讓閱聽眾不易分辨。(教師可視授課情形,彈性教授新聞事件所包含的5W1H:Who、Where、What、When、Why和How)
3.說一說:
(1)網站上指出哪些部分是廣告訊息?
(2)網路廣告和報紙、雜誌與電視有什麼差別?(引導學生說出呈現形式多元、可以展開與縮小廣告上的文字與圖片,也可以撥放影像與聲音等)
4.討論:社群網站或部落格上(無論遊戲、漫畫、美食或旅遊),如何讚賞某產品的優點與特色?或是試用報告(尤其「收費試用」的文章)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5.介紹「置入性行銷」的手法與說服技巧。
(1)有些電視節目內容本身就是,例如宣稱美容與減肥、塑身或養生療效的廣告化節目。
(2)在電視節目中宣傳另外一個節目,例如東森幼幼台節目【超級總動員】http://tvshow.ebc.net.tw/U42009003/volume.aspx,節目以同台的卡通【海綿寶寶】為核心內容,培養穩定的【海綿寶寶】收視群及粉絲。
(三)綜合活動:總結說明
1.引導學生思考:「閱聽人」(指的是接受媒體訊息的人);廣告主(握有商品與資金,為銷售而出資、主導廣告製作與廣告活動進行的企業或企業家);廣告商(製作廣告內容的專業團隊)以及媒體組織(電視台、網路平台等媒體)之間的關係
2.課後請學生完成附件的學習單,察覺生活中廣告的形式無奇不有、無孔不入,不要受廣告影響,成為聰明而理性的閱聽人和消費者,並鼓勵學生跟家長一起進行。
十、延伸教學:
可參考廣告節目化的教案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storyid=695,以及新聞廣告化的教案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storyid=678,讓本主題課程內容更為完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