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尊師重道篇】

(世界電視台"仁愛和平講堂"節目)/2011年7月20日播出
淨空法師與蔡詩萍的對談
版主的話:版主雖信仰基督教,並在國中任教,親眼看到現在教育現場的師道淪喪,
暑假中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段節目,講的真好,因此將文字稿放入部落格裡,
給老師們打氣,也盼望給世人有所提醒.
若有影像資料出現,當會盡快放入連結.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你再次收看「仁愛和平講堂」,我是主持
人蔡詩萍。我們今天繼續請到淨空和尚老師父,來跟我們談一談「尊
師重道」。談到這個師,老師的問題,我想在台灣這個社會裡面,現
在普遍都碰到一個難題,那就是老師責任很重,壓力很大。然後教育
制度的設計,又讓老師、家長跟學生,彼此之間好像出現了很多的隔
閡。可是如果我們回到傳統的中國文化裡面,對於老師的定位的話,
韓愈的「師說,傳道、授業、解惑」,一連串的這樣的一個角色,也
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我們今天就繼續的來請教淨空和尚,師父來跟
我們談談,他怎麼樣來從文化的角度,來替我們解析師道,尊師重道,
在現代社會裡面還應該有的意義。師父您好。

淨空法師:您好。

主持人:我先請教師父,就是說了解您的人都知道,平常您跟信
眾在傳道解經的時候,您常會提到您的老師,章嘉大師他對您的整個
生命中的一些影響。我的意思就說,您自己已經非常德高望重,為什
麼在你的言談之中,你常常還是會告訴別人,你會感謝、你會謝謝那
些曾經在你生命的過程中,幫助你的、開示過你的老師。這是個什麼
樣的原因?

淨空法師:這是報恩。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我們這一生也是很
平凡,跟一般人一樣的過去了,對於聖賢之道就是一無所知。所以這
一生當中有這點小的成就,完全是老師教誨的恩德。所以,中國自古
以來聖賢、祖宗教導我們,最重要的一句話,「知恩報恩」。如果人不
知道恩義,那人跟畜生就沒有差別,所以要知道報恩。如果人知道孝
親、報恩,這個社會自然就祥和。

主持人:在您的一生裡頭,如果我們再請您來幫我們整理一下、
回顧一下的話,您最記得的、最感謝的幾位老師,分別是誰?

淨空法師:我是二十二、三歲的時候來到台灣,那時候失學了,
一個人到台灣,在台灣是舉目無親,必須要自己要照顧自己生活,很
想讀書,沒有這個機會。以後是聽說方東美先生,他是桐城人,這是
家鄉距離不遠,安徽桐城。

主持人:當時他是在台大任教!

淨空法師:對,他是台大哲學系的主任,也是位名教授。我就給
他寫信,好像那年我二十六歲,二十五、六歲,我寫了一篇文章送給
他看。他一個星期回了我一封信,約我到他家裡面去見面,見面時候,
他很熱情的接待我,問我的學歷。我說我只讀到初中畢業,國共戰爭,
我們就跟著軍隊來到台灣。到台灣來之後,就沒有能力繼續再讀書,
所以對哲學非常愛好。這是個哲學家,希望能有機會旁聽他的課程。
他告訴我,他說你有沒有欺騙我?我說我不敢欺騙老師。他說你寫的
文章、寫的信,我們台灣大學的學生寫不出來。我說這點,這是喜歡
讀書,雖然沒有上學,可是我讀書沒有間斷,也很喜歡寫文章。解釋
之後,老師還是半信半疑。

主持人:他還是不相信一個中學生程度的人,可以寫這樣的文章。

淨空法師:不錯,半信半疑。就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這是
五十七年前了),「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如果你到學校去聽
課,你會大失所望。」這幾句話一說,我說老師那是很明顯的拒絕了,
我就感到很難過,當然很沮喪的態度。好像應該沉默了大概五分鐘,
他老人家說,那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
鐘點課。這是我們怎麼想也不敢想,想不到的。所以說是這麼個緣分,
就從底下一個星期,就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他住在牯嶺街,牯嶺街
六十號,台大的宿舍,是個日本式的別墅房子的樣子。我的哲學是這
樣跟他學的。

主持人:就這樣每個禮拜不間斷。

淨空法師:學生一個,老師也是一個,也沒有教科書,也沒有課
本。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他自己學習,他是從西方學康德的,
以後是一直研究中國的、印度的。他最後一個單元給我講佛經哲學,
我就非常驚訝。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對宗教,總認為是迷信,特別
是佛教,佛教在宗教裡面那屬於多神教、泛神教,泛神教就是低級宗
教,人家高級宗教只是崇拜一個真神,佛家是什麼都拜。所以這是怎
麼會有哲學?方老師就告訴我,你不曉得,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
他是聖哲,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
受。我聽了這些話,感到非常震撼,從來也沒有聽到過,這麼一個說
法。所以我回過頭去請教他,我說老師,你這個佛學從哪裡學來的,
你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他就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
有一段時期他生病,生病到峨嵋山去養病,峨嵋山環境非常清淨,他
說到山上沒有雜誌、也沒有報紙,什麼東西都沒得看,只有佛經,所
以說只有拿著佛經來當作消遣,每天,讀書人總喜歡接觸書本。他說
愈看愈有興趣,以後這樣一看的時候,他就進入了佛教。所以他告訴
我,他說真正的佛教不在寺廟。

主持人:不在寺廟。

淨空法師:我說為什麼?他說寺廟現在已經很少人深入經藏,真
正的佛教在經典,你要從經典裡面,你才找到佛教的本來面目,你才
能發現它在學術上的造詣。所以這是讓我們重新認識宗教,重新認識
佛教,這個單元講完之後,我也是非常幸運,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
師這是佛門的一個專家,我們方老師還是從哲學方面去看佛教的。所
以跟章嘉大師,那一年章嘉大師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過世的,所以
我跟他三年。這個三年他也是像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給我兩個小
時。他住在青田街,青田街八號,也是一套日本式的房子,政府給他
的。跟他的時間就長了,三年,三年如一日,每個星期天至少有一個
小時到兩個小時。他教我讀書(這是個朋友介紹的,是個蒙古親王,
敏親王,這人都不在了),教我從《釋迦譜》、《釋迦方志》看起。這
兩部書市面上買不到。在那個時候書店裡沒有佛書,整個台灣只有三
家印佛書,在台北有個台灣印經處,朱鏡宙老居士他們幾個人辦的,
印經書。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台南有個慶芳書局,這兩個書局印的量
很少,也不多,種類也不多,分量也很少。所以我們需要看的幾乎都
沒有,那只有去找《大藏經》,從《大藏經》裡去抄。我還抄過不少。

主持人:邊讀邊抄。

淨空法師:對,只有利用星期天假日的時候,因為《藏經》不能
借出的,所以只有在寺廟裡面去抄經,我記得我還抄了不少部。然後
才曉得,這個東西用現在話講,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他這個傳記
是彙編的,就是經典裡面有關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蹟,從原文節錄下
來,加一個小標題,這很好,這是原味,是原汁原味。所以讀這個東
西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他是人。看完之後,
用現在的話來說,才知道這個人很了不起,你看他能捨棄王位,他能
過苦行僧的生活,真正一生都用在學問上。從他十九歲開始求學,到
三十歲這十二年間,我們了解他對於印度當時宗教界、學術界,可以
說那個成就是世界其他地區,都不能相比的,包括中國。那就是他的
方法很特殊,他們重視禪定,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這個空間維次
我們以後就曉得,它僅限於六道,就是六道裡面的狀況,他瞭如指掌。
六道上面到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餓鬼、地獄,餓鬼、地獄也很複雜,
也不單純。像我們這地球上的社會一樣,相當複雜,比我們還要複雜。
在我們想像當中,世尊是個非常好學的人,好學總要追根究柢,這六
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會有這種現象?六道之外還有沒有
世界?這個問題沒人能解答。

主持人:所以我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請教師父,也就是說我們今天
談老師、談師道、談尊師重道,老師用自己親身的例子,當時一個中
學生來到台灣,沒辦法繼續念書,然後方東美教授開啟了您對哲學的
認識,他在哲學認識中間,又引領您進到了佛經的這部分。但是章嘉
大師卻是剛好承接這一塊,把整個佛學、佛經替你打開了一個大門。
我們待會回來繼續來跟師父談,從他自己的親身經驗裡面,我們可以
看出來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剛才我有很強烈的感觸是,方東美教
授也好,章嘉大師也好,開啟的還不只是知識之門,而是某一種,我
們現在的教育體系裡面,是不容易看到的,就是老師是跟學生像個朋
友一樣,像一個非常親密的關係一樣,是在智慧的大門前,互相的學
習、切磋。馬上回來。

主持人:我們常說老師很重要,到底有多重要?其實剛才聽淨空
和尚跟我們談到說,方東美教授跟章嘉大師,對他人生的一個非常重
要的知識、智慧的,開啟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可是我有個很深刻
的體驗,我不曉得師父怎麼樣來解答,就是說他們傳授的,感覺起來
還不只是知識對不對?因為知識的話,其實也很容易,我開一些課,
列訂一些題目開給你,像我們現在很多老師一樣,學生你願意讀的你
就用功讀,讀了後有困惑,我就從知識的角度來告訴你,為什麼這個
人這樣說、為什麼那個人這樣說,這兩者之間差別在哪裡,他基本上
還是一個傳道、解知識的的惑。可是我的感覺,是方東美教授跟章嘉
大師對您的影響,甚至很明顯的可以見得出來,對您一輩子的影響。
是他們傳授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種我們說智慧,也有一種是學生跟
老師之間,一種非常微妙的親密的關係,所以你才會記一輩子。否則
的話,如果純粹只是知識的話,我想師父您可能會記得,很多的書寫
得很好,這個人的文章寫得很好。而不會記得方東美教授跟章嘉大
師,這一輩子對您的影響。所以這裡面一定有一個東西,是我們現在
的老師做不到的,那是一種對學生的關照、對學生的體驗、對學生的
人生開出的一條路,這個大概是現在最難做到的。所以師父你對這部
分有什麼樣的看法?

淨空老和尚:這就叫師道。

主持人:您講到了,師道。

淨空法師: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能夠遇到這些老師,實
際上老師並不是有特別的選擇,沒有,老師的心是平等的。為什麼對
我有這樣的待遇?我也想了很久,以後也想了很久,終於把原因找到
了。老師雖然沒有說,我就清楚了,那就是師道必須要尊敬,你學生
對老師沒有恭敬心,學不到東西。這印光大師說過,一分誠敬你能學
到一分,兩分誠敬你就學到兩分,十分誠敬你就學到十分。你對老師
沒有誠敬,老師怎麼樣想傳給你,你接受不了,你不能接受。所以做
老師的人一生沒有別的,就是希望能夠有學生傳他的道,那他就喜歡
得不得了,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是看他的誠敬心。所以我才發現到,
你看我跟方東美先生寫信,是毛筆工楷,規規矩矩寫的。

主持人:一筆一畫。

淨空法師:對。我寫一篇文章,也是毛筆字小楷寫出來的,不是
潦草的;一潦草,老師一看,算了,不理你了。我對老師這個恭敬心
是父母教的,那是很小,大概是六、七歲上私塾。私塾是在一個祠堂
裡面,這個祠堂是我們親戚,我姑母家裡,他們的祠堂。我們小時候
就依靠著這個親戚的關係,住在他們的這個大家庭當中。那個家族是
我們講中國傳統的家,他們這個家十個兄弟,十個兄弟不分家,你就
可想而知,這個家族差不多將近有兩百人,這樣大的一個家族。所以
它有家學,這個家學就在祠堂裡面。我去上學,我父親帶了禮物,這
供養老師的束脩,這古禮!那時候是民國大概二十年幾的樣子,所以
是很早了,還沾到一點邊緣,傳統教學的邊緣。父親帶著我去上學,
送我去上學,學校的大堂裡面供的一個牌位,我已經認識字了,那個
字我都認識。上面寫著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那個大神位
擺在那裡。我們進去之後老師已經站在那邊,還有同學站在兩邊,我
們先向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

主持人:完全照古禮。

淨空法師:對,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跟在後面拜。拜完
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的座位就在孔子牌位的下面,請老師上座,我
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我們小孩,父母親對老師三
跪九叩首,老師的話還能不聽嗎?老師接受家長這樣的大禮,你要不
好好教這個小孩,你怎麼對得起人家父母?這真叫拜師!才六、七歲
小孩剛剛上學,所以印象就非常深,使我一生當中,對老師都有一種
虔誠尊敬心。所以現在沒有了,現在家長對老師沒有這種尊敬心,那
個道就失掉了。所以絕對不是老師有私心,你沒有辦法接受,接受就
在誠敬。誠敬是誰教的?我們曉得,老師跟父母在表演教我們。所以,
老師教我們孝親,父母教我們尊師重道,這一個小孩能成功,這是兩
個人配合表演教出來的!單方面教不出來。所以小時候有深刻的印
象,這一生對老師是恭恭敬敬,而且老師教導我們的,一定是依教奉
行。
這樣的學生不好找了,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後老師不會放過
你,他以嚴肅的態度,他要幫助你,要成就你。你看我們跟方老師學
習,沒有繳一分錢的學費,沒有絲毫的供養。他對我那麼好,那麼樣
認真指導,章嘉大師亦復如是。所以到以後晚年的時候,我們講經也
講了不少年了,信徒也很多了。方老師過世之後,方師母身體不好,
我一直照顧她。那個時候照顧她有三個人,實際上事都是我去做的,
我年歲最小。有潘振球,這都是方老師的學生,還有王先生,總政治
部的主任是王昇,這是我們都很熟的,他也是方老師的學生,最後的
時候我們三個人照顧。所以這是老師的恩德,老師跟我們關係比父母
還要親密,老師的兒女那就跟自己兄弟沒有兩樣,所以從前師徒如父
子。不像現在,現在我們看不到了。

主持人:這我們以前過去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比
較難理解,對我這一代都已經很難理解。可是您剛剛舉的方東美教
授,跟您的關係的例子,我想大家都能理解,這是一輩子的恩情。

淨空法師:對,一輩子的。


主持人:而且即使是方東美先生自己過世了,往生了,他的太太,
就是您的師母,才可以得到你們這些學生的照顧。

淨空法師:對,不錯。他的兒女跟我的兄弟一樣,一定照顧。

主持人:好。所以你講到一個關鍵,師父,就是說要有師道,前
提是要有孝道。所以很自然到最後就要回到家庭裡面,這也是您這麼
多年來關心的。可是另外一個有意思的部分是說,老師對學生影響真
這麼大嗎?我為什麼這麼講?在之前我們訪問您,跟您聊天的時候,
您一再提到說你自己對於學佛的信念,就是您不蓋寺廟,但是您送經
典,您讓經典不斷的傳播出去。可是剛才在這樣談的時候突然間發
現,這個觀念不就是方東美教授在跟您上課,所給您傳播的觀念對不
對?他當年學到的,他告訴您。所以我就說你看,在一個觀念幾十年,
可以在您身上就轉換成開花散葉,就會變成一些實踐的結果,可是也
不過就是一個老師的叮嚀跟提醒。所以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輩
子,而且還不只是這個人的一輩子,他還可以影響很多人的一輩子。

淨空法師:不錯,你說我們傳下去的,那就是生生世世的,世代
相傳,這就師道。

主持人:可是在師道這個理解上來講,我就要請教您,現在我們
的教育體制裡面,最難做到的,就是對老師的那一分尊敬,因為你要
回到那個古禮很難了,對不對?再去帶學生、家長三跪九叩,然後這
樣拜下去,很難了。所以您有什麼建議,就說在現在社會裡面,去用
什麼方法把那個孝道、師道,可以微妙的結合起來,但是又不用那麼
大的禮。

淨空法師:禮決定不能夠廢棄。

主持人:禮不能夠廢棄。

淨空老和尚:不能廢棄。你說今天雖然不必用三跪九叩首,你深
深的三鞠躬,是一樣的。

主持人:應該的。

淨空法師:九十度的鞠躬禮,三鞠躬,你給人感受完全不相同。
你說今天是點個頭,有意無意的,不行。

主持人:我覺得您講的這個已經講到關鍵了,如果說開學的時
候,一個家長帶著小孩到學校去,看到老師,鞠個躬說「孩子的教育
就拜託您了」。其實您講這個,我們在日本的文化裡面還看得到,日
本某一種程度。

淨空法師:對,日本是繼承著中國傳統文化。

主持人:所以您認為說這個禮的形式,不可以少。

淨空法師:非常重要。這個形式沒有了,那你基礎就沒有了。誠
於中自自然然形於外。

主持人:誠於中,自自然然形於外,這剛好也就是,其實中國的
文化裡面,非常重視的,一直告訴你說對任何的表達,善念善意的表
達、感謝的表達,應該是真正要發自誠心。那您自己這麼多年來,這
麼多人稱您為師父、稱您為老師,你有沒有用同樣的方式,在跟您的
弟子或學生在互動嗎?

淨空法師:我們不敢稱老師,我們這麼多年來,都是以學生的方
式來學習。聽眾雖然很多,我認為每個聽眾,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
的老師,他們來監督我,讓我認真的學習,我們一直都是用這個態度。
為什麼?我們的德行,還沒有能達到真正老師的標準,所以必須從謙
卑入手。學問之道,你看每個宗教,第一堂課就是教你謙卑,教你懂
得尊重別人、懂得敬愛別人,然後能做到關懷照顧、互助合作,這個
道就流出去了。所以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謙卑才是真正的自尊。

主持人:師父講到這一段我也很感動,因為您說您到現在為止,
都還是以學生的心情來看待自己,透過媒體或者透過各種講堂,去跟
您的弟子們、學生們去對話。我要說的就是,待會兒回來我要請教您,
就是說對於那些老師們,我們也常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表
示說做一個老師的人,他自己應該要有個謙卑的心,他才能夠在知識
上、智慧上不斷的增進。待會回來我們來請教師父,那對於那些當老
師的人,為人師表者,怎麼樣去培養自己的謙卑之心,我們待會回來
請教您。我們談師道,當然是我們怎麼去對待老師,家長怎麼去對待
老師,是應該要有一分誠敬之心、虔誠之心。我覺得師父剛剛說得非
常好,有一分的誠敬,你自然就可以學得一分;你有十分,就會學得
十分,我想這個道理很清楚。做為老師的人,都希望教到一個聰明的
學生,尤其這個學生又懂得謙虛、懂得尊敬的話,沒有一個老師說會
暗藏,就手上會藏一手不教的,不可能對不對?可是我們反過來請教
您,因為既然談師道的話,一定是相互的,老師自己也要讓學生感受
到他的謙卑、他的謙虛。特別是我們套一句,類似像《莊子》所說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任何一個知識你再怎麼專業,你懂得
也是那一個部分。師父在佛學裡面的造詣,更能夠理解這麼龐大的一
個佛學的體系,大概沒有一個人說,他能夠全部東西都能夠懂到非常
熟悉。所以我想請教您,對於老師來講,老師如何學得一個謙卑之心?

淨空老和尚:在中國古代,最受社會尊敬的兩種人,一種是老師,
另外一種是大夫(醫生)。為什麼?這兩種人真正在社會上,做出了
犧牲奉獻,完全沒有名利。以前做醫生就是幫人醫病,不收醫藥費的,
醫藥費是病治好了,你家裡富有多送一點禮物給他,家裡面貧寒的少
送一點。實在送不起的,大夫還要布施醫藥,不但給他看病,還要送
藥給他,救人!做老師也是如此,所以就窮秀才,他一生就教兒童,
教兒童沒有講學費的,也是學生家長富裕的,逢年過節送的供養多一
點。貧窮的,有的時候學生很好,老師還要幫助他生活,還得送一點
糧食給他家裡去,來幫助他。所以這兩種人是社會上最值得人尊敬
的。不像現在,現在這兩種都很賺錢的事業,以前沒有,它不是賺錢
的,它與商業完全不相干。所以這是兩種人,特別是做老師的,確實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但是給學生做好樣子,給社會做好榜樣,他
才能產生影響教化一方。現在這個師道沒有了,老師自己思想、言行
能不能給社會做典範?能不能給學生做好樣子?所以從前教,身教是
擺在第一,言教是其次。
我第一次到北京去的時候,我去參觀北京師範大學,他們副校長
陪我一同參觀。我看到大堂前面有一塊牌子,上面寫了「學為人師,
身為世範」。我看了之後很歡喜,我就告訴副校長,還有幾位教授,
我說這八個字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寫照,一部《華嚴經》就是講
這八個字。他們很驚訝,《華嚴經》講這個?我說是!我當時也把它
改了一個字,因為它身,「身為世範」,我把它改成「行」,行為的行,
行比身範圍要大,以後他們採取了,確實把它改過來了。我說宗教都
是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思想、言行要給社會大眾做榜樣。
如果是負面的決定不能做,你要做正面的。今天這個社會混亂,你如
何能夠幫助社會能回頭,這是老師,不但你要教你的學生,你還要得
影響社會,這是真正的師道!所以師,老師必須把倫理、道德、因果,
從自己本身做出來,學生就學會了。你光說,說了之後不做,學生對
你打問號,懷疑,你這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你一定會做到,
靠不住的那你才是只教,你自己不肯這樣做。所以學生年輕思想單
純,不過現在的學生比我們從前複雜多了,為什麼?電視學壞了,電
視、網路可不得了,真的把從前傳統倫理、道德,包括孝道跟師道都
摧毀了,這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說媒體能夠救國,能夠消滅一個
國家民族。我第一次跟劉長樂見面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個世
間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把世界毀滅。他說哪兩種人?我說
第一個人國家領導人,第二個就幹你這一行的人。

主持人:做電視的。我相信劉長樂先生主席聽到這段話的時候,
他心裡面應該也是很複雜的。因為我們的確知道,比方說如果像師父
這樣,或者是一群有心人那樣,就說你透過媒體來傳播的是觀念,正
確的觀念,傳播的是善念,傳播的是知識,傳播的是各種專業的生活
品味,它的影響就這一面。可是反過來講,你如果傳播的是羶、色、
腥,傳播的是那種仇恨,就可能挑起這個社會裡面的這種不平,其實
就是在你看要怎麼做。所以我想我跟師父這樣聊,我到目前為止我必
須跟大家講,我覺得最開心的一件事是說,師父其實是與時俱進,我
覺得您是與時俱進,也就說您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傳統的觀念、傳統
文化裡面的精華,是應該保留的。可是到底怎麼保留?絕對不是一個
回到很傳統的方式去。所以您也懂得知道說電視,你也會告訴我們說
電視、媒體、網路,它是可以一定的效果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幾年,
您自己做的工作就是在這樣做,透過電視來講經,透過電視來傳您自
己希望傳達的道,做人之道或者人倫之道等等,這都是表示說你也知
道科技的進步,做老師的、做傳播觀念的要跟這個做結合。師父,我
現在就要請教您了,您現在自己在培養這些在中國大陸,你們培養你
們自己這種師資的時候,您是用同樣的也是把您所談到的,「學為人
師,行為世範」,這樣的一個觀念,整個放到您的師資培育上去要求
他?你怎麼去觀察他、怎麼去要求他?能不能幫我們做一點分析,也
許能給大家做個參考。

淨空法師:我們現在就用儒的《弟子規》,《弟子規》是中國傳統
家教的集大成,所以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五千年文化的傳統,儒家代
表了,所以儒是繼承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人,大家都談到儒家。儒家
做學問它講求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篤行」。如果
沒有行,不能把你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論、行為,
你學的東西跟你生活不發生關係,那就變成學術。我稱它作什麼?儒
學;如果你能夠做到,學儒,所以篤行。我跟他們大家講的,儒學跟
學儒,我就用這五個標準來說,你們有前面四個沒有篤行,這就儒學;
有篤行沒有前面四個,他還是真正在學儒。所以儒的根、基礎就是家
教。有很多學者專家問我,那就名教授,他說你提倡這個東西用意何
在?為什麼四書五經十三經,你不在這上來極力提倡,你怎麼搞這個
東西?我就告訴他,我說你不要小看這篇東西,我說我們如果拿個天
平,這邊放一本《弟子規》,那邊四書五經十三經,甚至於《四庫全
書》,我說天平是平的,分量是相等的。他很驚訝,他說為什麼?
我說那些東西念了,你都做不到不等於零,還不如他;他做到的
時候,他家庭和睦、他父子有親、他兄弟有友愛,你能說他沒有道嗎?
你能說他沒有學嗎?你學得再多東西,你做不到,等於沒有學。這時
他們漸漸才了解了,為什麼要重視。所以佛教講戒律,戒律跟《弟子
規》一樣,你沒有戒就沒有定、就沒有慧。所以現在佛教,為什麼衰
到這種地步,大家把根丟掉了,只搞花葉枝果很好看,死的,兩三天
你不照顧它,它就枯了,沒根,它沒有生命的。如果你從根上著手的
話,它有生命,它將來會開花、會茁壯,開花結果這才真正叫道,所
以我們千萬不能疏忽。我不是不講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有這個東西,
你再講那些上它管用,它都有用的;如果說是你沒有這個根的話,單
講這些會增長傲慢。以前王財貴就出這個毛病,他到香港來找我,說
在中國大陸搞了將近十年,提倡兒童讀經,結果兒童背得不少,後果
怎麼樣?兒童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師。

主持人:他覺得他會背很多,他知道得很多。

淨空老和尚:對。他瞧不起老師,這個問題嚴重了,為什麼?沒
有從倫理道德上紮根。所以我就告訴他,他那個時候是疏忽了,他不
相信《弟子規》。我講《弟子規》比什麼都重要,你有這個東西,你
再叫他讀經,他很規矩、很謙虛,他能夠尊重別人,這才叫實學;沒
有根的話,就有流弊。流弊對他自己是傷害,對社會也造成傷害,我
說這個必須要認識清楚。現代是什麼個時代,倫理道德全崩潰了,你
要如何把它拯救起來,那就用這個方法,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
方法。這個方法不但在中國能行得通,在全世界都能行得通。我們《弟
子規》的講座,在澳洲辦了一次,好像是一個星期,很多澳洲當地人
來看,看了之後很受感動,「做人應該要這樣。」它人性的教育,這
感動他們,因為他們現在也面臨著兒女不孝、家庭不和。這個能夠幫
助你家庭,一家真正做到和睦相處。

主持人:所以師父剛才舉到《弟子規》,我想也就印證了一切所
有的師道,或者是擴大到家庭的人倫,五倫之間的變化,到最後還是
要回到一個基本面,其實也就是那個人的自己本性的善,然後他能夠
篤行,做出來。我們待會回來,再請師父來為我們今天的這一小時的
講堂,來下一個小結論。所以其實我們講到最後,如果要談到尊師重
道的話,像師父剛剛所提的,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一個尊敬、一個誠敬,
這樣的一個最終的心理上。我自己覺得說,跟師父今天這樣談下來,
我有個很強烈感受是您自己是親身力行,把您自己對於老師的尊敬,
在當年展現在對方東美教授的尊敬,也表現在對章嘉大師的尊敬。然
後這五十幾年來,您從他們那邊聞道,然後也授了他們的業,然後也
解了自己人生的惑,知識的惑、智慧的惑。回過頭來,您也不斷的這
樣努力的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且最重要是,您一直都很客氣,一直都
說自己還是個學生,以一個學生的心理來面對。我想問題就在於說這
樣的一種謙卑的心理,我很好奇,師父您認為說,是可以在教育裡面
做得到的,還是說它需要一種信仰在後面來推動?比方說我們會注意
到,有信仰的人,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比別人謙卑一些,這是個事實對
不對?我想您在澳洲可以看到多元的宗教。因為每個宗教裡面它都教
人家謙卑,所以說到宗教信仰的是有。可是我們也必須承認,我想這
邊最後一個問題請教師父,就是說我們這個社會裡面,還是有很多人
他並不一定有宗教信仰,對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們用什麼方式
讓他來體會謙卑、體會宗教的慈悲?

淨空法師:其實很多人對宗教產生誤會,宗教確實也給社會大眾
不少誤會的一些條件,這是現實的狀況。其實宗教都是教育,每個宗
教都是教育。

主持人:新的觀念,宗教就是教育。

淨空法師:所以現在我們極力提倡的,就是宗教固然不能夠把形
式丟掉。我說形式是宗教的外衣,最重要是宗教的靈魂,宗教的靈魂
是什麼?就是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的教育。你沒有這個東
西,那就變成迷信了,所以說這個比外衣還要重要。尤其是佛教講求,
佛家常講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最早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說佛教重
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其次。我在新加坡住的時候,新加坡總統納丹,
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有一天在一起吃飯,我們坐在一起,他也
告訴我,他說我雖然是個印度教徒,我一生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
實質不重形式。這是我第二次從他口裡面聽到的,我認為他很內行,
這是確實的。但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所以這個謙卑要從
小去培養,學問愈是深就愈會謙卑,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學問深時意
氣平」。他意氣沒有平和的時候;換句話說,他那個學問修養還不夠,
也就是說篤行的功夫不夠。真正學術是一定變成自己的養分,我們講
精神的生活,變成精神生活的養分。夫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我們中國所講的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之樂。孔子物質生活
也很清貧,顏回是更苦了,他們一天到晚那麼歡喜什麼?精神生活太
豐富。所以這個養分我們要能吸收到,吸收到就在謙卑。傲慢是煩惱,
你看《論語》裡頭有句話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
不足觀也已」。你有點驕慢的時候那就沒有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真的時候,愈是有學術的人愈謙卑。你看孔子的謙卑,看釋迦牟尼佛
的謙卑,看聖母瑪利亞的謙卑,都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任何人,
比自己地位低,貧賤之人都沒有輕慢,都是那麼樣真誠的恭敬,他才
能感動人。

主持人:也許我們用個通俗的一句話來形容的話,師父剛才講的
話答案就更清楚了,就是我們常說「半桶水」,只有半桶水才在那嘩
啦嘩啦的到處響,對不對?您剛剛所舉的這幾個例子,不管是大學問
家、大宗教家、大事業家,即使是做政治事業的人,我們說真正的大
政治家也都是很謙虛的,他從來不會每天擺出一付傲慢、驕傲,很慢
侮的那種心態。所以最後一個問題請教您,也就說在您的心目中,我
們現在回頭去從孔子的身上,從孔子跟學生的互動的身上,去尋找師
道是可行之路嗎?

淨空老和尚:可行。教學,首先老師他要懂得師道、要懂得孝道,
他本身能做到,他才能教別人,才能產生效果,我們在湯池的實驗成
功就靠這個。第二個,我們感謝湯池的人民,真正能配合,就是能夠
接受傳統教育,這是太難得了。我們老師教了他,他們真做,你說頭
一個最明顯的,夫妻不和,這個問題解決了,夫妻能夠和睦相處了;
父子不和、婆媳不和,這個關係很短的時間都能解決。社會有些不好
的這些風氣,像商業界賣假東西,抬高價錢,這個沒有了,他良心發
現,我們要以誠信待人。所以這社會風氣就很明顯改過來。

主持人:所以我們說萬變不離其宗,到最後所有社會的亂源的源
頭,其實都要回到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我們誠心誠意的去面對自
己,面對這個世界。今天非常謝謝淨空和尚,師父為我們用一小時的
時間,從他自己的受教育的過程裡頭,碰到的兩位好老師,方東美教
授、還有章嘉大師,一路談下來,談到了尊師重道的重要。非常謝謝
師父,也謝謝你的收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