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學壞的外勞

2011-7-01 台灣立報 作者:褚士瑩
335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我在路上看到等著倒垃圾的外籍幫傭,總會點頭微笑,表示友善;對於親友家中的外籍幫傭,也學習像朋友般對待。但現實還是有許多殘酷的地方。
我永遠不會忘記有一回,當在友人家中工作期滿的一位印勞,幾年後又回到台灣來工作時,她有天在電視上看到我接受採訪,高興地指著電視說認識我;不說還好,這一說不得了,雇主激動地譴責她「愛說謊」,弄到不得不哭哭啼啼地打電話,請我的家人向雇主證明她並沒有說謊。
我在國外聽到這個事件,心裡非常難過。我們能不能想像自己在同樣的狀況中討生活?24小時居家看護,照顧臥病在床的病患、照料身心障礙者、照護嬰孩的保母,還要兼任隨侍在側的佣人,故鄉的家中有需要照顧的老人,病人,小孩,但是家境不好,不得不飄洋過海,來到語言不通的陌生環境,拋下大學畢業生的身段,從事這輩子在故鄉從來沒做過的粗重工作,3年看不到家人,出國前得花一筆可觀的申請費,到異國後,還要繳交有時高達兩年工資給仲介公司,七折八扣後,可能只剩下微薄的薪水可以寄回家裡,能留在手頭使用的現金寥寥無幾。
對於很多台灣雇主來說,外勞在台灣如果有朋友,就等於「不乖」、「學壞」。但是我們是否能夠想像,當台灣的留學生在美國的大學畢業之後,在美國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結果雇主發現這個台灣人竟然跟其他台灣人傳手機簡訊保持聯絡,甚至還有一些美國朋友,於是斥責這個台灣人「不乖」、「學壞」,24小時監視行動,並且威脅要把這個台灣員工遣返?
我不得不開始找尋答案,到底台灣對外籍看護工的專業認定是甚麼?為何一個專業人才往往到了台灣,就變成了幫傭?是看護工本身不夠專業?還是雇主要求不合理?如果是因為外籍看護工的專業不足,那麼當初引進台灣工作時,是用怎樣的認證稽核,來取得看護工作的標準?有沒有認證機構來承認外籍看護所具備的技能與本國看護相同?
如果是雇主的期望和現實有差距,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問問自己:為什麼台灣家庭對於外籍看護那麼貪心,抱著看護等於幫傭的心態,來面對外籍看護,在專業的工作內容之外,甚至還要帶小孩、在雇主家從事其他非看護或是到雇主的親戚朋友家幫佣?不信的話打電話去人力仲介公司,詢問外籍看護申請問題,所獲得的回應都是外籍看護多好用,打掃、顧家一次搞定,便宜大碗,簡直是太划算了。捫心自問,我們明明不是壞人,為什麼要做錯的事?

■台灣移工聯盟2009年11月與許多移工前往勞委會高喊「我要休假」,為不受《勞基法》保障休假權的家務移工請命,並宣告12月13日將再次走上街頭要求休假權利。(本報資料室)

人有生老病死,我也不時需要陪伴家人進出醫院,每次也都要面臨申請本國看護或外籍看護的選擇。
我遇到不少同病房的病患家屬,指定要本國看護,但是本身或身旁親友,真的有過外籍看護照顧不佳經驗的,其實少之又少,有一大半的人只是盲目「擔心」外籍看護照顧品質不佳,怕受虐事件發生、怕專業度不足、怕語言不通等,但是這些不信任與不安全感,並沒有任何根據,這些擔心的資訊來源,通常是聳動的八卦媒體。可是我們當然也不能把責任推給媒體沒給我們正確的消息,只能怪自己沒認真做好功課,對各方的資訊未經思考、囫圇吞棗。
每天在安養中心跟外籍看護生活,在醫院雇用本國看護工,逐漸了解即使是台籍的看護,他們在台灣社會中也都是屬於弱勢的一群,有報告指出60%的「看護媽媽」是因為家暴或是丈夫不願分攤家中經濟,30%是因為離婚且無一技之長的中高年齡婦女,在好不容易經過訓練並通過認證機制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才能開始進行照護工作,卻因為不像外籍看護能夠「順便」幫傭而受到排擠。
到頭來,我們通通都是輸家。
當我在媒體上看到中央廣播電台,2006年起每年透過「飄洋過海來看你」活動,表揚來台工作優秀印尼籍勞工,邀請獲選的7位勞工家屬來台省親,我看見這些幸運兒闊別兩年以上的親人遠從印尼到台灣,與親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也不由得感動了,畢竟台灣引進外勞多年,除產業外勞外,還有不少隱身在一般家庭中的外籍看護,其中大多數來台後,工作期滿3年才有機會見到家人。
我看到的這7名獲選的印尼籍優秀勞工,全數是來台從事看護工作的女性勞工,來台省親的家屬則有他們的丈夫、父親、獨生子及妹妹,大部分住在路途遙遠的印尼鄉下,但是能見到在台灣工作的妻子、女兒、母親或姊姊,再多的辛苦也值得,其中有一個在桃園看護一名三度中風阿嬤的Sundary說兩年前突然獲得通知可以來台工作,倉促之間一直沒有好好跟先生Datas說再見,我甚至無法想像,兩年來這樣的遺憾埋在心中,是多麼痛苦的事。
外籍看護為我們照顧家人,某一種程度上,成為我們家庭的延伸,早已經超越了勞工與雇主之間簡單的銀貨兩訖,因為這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交換另外一個生命。但是,我們幾乎沒有想過,除了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之外,40萬個在台灣的外勞,就有40萬個支撐著她們走下去的夢想,背後還維繫著40萬個遠方家庭的幸福,我們是否曾經為這40萬個外勞家庭的夢想,作一點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