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媒體素養要知道 網路分級護隱私

2011-8-28 台灣立報  作者:張春炎
15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升學主義主導了學校教育,漸漸讓學校、社會和家長認為,會考的才是學校值得教的知識內容,因此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解題的工匠」。這樣的環境下,自然造就學生面對生活無能的扭曲人生。相對的也使社會疏忽了很多人生的問題,還有很多知識是值得學習的,即便是考試不考的。

七個人生的重要課題 卻不是九年一貫的七大學習領域


《聯合報》2008年8月到9月間,刊登了一系列專題報導,名為「考試不考的事(連結:http://blog.udn.com/linfeel/2184550)」,列出七個考試不考卻必須具備的重要人生課題,以下簡介:
1.同理心:受訪者發現身邊的孩子,越來越缺乏同理心,因為他們沒有困頓或者實際跟弱勢者接觸的經歷,讓他們的小世界裡,只有個人成就只關心考試、關心自己,而缺乏同理心。
2.生活能力:在父母親悉心照料,再加上學校重考試不重生活品德的情況下,養成了一群又一群生活失能的小孩。一位國小校長受訪時提到:「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
3.表達與應對:越來越多人納悶為什麼現代孩子不懂基本的應對進退。在重要場合不敢表達、表達不適當,過多的發語詞(對啊!然後!…)。這些言語表達的好壞與否牽涉到平常的人際甚至是成就表現。這是學校沒教的事,因為考試不考。
4.挫折容忍力:不少新聞常報導,年輕的孩子動不動因考試考不好、與他人口角、失戀甚至長青春痘而鬧輕生的事。起因於,孩子生活過於順遂、缺乏受挫經驗和勇氣。當然還因學校家庭教育均不重視。
5.親密關係:發狂的情人、分手受害及自殺,或少女未婚生子,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適當管道學習所致。若學習愛情,淪為只能看偶像劇,那麼缺乏真實或過度戲劇化的行為成為普遍現象,自然就不讓人意外。值得省思的是,後續怎麼從教育來改善?
6.永續學習能力:知識不是考試的工具,而是為了持續的自我充實。如何培養自我強烈的學習動機、創意幽默的讀書樂趣以及懂得分辨資訊不等於知識,這些都是孩子建立永續的學習能力必備條件。
7.當錢的主人:物質慾望氾濫、浪費或是過度消費導致卡債纏身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問題多源於學校不教但有太多廣告、購物頻道、漫畫充斥不當內容。如何讓孩子學會駕馭慾望的馬車,擁有正確的理財和價值觀,正是人生教育的關鍵議題。
然而,隨著網路發達,網路成為電子世代重要的「生活環境」,那麼如何良性的使用網絡,應成為新興課題,詳情可參見本期教案。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右)6月7日指出,網路聊天室中色情氾濫,許多聊天室更將網站設在國外,國內法令無法管理,呼籲政府加速立法建構完整的分級防護機制。(圖文/本報資料室


「 認識網路分級」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毛俞婷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國小五六年級「資訊科技」重大議題
四、對應能力指標:
【媒體素養能力指標】3-1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五、教學目標:網路內容的分級是近來沸沸揚揚的議題,無論分級所帶來的影響究竟是讓學童獲得保護或為戕害言論自由,讓學童認識網路世界的訊息何者該看、何者應該避免,最終形成自己對自身的自我防護觀念,才是最重要的。對網路內容的認知以及自我防護觀念並非完全使用考試機制即可準確強化,在網路成為學童不可缺玩伴的今日,教導學生可以帶著走的資訊安全自我保護標準及概念應屬當務之急。教學目標列點如下:
1.認識什麼是「網路分級」。
2.認識「網路分級」的目的。
3.建立使用網路時的自我保護觀念。
六、主題:認識網路應分級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標題:網路應分級防護 兒少法初審通過
日期:2010-11-17 
公視新聞(http://fntnet.com.tw/dtvnews-03431.html)
八、教學重點建議: 
【課前準備】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
*請學生準備可製作小卡的美工用品。
【課程實施】
(一)引起動機:大家一起猜猜看 
1.教師播放電視分級制度的「普」、「護」、「輔」、「限」四種標誌,讓學生猜猜看這些標誌代表的意思以及所規範的收視年齡?(http://www.peopo.org/enews/resource/6248/preview_med/65148)
2.詢問學生在哪些地方會看到上述的四種標誌符號。
3.教師詢問學生,這些標誌的功用是什麼?
4.教師請問學生,除了在電視、電影中出現這些符號,在網路上,是否也需要這些符號的規範呢?
(二)發展活動:網路分級停看聽
1.教師說明,因應網路時代,分級制度不僅存在電視和電影中,就連網路世界也需要這個制度的警示和規範,才能保護兒少的使用品質和心理健康。
2.發下「網路應分級防護 兒少法初審通過」之新聞,或利用投影方式請學生詳讀。
3.新聞閱畢,請學生用5W1H解析新聞,以加強對新聞報導結構之了解,並加深對新問內容的印象。
①WHO-新聞的主角是誰?(網路分級制度)
②WHAT—發生了什麼事?(兒少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新增了網路分級制度)
③WHEN—什麼時候發生的?(2010年11月17日)
④WHERE—在哪裡發生的?(於修正法條中)
⑤WHY—造成事件的原因為何?(為了報護兒童少年的網路觀看品質和隱私)
⑥HOW—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立法院初審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新增網路分級制度,將來由NCC成立一個「內容防護機構」負責督導)
4.除5W1H 的問題外,教師也請學生回答下述與新聞內容相關的問題。
①你聽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嗎?這個法條的設置有何目的?保護對象的年齡範圍呢?
②如果「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通過後,如果在網路上散播有害兒少身心健康的內容,最重可罰多少錢的罰鍰?(30萬元罰鍰)
③新聞中提到的「梧桐妹」事件,你知道來龍去脈嗎?(教師可以下列資訊補充說明:http://ethics.nccu.edu.tw/index.php?q=node/126)
④你覺得規定媒體不得報導遭遺棄、虐待、刑事案件當事人及被害人的兒少姓名或其他資訊,這樣的做法有沒有真正保護到兒童和少年呢?
⑤你覺得網路上的那些內容是會對兒童與少年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的?(色情、暴力、血腥)。
⑥你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上述相關內容嗎?有什麼感受,請與大家分享?
⑦你覺得觀看到上述內容會對兒童產生什麼影響?
⑧你覺得網路內容的分級制度該不該實施?
⑨針對民間團體的擔心(目前的網路這麼多,要如何一一檢驗、網路業者是否有設立防護措施或身分控管機制),你覺得該如何解決? 
5.教師播放電腦軟體分級宣導短片(http://gameservice.org.tw/result2_1.php?id=1 ;http://gameservice.org.tw/result2_1.php?id=5),讓學生了解網路分級的標準,並向學生說明,除了電腦軟體進行分級外,新增的分級制度也適用於網路上的文字、影片等其他內容。
6.影片播畢後,考考學生是否還記得分級制度規範的四個分類,分類的名稱和規範的內容為何,以此方式提高學生對分級制度的印象。
(三)綜合活動:建立心中的一把尺
1.教師強調,網路內容層出不窮而且日新月異,除了端靠網路內容業者或政府的法律力量來規範網路內容之外,自己能為自己把關,才是最有效的也最即時的自我防護方式,網路色情、暴力、血腥、械鬥、靈異等羶色腥內容不適合未成年小朋友觀看,除了畫面令人不舒服之外,觀看後還有可能形成不良的影響;所以,當我們在網路世界中,如果瀏覽到令自己不舒服的內容,請馬上關閉該頁面,或是觀賞到疑似不適切的內容但無法判斷,可以請師長協助判斷。健康的網路使用品質,需要從自己的概念建立做起。
2.本次課程中瀏覽了網路內容分級的標章,請每組依據分類的標準,為這四種分類設計美觀又容易記憶的造型小卡,並於製作完畢後,派代表上台向他組介紹設計理念和可以在教室中張貼推廣的地方。
3.請各組將自己製作的宣導小卡,張貼於小組成員認為最適合的地方,以達提醒全班同學之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