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漫談流行文化5》主流文化的使命




◎莫非(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同工)

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裡,耶穌曾用七個比喻來說明天國(還有它的子民)和這世界的關係。其中有三個比喻形容天國與這世界的關係,是麥子、芥菜種和麵酵。

與非基督徒共享文化

在這三個比喻裡,我們可以看到麥子和稗子是長在一起,芥菜種是與百種一起長在田裡,麵酵則是揉在麵團裡,全和這個世界連在一起,不分彼此。沒有說把你拔除,只准我長,也沒說你長那邊,我長這邊。或你發屬世那塊麵的酵,我發屬靈這塊麵的酵。

這三個比喻裡,從來沒有要求教會或基督徒,要抽離或避開社會文化來存在;也沒說要和文化分裂成兩個不同的王國或領域,穿不同衣服的款式,說不同的語言,住不同的區域,或者到不同地方去買菜,進行不同的休閒消遣活動,去不同的修車廠修車。

生活裡,我們是被交代要和非基督徒生活在同一個文化領域裡,共享資源,共開墾疆土。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是一起經歷所有的時代大事,受流行潮流的衝擊,還有接受所有屬世事件所帶來的祝福和咒詛。

基督徒不但不能自立門戶,堅壁清野,還要成為這個世界的主體或主流。要知麥子是麥子田的主體。芥菜要長大,茁壯到成為一棵大樹,讓文化中的飛鳥可以飛來棲宿。然後整個文化麵團,都要靠天國的酵來發成。基督徒絕對不是邊緣或配菜,我們應該是文化中的主菜、主流與主體。

避免成為次文化

但是,有些教會選擇和文化對立,對文化選擇抽離或排斥,這裡面深藏著危機。因為當我們選擇和文化對立時,就是麥子選擇抽離稗子去成長,芥菜種選擇撒在深山靈谷中,酵只發在神聖子民的社群裡,這會讓基督教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有點像少數族裔的猶太人居住區。

這是一種畫地自限,平常我們生活在教會的象牙塔裡,人在教堂坐,不知天下事。和世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裡,聽不懂他們的流行語言,不了解他們的生活關懷,也沒有重疊共處的生活時間,活得就像兩個國家的人民。

唯一接觸就是需要傳福音的時候。那時就好比如臨大敵,要差送大使也就是宣教士作「外交」。然後在送出去前,像所有外交大使般受訓,先裝備對這文化的了解,熟悉他們的世界觀,學習他們的語言,然後才放下護城橋,差傳宣教士出去。

然而,若是如此生活在不同的國度裡,所有在文化裡的麥子成長和麵團發酵,都不是自然的生命,而是「刻意而為」。因為我們和其他文化有了距離,也有隔閡。不但使教會成長受限,也會使基督教成為整個文化中的「次文化」。想想,如果我們只是整個文化的一小部分,如何對整個文化作見證,滲透、發酵,到成為許多人的遮蓋?

負上當有的文化責任

耶穌交代我們的是,天國如果要有所功用,就必須在世界裡面立腳,在紅塵滾滾的人世中立足。我們的見證和天國使命,是要在文化中來完成。我們不要自成一個基督教文化,而應參與整個文化,和非基督徒一起成長,並影響他們。

聖經教導我們,基督徒是這世上的客旅,是寄居的;但是否就代表基督徒在這世界上要活得像個異鄉人,靠護照出入?

其實耶穌教導我們在這世上的生活態度,並非旅客心態。什麼是旅客心態?就是住在一個地方,行李卻不敢全部打開來收拾安頓,因為是暫時,克難,不是安居,所以不整頓。

面對這世界文化,基督徒客旅的心態不能太重。不能只撒種,不生根、也不長樹。我們也需要打開行李,把行裝收拾一下,把在這世上的生活當作一回事,認真地佈置、認真地活,認真地參與,也負上基督徒當有的一份文化責任。而且要真正地安身立命,只是,不要把這世界當作自己靈魂的最後歸屬。

最怕的是,教會不但沒有成為文化中的芥菜樹,讓所有文化中的飛鳥都可以來棲宿,反而成為文化的一面鏡子,文化中流行什麼,教會就反映什麼。讓流行文化也進入到教會,使敬拜娛樂化、講道心理治療化,然後信徒生活消費所批判的,又回頭批判所消費的。

盼我們每個天國子民,都能記得我們和流行文化的關係,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主體,是要有所作為,也要有所影響的。這才是天國在這世上實現的真正意義,不是嗎?

2011.08.31基督教論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