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呂紹昌牧師:卡卡淑女,何子好逑
編輯室 /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10月07日07時27分 (PST)
改變字體大小 [-] [+]
 文章網路聯結:
http://www.gospelherald.com/news/edi-17546-0/
作者: 呂紹昌牧師

在網路世界裡,誰是當紅人物?一個藝名叫Lady Gaga的流行女歌手。

誰最擅長利用網路自我推銷?當然是卡卡淑女。

在台灣,她的藝名被譯為「女神卡卡」。她本名為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
在紐約發跡,出道成名至今不過三年。她創造記錄的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到七月一日為止,她的單曲「壞羅曼史」(Bad Romance)在YouTube的瀏覽次數將近四億;
是首位在YouTube瀏覽次數突破十億次的藝人;臉書的粉絲超過三千九百萬人;
推特的追隨者一千 一百萬人。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網路上的魅力都不能匹敵,
無法掠其鋒芒。她的粉絲遍佈三教九流,但四分之三是女性,絕大部分是很年輕的女子。
今年,卡卡才 二十四歲。

卡卡淑女的崛起

卡卡的崛起多少是個令人費解的驚奇,也是一個值得關注與思想的社會現象
七月初,她到台灣巡迴演出,簇擁這麼強大的國際名聲,並台灣高舉多元寬容精神的加 持,
甚至有幾分追求流行熱鬧媚洋的文化中,造成轟動旋風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在一衣帶水的全球華人社會中,必然會湧出一定程度的波浪漣漪。

第一次更深入知道卡卡淑女,是今年六月外出去教授神學講座,途中與一個音樂家談起了音樂,
提到了LadyGaga,才知道原來在音樂專業人士的眼中,她有古典音樂深厚的底子,
風格兼容並蓄集大成,確有幾把刷子。在演唱會上,卡卡所提及的藝術界人事,
包羅各樣 路數,琳瑯滿目,有令人驚奇的多元。這兩年來的公演中,
不論是揉合數百種後現代流行的藝術脈絡,或是她自己的創作,卡卡都展現出原創性。
有文化評家對卡卡的吹捧幾乎到了盲目的地步,甚至忘記卡卡是歌手,
卻預言她將與莫內、梵谷、畢卡索等繪畫藝術大師同列殿堂。

卡卡淑女能迅速在歌壇竄起,特異獨行是一項重要的組件。搞怪,在舊文化中,
通常是不敢囂張地出現在大庭廣眾中,因為多少還是擔憂主流文化的壓力與攻擊。
然而在今天後現代文化社會中,许多禁忌已經消失的蕩然無存了。
特異獨行儼然已經登上社會中堅份子的寶座。卡卡更是前衛,將偏鋒文化高調地張揚
在網路與社群媒體之上,作為個人表現的舞台。爭議性可能是她魅力之所在,
而卡卡淑女絕對擁有挑起爭議的天份。她的崛起也與這種性格,
以及所塑造出來的形象有相當關聯。如此說並非有意詆毀她的藝術天份,
但若將她的「使壞」特色除去,縱然她不殞落,也必然會大量失血黯然遜色。

簡約的說,她的爭議性經常是藉著混淆,甚至顛覆傳統價值觀點來表現。
這在後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成為常態,而所不同的是,卡卡淑女挾著巨星的光環,
擁有無法 消音的發言權。傳統的價值觀、審美觀、宗教信仰等,無一不受到波及。
卡卡的演唱會從來不缺乏放肆大膽的色彩、性、狂、雷、和癲,以及充滿各樣性暗示的象喻。
她自稱卡卡淑女,然而就審美觀點與行為準則而言,她絕沒有給傳統淑女
任何一分半毫的空間。對宗教界,她的歌曲「猶大」肆意曖昧,脫離了歷史與經文原意,
宗教團體自然難以消化。大多數信眾將此歌曲視為褻瀆,其實也並非無的放矢。
而她的粉絲就是欣賞歌曲中的種種曖昧隱喻的調調兒,且大有人在。
她的新曲與專輯「Born This Way」(天生如此)也是一如以往的風格,
表面上是接納肯定自我,同時卻剝奪了自我反省的空間。這混淆的信息恐怕將誤導
不少正在尋求價值與自我定位的年輕人。

卡卡淑女,怪獸之母

我們可以選擇不喜歡卡卡淑女與她的獨特音樂,但無需害怕。有人害怕卡卡,
因她的影響力太大,太病態。有人厭惡她,因為她從不厭倦挑戰既有的主流價值觀
與生活方式,刻意觸犯社會禁忌,製造偏鋒的倫理議題,譬如評議宗教,支持同性戀
自爆是陰陽人等爭議性言論。將藝術原創性與特異獨行揉合成為一個風潮,
竟然輕易的征服了無數飢渴的靈魂。這是因為她獨特的魅力嗎?是她的藝術天分嗎?
恐怕都不盡然。或是她擅長譁眾取寵嗎?這僅是表面的現象。

她博粉絲感情的功力,是當今天下第一人。卡卡的粉絲爭怪鬥艷,爭相扮演「小怪獸」。
有人視她為妖魔化身,但她的粉絲對她可是頂禮膜拜有如神明。卡卡在今年 五月
為Google Chrome所拍的廣告,不但魔力四射,簡直是一種宗教狂熱。
在廣告片頭中,是卡卡的官網號令四方怪獸的召集令:「眾小怪獸,聽令!」
影片結束時的文字竟是「卡卡淑女,怪獸之母」。影片中盡是全球粉絲模仿卡卡的歌曲,
打扮造型與卡卡一樣搞怪無厘頭。卡卡擅長給粉絲灌迷湯,常肉麻暱稱歌迷為「小怪獸」,
或者 「你們都美麗動人」、「無論妳們是誰,都是超級巨星。」、
「釋放你們內心的怪獸吧」等。粉絲的狂熱當然會有另尋追捧對象的時候,
但現是卡卡呼風喚雨的時刻。

就這些社會現象,女神卡卡本人當然值得觀察,不過,更值得關注的,
恐怕是被她塑造激發出來的萬頭竄動小怪獸們的現象。卡卡與這群小怪獸已然遍及
各個階層與角落,放膽傲然的標榜特立獨行的價值觀,模糊了叛逆與創新的邊界。
對於不認同卡卡的行徑與價值觀點的人而言,女神卡卡跟她的信徒可能只是一個遊走在
藝術魅力與群眾動力之間的庸俗文化,是一種病態。
有人認為,女神卡卡是譁眾取寵的丑角,一旦拿掉膚淺的商業包裝與行銷,
卡卡淑女並無真正的藝術價值。

面對世俗和文化的挑戰

然而,為何卡卡淑女的言論行為與歌曲會對數目無比龐大的粉絲產生近乎催眠的作用?
從她的歌曲、大膽暴露的搞怪衣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語中,這些年輕女子
為何可以得到滿足?如此瘋狂追星搞怪的現象,似乎可以如此解讀:世界上彷彿
有數不清的卡卡淑女,大大小小的,大庭廣眾的與房間密室的,而卡卡淑女釋放了他們。
她釋放了一些人性中普遍存在,但經常被主流文化與價值觀壓抑的部分。
潘多拉的盒子,一直是能者與智者不願意打開的,因其易開難收。

面對這些光怪陸離,甚至悖逆常理與倫理社會現象,基督徒或覺得無力,
或悲憫,甚或氣憤不平,但我們仍然需要繼續主動關注,並回應這些社會現象
自從教會設立以來,社會世俗化向來是常態,教會與世界往往是朝向不同方向發展,
因此基督徒就經常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上為神的國奮鬥。我們也當知道,
上帝國度的進 程終究不受這些社會現象的攔阻。無論世界如何變幻,
聖經的勸勉仍然是歷久彌新: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
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什麼是上帝可喜悅的旨意?基督徒需要不斷以基督真理的仁義與聖潔來影響這個世代。
在藝術與大眾媒體上,這是值得每個基督徒,尤其是教會領袖、家長、教育家、政治人物、
甚至是藝術工作者,都可以更深入思考的。

挑戰誠然艱鉅。然而,藝術與音樂是上帝賜給人的創造力,不僅為賞心悅目,
更是為尊崇敬拜,怎可讓世俗霸佔了舞台?


作者簡介
呂紹昌牧師為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務長、舊約研究副教授。


蒙允轉自《傳揚》雜誌第4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