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社論:臉書的臉孔

2012-5-16 台灣立報 作者:社論
454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臉書(Facebook)預定5月18日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這是網路公司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公開募股案(IPO)案,據估計,臉書將可籌集到128億美元,公司身價上看1,042億美元。在各方看好之下,臉書一開始即將IPO區間價位調高至每股34至38美元,可謂氣勢強勁,前景紅火,9億用戶成為它最有說服力的資產。臉書王國的年輕大老闆,28歲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一舉躍為熾手可熱的全球大富豪。
今年2月1日,在臉書申請上市的同時,祖克柏向他的9億「子民」發表一封公開信。開章明義即表示:「臉書最初的成立目的,並非要創辦一家公司,而是為了完成一個社會使命:解放這個世界,讓世界更加開放,連繫更為緊密。」偉哉斯言!祖克柏在信中還誓言要讓世界上所有人保持連結,為所有人提供發聲管道,「幫助他們在未來改變社會」。
這樣以改變社會為職志的使命,幾乎就是革命宣言了!
祖克柏還強調:「我們不靠服務來賺錢,我們賺錢來創造更好的服務!」然則,依據當前的發展來看,臉書不僅成立了公司,進入股市,而且保證賺了大錢。祖克柏的「使命」言猶在耳,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怎樣的世局?
在網路世界,臉書的確是革命性產物,因為它完全改變了人們對「時間」的概念。傳統的社會重視過往、習俗、傳統;工業革命之後的現代社會重視時間管理,講究創新,講究斷裂,勇於向昔日舊習告別,它重視「計畫」遠甚於對往日的迷戀。臉書的時間概念既在傳統之外,也在現代之外,它講究的是即時、迅速、短暫,既不耽溺於往昔,也無視於未來之計畫。它的價值觀就是當下此刻,就是迅速反應。在電腦螢幕上,很現實的是:如果不在當下此刻即時反應,立即追上,那麼,在訊息競逐之下,你的聲音很快就被推擠到第2頁、第3頁之後,也就是從電腦螢幕首頁上消逝……
於是,在臉書世界,「快速反應」變成最高守則。這在更大層面上,影響了人際關係,也影響了社會、經濟、政治法則。尤其是,當中文化臉書的回應從原先英文的「like」被轉化為「讚」之後,原來相對中性的對於訊息的接受認可,在中文臉書乍然變成擁戴附從。在臉書的回應上,你除了按「讚」與否,沒有其他的選擇。這根本上造成情緒的規格化、快閃化。久而久之,當然就是人際情感的輕薄化。
至於經濟、政治上的影響,最明顯的莫過於馬總統的第二任期。馬英九競選連任時,其競選總部以「台灣加油讚」為名,這當然就是臉書規格的諧仿。於是,從選戰到政治決策,馬陣營習慣性地選擇「快速反應」模式,不經深思,蔑視計畫,於是諸多決策都讓人看到快閃化的輕薄。馬總統520就職的困局,基本上就是臉書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