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識字到自由:《珍愛人生》
2010-04-09 台灣立報
由李‧丹尼爾斯(Lee Daniels)執導,並贏得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及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珍愛人生》(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是改編自非裔美國作家Sapphire的小說《Push》(直譯中文為「推」,但小說原意有「勉勵」的意思。)的作品。儘管李‧丹尼爾斯在該片肆意揮灑各種實驗影像語言,但與原著小說作者的意識流手法想比,電影的敘事風格已經是淺白和對觀眾友善得多了。
《珍愛人生》講述一名成長於紐納哈林區,長期遭生父強暴、被生母虐待的非裔少女Precious(由Gabourey Sidibe飾演)挑戰自身命運的故事。長期吃垃圾食物的Precious體型肥胖,從來未享受過戀愛滋味;由於一直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故此目不識丁。後來在良師和朋友的互相支持下,再加上Precious自覺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她下定決心學好認字和寫作,並且一心要拼上大學以便日後能照顧的因父親強暴而產下的兩名子女。
西班牙的非裔美國人文學學者Carme Manuel曾經指出,自18世紀以來,「學好認字和寫作」一直是非裔美國文學中主角突破命運的重要手段。非裔美國文學的這項特點,對於白人知識分子以為非洲人是無聲的(因此是無人性的)偏見,有著一種對抗的作用。過去白人以此作為讓奴隸制度合理化的說辭;今天,舊的奴隸制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上主流和邊緣勢力的對峙。Carme Manuel強調,Sapphire在小說《Push》延展了過去兩百年來非裔美國文學中「識字─身分─自由」的奴隸自我解放三部曲敘事架構。至於《珍愛人生》,當然也並未脫離這框架。

雖然主角身世坎坷,但《珍愛人生》片中不乏幽默之處。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製片團隊在選角時別出心裁,找來美國流行樂歌手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飾演一名社工,並且安排她接受女主角質問:「你到底算是甚麼膚色?」眾所週知。瑪麗亞‧凱莉的母親是一名擁有愛爾蘭血統的白人,而父親則是擁有非洲及委內瑞拉血統,故此她偶爾會被主流媒體歸類為「黑人歌手」──Gabourey Sidibe的這句質問,一語中的地揭穿了:對膚色的「認知」,終究只是一種想象。

雖然主角身世坎坷,但《珍愛人生》片中不乏幽默之處。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製片團隊在選角時別出心裁,找來美國流行樂歌手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飾演一名社工,並且安排她接受女主角質問:「你到底算是甚麼膚色?」眾所週知。瑪麗亞‧凱莉的母親是一名擁有愛爾蘭血統的白人,而父親則是擁有非洲及委內瑞拉血統,故此她偶爾會被主流媒體歸類為「黑人歌手」──Gabourey Sidibe的這句質問,一語中的地揭穿了:對膚色的「認知」,終究只是一種想象。
難怪,在片中瑪麗亞‧凱莉面對Gabourey Sidibe的這句質問時,只能啞口無言。這也許是因為:任何對膚色的描述都難免具有誤導性,而膚色偏見更是奠基於一連串子虛烏有的誤導性言論之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