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在音樂廳讀武俠小說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3/12/24
上一次看到類似情節,是在金庸小說。
上周國家交響樂團邀請古樂大師戈貝爾(Reinhard Goebel)指揮,曲目中原本安排大師力主為真跡的莫札特第七號小提琴協奏曲,並邀請和他合作錄製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全集的名家康岑(Mirijam Contzen)一同演出。不料演出前康岑因病無法來台。樂團幾經考慮,最後選擇年僅十四歲,甫獲德國威瑪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的王子欣改奏莫札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

這不是個容易的決定,但我佩服樂團的眼光。只是樂團或許不知道,王子欣的老師和戈貝爾其實是多年「諍友」。戈貝爾原本主修小提琴,對弦樂知之甚詳,而王子欣的老師對古樂演奏也有心得,兩人意見卻南轅北轍。戈貝爾非常堅持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康岑和他合作的錄音,句法和裝飾音都必須按照他的意見—當然,這份堅持也的確換來好成績,被BBC音樂雜誌選為「二十大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錄音」。但王子欣的老師也是一方權威,兩大山頭互不相讓。戈貝爾願意接受樂團的建議,和對手的學生一起登台,在這件事上不能不說是頗見度量。

但有度量是一回事,演奏方法還是得照他的來。還在歐洲時,戈貝爾就把自己的研究心得直接寄給王子欣研讀。「他一定會要妳照他的方式演奏,比方說這個音要這樣拉」,王子欣的老師在指導時說,「但你就努力學學看吧!」;兩周後在地球的另一邊,「嗯,你老師如果聽到妳如此拉這句」,戈貝爾在排練時說,「大概會心臟病,不過他不在這裡,哈哈哈。」搞了半天,這兩人雖不對盤,卻對彼此路數知之甚詳,又一起為王子欣貢獻心力。而我們年輕的小提琴家也認真好學,像海綿般吸收兩派的奏法與詮釋,如武俠小說裡因緣際會而學到兩家功夫的高手,演出也的確展現面面俱到的大將之風。不同的是王子欣並不用跌落山谷或掉進險坑。她和聽眾,都是最幸福的得益者。

當年卡拉揚邀請十三歲的慕特和柏林愛樂合作,兩年後更錄下莫札特第三和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而成為佳話。現在當紅的鋼琴家王羽佳,十六歲就因為替普萊亞與魯普代打,迅速建立國際名聲。音樂旅程是人生長跑,祝福王子欣能夠不斷進步,也希望國內樂團與聽眾能更支持國內傑出音樂家,更給年輕新秀表現機會:畢竟他們是我們最可貴的資產,愈投資愈有收穫,何苦非得捨近求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