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樂聞樂思/柴可夫斯基大賽本周開幕

2015-06-14 13:53:19 聯合晚報 ■焦元溥

今年「又」是音樂比賽年。說「又」其實已經奇怪,因為現在比賽實在太多,很容易就出現大賽集中的一年。不過今年特別之處,在於就鋼琴組而言,這是柴可夫斯基大賽延後一年舉辦後(2006年那屆改至2007年,從此和世界杯足球賽錯開),首度和蕭邦大賽同年舉行。柴可夫斯基大賽從1958年第一屆起就分成鋼琴與小提琴兩組,之後逐步加上大提琴和聲樂,後者又分成男聲與女聲。如果每項都能選出冠軍,則現今一屆大賽將出現五位首獎得主,是不折不扣的國際盛會。
然而讓柴可夫斯基大賽一開始就聲名大噪者,「功勞」還是要算在鋼琴組。那是難以再現(也不想見到再現)的國際局勢:美蘇兩強爭霸,冷戰各擅勝場。1957年蘇聯毫無先兆而成功發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Sputnik),造成美國社會極大恐慌。「共產主義真的勝過民主制度?」「太空將來是蘇聯人的天下?」美國兩次發射失敗,蘇聯科學家竟搶得先機,徹底震撼自認領先的美國航太與飛彈科技。
正當新大陸股市信心動搖,人民惶惶不安之際,蘇聯開辦柴可夫斯基大賽,在「音樂界武當山」莫斯科舉行。誰都知道那裡人才濟濟,是諸多頂尖大師的家鄉,孰料冠軍居然被閃著一頭金髮的德州青春少年范.克萊本(Van Cliburn)抱回,這能不令人高興嗎!鋼琴家表現傑出,加上記者興奮熱情的報導,美國以迎接凱旋將士才有的彩帶遊行規格歡迎范.克萊本回國,從此在太空競賽之外也開啟美蘇的音樂競賽。
國際局勢如此,比賽也就格外刺激。蘇聯為求勝利,逼迫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必須參加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大賽,最後也得到冠軍。到了1970年的第四屆,為慶祝列寧百歲,蘇聯更嚴加逼迫,非要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和聲樂四項冠軍都為蘇聯所得!雖然最後還真如所願,蘇聯選手卻在同年的蕭邦大賽一一崩垮。人畢竟不是鋼鐵;就算是鋼鐵,也無法承受如此嚴峻恐怖的壓力吧!
壓力歸壓力,那個時代至少公平比賽。蘇聯參賽者若表現不好,縱使在自家主場也無法得到好成績。後來的國際大賽評審操縱過多,公信力盡失,從八零年代後期到二十一世紀初,結果愈來愈難看,到最近五、六年才讓人重拾一點信心。這次柴可夫斯基大賽也有台灣音樂家參賽,祝福他們在比賽中成長與獲獎。但無論如何,比賽終究只是一時,希望我們能夠給予他們持續的關注與祝福,欣賞音樂藝術而非比賽的華麗炫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