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樂聞樂思】蕭邦大賽場內觀察(三)


焦元溥/聯合晚報∕  2015/10/27
第17屆蕭邦鋼琴大賽於波蘭時間20日晚間落幕,由二十一歲卻已身經百戰的韓國鋼琴家趙成珍(Seong-Jin Cho)拿下冠軍。這雖不是筆者的品味,但以其在大賽足稱精準無誤又展現出絕對控制的演奏而言,這是非常安全也實際的選擇。趙成珍完全是已準備好開展演奏事業的鋼琴家,就讓我們期待他的發展。然而本屆比賽筆者無論如何都覺得難以接受的,是評審決定給年底才滿十七歲,決賽演奏錯誤甚多的加拿大華裔鋼琴家楊藝可(Yike Tony Yang)第五名,卻給每輪都有卓越表現,技巧也鮮少失誤的俄國鋼琴家徐錫津(Dmitry Shishkin)第六名。後者最後缺席頒獎典禮,或許正是深覺受辱。不過說到底,比賽終究只是一時。蕭邦大賽的參賽者與得獎者畢竟相當年輕,未來如何才是關鍵。今年大賽評審阿根廷鋼琴家郭納(Nelson Goerner)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要回到1995年第十三屆比賽。當年法國鋼琴家朱瑟雅諾(Philippe Giusiano)在前一屆就以十七歲稚齡參賽而得到特別獎,五年後捲土重來,其光潤圓滑奏和流暢樂句確實可觀。然而他音色缺乏對比,情感表現也過於保守節制,整體聽來相當單調。來自俄國的蘇坦諾夫(Alexe Slutanov)則反其道而行。這位二十歲就奪下范克萊本大賽冠軍的天才,五年後執意要參加蕭邦大賽,以驚人技巧實力和傲氣橫掃現場。就技術論,蘇坦諾夫毫無敵手,但其音樂風格充滿誇示對比,加上不可一世態度,大賽最後僅將他和朱瑟雅諾並列第二而以冠軍從缺收場。蘇坦諾夫不服結果而拒領獎,成比賽史上又一爭議。
但真正有趣的,居然還不是蘇坦諾夫,而是郭納。和蘇坦諾夫一樣,郭納在參賽前已是出名的新生代名家,最後竟意外落出決賽名單。評審席內的同鄉前輩阿格麗希和曾指導過郭納的傅聰合作,在大賽結束後一週於大賽會場為他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主要曲目就是他預定要在決賽演奏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波蘭主題幻想曲》。在大賽指揮Kazimier Kord和華沙愛樂皆出動的情況下,郭納頓時搶走兩位第二名的風采,該場音樂會也立即發行實況錄音,成為新的話題人物。
二十年過去,朱瑟雅諾始終未能順利開展國際演奏事業,蘇坦諾夫後來又參加比賽,最後索性被評審剔除於複賽。他在蕭邦大賽後已出現輕微中風,已於2005年過世。至於郭納,他多年來持續努力不懈,今年不但受邀擔任大賽評審,還和阿格麗希與歐爾頌這兩位冠軍一起負責演奏開幕音樂會。未進決賽卻能成為蕭邦大賽評審?還彈了比賽開幕音樂會?如此發展,相信絕非二十年前的他或觀眾所能料到。
五年一次的蕭邦大賽落幕了,但欣賞蕭邦可不能五年一次。希望大家都能藉此更加思考蕭邦的音樂,更加認識蕭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