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不要掌聲的音樂會


焦元溥/聯合晚報2008/11/25

有演奏家不要掌聲嗎?

有,而且還不少,像柏林愛樂前總監阿巴多(Claudio Abbado)。他在訪問中舉了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為例,而我非常幸運曾聽過他現場指揮此曲,還被錄成唱片發行。錄音的確不假——譜面上樂音雖然停止,整個柏林愛樂廳卻沒有一點聲音,全場聽眾以長達一分鐘的寂靜回應馬勒與阿巴多的音樂。那是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動的音樂會之一。

但音樂家不要掌聲,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下週即將在台首次舉行獨奏會的法國鋼琴大師羅傑(Pascal Roge)對掌聲則有另一層看法。此次他不但帶來全場法國鋼琴獨奏曲目,更希望聽眾能夠在上下半場結束前都不要鼓掌。即使上半場有五位作曲家的創作,他仍希望不同樂曲間也不要有掌聲。這不是特立獨行或譁眾取寵,而是羅傑希望將上下半場各「視為一首作品」,讓聽眾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低迴品味這些作品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以及依創作時序一路鋪陳而來的風格變化。透過不被掌聲打斷的演奏,每奏一曲,一如萬花筒轉換一格,展現音色與音響的瑰麗魔法。羅傑強調他的演奏隨現場音響、鋼琴特色、個人心情、聽眾感受而每次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希望能帶領聽眾「一起在法國音樂中馳騁夢想,而寧靜則是夢境所必須」——畢竟對他精心設計的樂夢之旅而言,掌聲等於是叫人起床的鬧鐘。

如此設計,並非羅傑福至心靈的試驗,而是多年演奏後積累的心得。他以掌聲換寂靜,以寂靜換留白,透過全場法國鋼琴作品表現親密的情感交流,或是空靈神妙的音樂語韻。身為法國鋼琴家,羅傑以推廣的熱忱演奏許多不常於音樂會中出現的經典作品,希望透過他的努力讓世人更加認識法國音樂的美妙,熟悉他的音樂母語。這樣懇切的態度果然「心誠則靈」;他在法國曲目上的非凡成就世所共睹,等身的唱片錄音與忙碌的演奏行程使他成為名副其實的法國音樂大使,而深思熟慮後的「無掌聲」音樂會更讓他的演奏獨一無二。

期待羅傑的演奏,以及他帶來的法國音樂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