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媒體教育課程設計之三維矩陣
【 臺北市景興國小代理教師陳淑純】
媒體素養教育電子報第八期 / 台灣立報2010/4/9

設計媒體素養教育的融入式課程時,由於媒體類型、內容形式多元,加上媒體內容的迅速更新的變動性,常使教師在做課程設計時無從下手。事實上,「變動」即是媒體素養教育課程設計不可避免的現實,如同許多新聞是無法事先預知的,教師也難以事先規劃課程內容,但教師如能持續接觸媒體與收集資料,在日常教學時,通常很容易可找到融入既有課程單元的媒體內容。

或者,教師在了解媒體類型與特性之後,可事先融入媒體,規劃學期課程與活動,例如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的報紙、雜誌,或以聲音為主的廣播、或是新聞、電影等影音節目的形態,當作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或產出成品為骨架,而以學科教學知識為內涵,也能夠在教學實驗的歷程中,實踐媒體素養教育的精神。

課程與教學——思考媒體素養教育三維矩陣 

雖然媒體素養教育和教育目標是相通的,但以往的學術領域劃分,使傳播媒體的知能成為大學殿堂的專門知識,和教育領域彷彿沒有關連。在眾聲喧嘩或未有定論之際,姑且以兩個領域集合的概念來陳述或亦可行。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是課程設計的圭臬,而教育部在2002年發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已詳細臚列五大概念、共二十五細項的媒體素養概念,可作為媒體素養課程設計的綱要。教師將兩個領域互相融入,再思考七大學習領域和重大與新興議題、學校課程和特色,轉化為可行的教學設計。而不論中小學九年一貫教育或媒體素養教育的最終目標,都在培育學生具備十大基本能力。

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精神是結合既有的教育目標和媒體素養的內涵,以融入、延伸、統整、協同設計,考量現有課程與學習領域、學校活動是否有適合融入之處,教師結合本身的領域專長,研發創意、創新、創作、活動、生活化的課程設計,而課程設計的精神可借用綜合活動領域精神:從容、體驗、實踐、省思、多元,其中多元即為媒體本身的特質。只是綜合活動的「實踐」與媒體素養的「實踐」意涵稍有不同:媒體的實踐是積極主動參與媒體的精神;綜合活動領域的實踐意涵是學生體驗後的態度與行為的轉變,但皆有主動、革新、實際去做的含意。

轉化與設計課程是教師的專長,教師設計融入式的課程,並能進行教學,帶領學生一同實踐媒體素養教育。在做課程設計時,首先需思考的以教育內涵為前提,融入媒體素養的內涵為輔,再以媒體類別與類型為教學素材,轉化為教學設計。

例如,教師要教學的教育主題是性別平等教育,可以大眾時常接觸的廣告、戲劇、卡通等大眾傳媒的內容為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媒體慣性呈現女性重視外貌和身材、男性很MAN等價值。而學生具備媒體素養後,能辨識與不被媒體訊息主窄思維,了解性別平等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

因此,教師的課程設計可先思考媒體素養教育課程設計的三個向度:教育內涵、媒體素養教育意涵、媒體類別與內容類型,以此三者的元素綜合而成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設計元素。


圖:媒體素養課程設計之三維矩陣
資料來源:作者繪製
教育本質與教學目標是課程設計的前提,教育內涵必須優先思考,而不是為了融入媒體素養教育而背離原有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首先思考教學設計與目標,再選擇適合融入的媒體素養教育內涵,再選取能應用或舉例的媒體類別與內容類別;或者以教育內涵為主軸,以媒體素養內涵為輔,選擇適合的媒體類別與內容,再轉化為單元式的課程設計或系列的課程規劃。而課程內容不再是熟悉的教科書,而是生活中的媒體,也能增加教學的活潑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