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溥/聯合晚報2009/9/15
昨天(12日),伴著艾爾加《第一號威風凜凜進行曲》和英國國歌,倫敦一年一度為期八周的「逍遙音樂節」(The Proms)在歡笑、掌聲與一片國旗旗海中結束了。
「逍遙音樂節」現在的正式名稱是「Henry Wood Promenade Concerts presented by the BBC」,早在1895年就正式舉辦,今年慶祝第115屆。「逍遙音樂節」最大的特色就是「Promenade」,今日意謂可以走動的站票區。舉辦音樂節的皇家亞伯特廳(Royal Albert Hall)是橢圓形大型劇場,而「逍遙音樂節」演出多置於舞台,卻把音樂廳正中央的橢圓區留作站票,形成獨一無二的音樂風景——你可買音樂節全季票或半季站票,平均一場約台幣130元;或是排隊買當日站票,一場約台幣260元。只要你不介意站著聽,站票區其實比任何座位音效都好,也最接近舞台。130元可以聽到什麼呢?今年有楊頌斯(Mariss Jansons)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精采絕倫的兩場演出,80歲的海汀克(Bernard Haitink)指揮倫敦交響演出馬勒第九,賀夫(Stephen Hough)挑戰全本柴可夫斯基鋼琴與管弦樂作品,拉貝克姊妹(Katia & Marielle Labeque)三場從古典到當代的雙鋼琴饗宴……至於水準起伏甚大的維也納愛樂,平常音樂會多是地雷,但既然來到「逍遙音樂節」,看在便宜的份上自然也可一聽——買了季票,不聽白不聽,早拿排隊號碼牌還能站在前排(筆者聽楊頌斯那兩場,就站在第二排),何樂而不為呢?
站票區的觀眾多買季票,也多是年年來聽,一站就是四、五十年的老樂迷。可想而知,他們不是最有錢的聽眾,卻絕對是最有熱忱、也最有經驗的欣賞者。只要演出者表現精采,他們絕不吝惜回報以踏地板和規律節奏掌聲。楊頌斯那兩場安可曲都出盡了,聽眾卻堅持不讓指揮和樂團走,逼得他們帶著微笑一再謝幕;而遇到像郎朗今年荒腔走板的演出,即使那些坐票觀眾依然鼓掌,站票區卻沒有任何一聲叫好鼓譟——畢竟同一個舞台名家天天獻藝,誰好誰壞立見分曉,容不得你穿什麼國王新衣。前任BBC交響音樂總監稱「逍遙音樂節」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也最民主的音樂節」,這動輒擠進一、二千人的站票區正是「逍遙音樂節」的靈魂,也是「逍遙音樂節」最大的魅力。
「逍遙音樂節」,我們明年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