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那過了河的橘子

焦元溥/聯合晚報 2010/4/20


法國鋼琴家巴佛傑(Jean-Efflam Bavouzet)有次彈完協奏曲後,以拉威爾《水之嬉戲》當安可並問我意見,我說「雖然浪漫了些,但我非常喜歡,安可曲輕鬆點也很好。」

「不行,那還是不行。」沒想到,鋼琴家對自己的要求可一點都不留情:「我在台上就在想,情感是不是放太多了?如果連你都覺得『浪漫了些』,那我剛剛彈得就不是拉威爾了。我下次還是得注意!」

包括我在內,相信在場絕大多數聽眾,大概都不會覺得巴佛傑的演奏有何「不妥」。可是對他而言,即使是正規曲目外的安可,也要追求演奏的精確,而精確不只是技巧,更包括作曲家風格。英國鋼琴家賀夫(Stephen Hough)就說,「現今拉威爾詮釋多半過於浪漫,可是拉威爾本人卻不喜歡彈性速度。《加斯巴之夜》的〈水精靈〉當然是一首非常優美的作品,很多人也『浪漫地』演奏。可是我覺得,唯有忠於拉威爾的指示,在節制彈性速度中才能真正呈現此曲的和聲與旋律之美,表現冷靜而甜苦交織的美感。事實上,這樣的演奏也更為感人,而不是流於過份感傷、甚至廉價的情感表現。」

不只拉威爾,在不明就裡的錯誤成見下,許多作曲家都被演奏得面目全非:不管作品裡說了什麼,表現拉赫曼尼諾夫,就是矯揉造作濫情到底;演奏莫札特,就是近乎智障的幼稚單純。但這在台灣其實非常普遍:西班牙海鮮飯總是爛熟,義大利麵永遠太軟。難道廚師不知道它們在當地的作法?當然知道,只是他們不敢得罪顧客,因為顧客總會抱怨飯硬麵生,而不細究其中的味覺美感,以及他人百年智慧的經驗承傳。

而台灣喜愛「改良」的當然不只食物。下週英國逍遙音樂節即將公布今年曲目,這個被譽為最民主、最強調全民參與的音樂節,負責的BBC交響樂團也將打著音樂節的招牌來台,卻完全放棄其為人稱道的精神。在逍遙音樂節,除了長達三小時的「最後一夜」外,BBC交響票價最高不過台幣1750元(35鎊),到了台灣即使有「企業贊助」,票價卻變成6000元,漲幅超過三倍。但或許不能怪BBC,因為連去年在逍遙音樂節夜晚場演奏的馬友友與絲路樂團,最高票價不過台幣875元(17.5鎊),到了台中星光場也要3000元,漲幅也「公平地」超過三倍。若非通貨膨脹之速已達亡國之虞,就是在台灣主辦單位不敢得罪顧客,畢竟海鮮飯不爛不能吃,音樂會不貴上三倍就不叫音樂會。

至於這是「更上層樓」,還是「橘逾淮為枳」,或許觀眾應該拿著節目單上的票價請教演出者,看看他們的想法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