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切羅先生",請快登機!

焦元溥/聯合電子報 2010/5/11
俄國大提琴大師沙弗蘭(Daniil Shafran)有次到澳洲演出,在雪梨轉機時,突然聽到焦急的廣播尋人:「切羅先生!切羅先生!請切羅先生立刻到登機門,飛機就要起飛了!」
沙弗蘭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可是再想想,他知道那位「切羅」先生其實就是他——「因為我每次搭機旅行,都得為我的大提琴單獨買票,而登機卡上大提琴的名字當然是切羅(Cello)。但機場人員居然以為『切羅』是個人,所以才急忙廣播要請『切羅先生』辦理登機手續。」
不是沙弗蘭特別喜愛「切羅先生」,非得在飛機上和他吃飯聊天,而是大提琴實在損傷不得,無法托運,全世界的大提琴家旅行時都得幫自己的樂器買票。對於表演音樂家而言,除了歌手和指揮,樂器都可說是第二生命,非得好好保養照顧。然而樂器保養照顧是一回事,音樂家其實也像運動員,必須審慎思考肌肉運作。稍有不慎,舞台生涯很可能毀於一旦:多少歌手因為貿然演唱吃重角色,年紀輕輕就倒嗓毀聲。小提琴家凡格洛夫(Maxim Vengerov)四年前肩膀受傷,到現在都還沒重回小提琴演奏。
演奏鋼琴雖然姿勢比拉奏小提琴自然,彈至手傷者也比比皆是,尤忌搬運重物。齊柏絲坦(Lilya Zilbestein)有回到倫敦皇家音樂院客座,學校沒請人幫忙搬抬行李,最後她只好「電召」我來協助——這不是她大牌,我也永遠樂意幫忙,因為我就曾目睹朋友只不過在機場轉輪上提領行李,稍微用力不對,結果就是八個月無法彈琴,期間更是極盡折磨的自我徬徨與辛苦復健。演奏家之辛苦,往往外人難以想像。
既然「吃飯工具」如此重要,為何我們卻難以見到鋼琴家為雙手保險,聲樂家為聲帶保險呢?此類保險想必存在,但「效果」如何卻讓人懷疑。鋼琴家紀新(Evgeny Kissin)就曾為雙手保險,一年到期後立刻退保,因為「保險公司把我應當避免,所有可能造成雙手損傷的意外,全都列入不予理賠事項。所以照那個保險,我刀叉不能用,提東西甚至不能超過五公斤,不然一旦出事,可以拒絕理賠——這種廢物保險,要它何用?」
看來音樂家只能靠自己。靠不了自己,只能聽天由命。但拿來作為宣傳,卻是大可不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