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當吸血鬼來敲門:青少年有樣學樣 發展吸血鬼次文化

2011-8-24 台灣立報 作者:shintze0110
15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策劃、編譯■李威撰、謝雯伃
無論從電影票房或暢銷書排行榜來看,吸血鬼在近幾年儼然成為美國的流行文化之一。但吸血鬼題材為何在市場造成熱烈反應?它對青少年又產生何種影響?

神祕魅力引發共鳴

嗜血的尖牙怪物為何會引起大眾的喜愛?長期關注大眾流行文化的托利(Coby Tory)指出,在早期的小說裡,吸血鬼本質上集眾多非人道的邪惡於一身,因此這個角色一直讓人感到畏懼。況且吸血鬼擁有人類的外貌,可混雜在人群當中,因此加入了一種未知的恐懼,更加深民眾對這一角色的恐懼。
但在後期的小說裡,吸血鬼不再只是純粹的邪惡化身,而是開始出現自我掙扎的性格,被迫要面臨道德上兩難。吸血鬼可以是心地善良的,但無論如何都不見容於社會。內心的良知不斷激起他內在的罪惡感,但同時他又無法消除吸血的慾望。作為永生的吸血鬼,他必須永遠承擔這種悲劇性的後果。著有《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一書的萊斯(Anne Rice)在接受訪談時表示,吸血鬼無法維持自己的人性,他註定要遭遇永久的磨難。
托利表示,現代人著迷於超自然的吸血鬼是可以理解的。觀眾除了容易被這種悲劇性的故事所吸引,隨著吸血鬼角色的轉型,原本未知是恐懼的來源,現在卻引發觀眾的好奇心。除此之外,讀者容易在吸血鬼的身上找到共鳴,因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斷面臨道德上的掙扎,所以在閱讀吸血鬼的小說時,會從書中看見與自己相似之處。
另外,人鬼間的禁忌愛戀關係也成為吸引眾多讀者及觀眾的主因。吸血鬼在愛情的魔力之下可獲得淨化,改變本質上的邪惡傾向,並藉此發展及維繫自己的人性面。《暮光之城》就傳達了這樣的訊息:悲劇性的吸血鬼可藉由發展與人類的關係而獲致幸福。

心智未成熟 難辨虛實差異

瓦爾尼(Bertena Varney)在新聞網站examiner.com上表示,孩童在邁入青少年階段的轉變期當中,一方面會開始尋求自我的認同,同時也試圖追求同儕的接納。此時書籍、電視及電影裡的人物角色會成為孩童的主要參考對象,但由於孩童在這個階段尚未具備足夠的能力去區辨現實與虛構的差異,反而可能會扭曲孩童的認同。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劍橋大學文學教授尼古拉傑瓦(Maria Nikolajeva)表示:「我們並未確切知道文學作品如何影響人腦……有些新研究辨識出人腦有些地方會對文學及藝術產生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一般說來,無論與同儕相處或在閱讀過程中,青少年的心靈比成年人更為敏感。尼古拉傑瓦說:「對年輕人來說,所有事情是如此的陌生,而你沒有辦法真的說出為何會對事情做出這樣的反應。」
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寇特(Karen Coats)表示,青少年接受資訊時的大腦運作過程與成熟的大腦不同,他們更可能用情緒性的方式來回應事物,而不是先經過理性慎思。

以互咬發展親密關係

當吸血鬼成為電視、電影及書本的暢銷題材時,孩童在早期的社會化階段裡,很容易把吸血鬼當成模範角色。美國廣播公司的晨間節目《早安美國》訪問15歲的赫納德茲(Paola Hernandez),她說男友曾要求讓他咬,因為他說這是他用來表現愛她的方式。赫納德茲並未答應男友,因為她覺得這有些白癡。
雖然赫納德茲拒絕男友的要求,但她說班上有一些同學在螢光幕看到吸血鬼以後,會學習他們的行為。這些同學會互咬彼此並舔嚐對方的血液,他們認為透過這種互咬的儀式,彼此的身體內部都分享著對方的血液,用以凸顯彼此親密無間的。

青少年認知易受主導

有些學者指出,《暮光之城》裡的少女貝拉(Bella)與名叫愛德華(Edward)的吸血鬼相戀,但有些批評者卻認為,貝拉的消極被動性格跟婚前不能有性行為等內容,傳達出反女性主義的訊息。尼古拉傑瓦認為,《暮光之城》的故事內容傳達了相當保守的價值,這種價值既不鼓勵獨立思考、且阻礙人格發展,甚至損害女性的獨立地位。
尼古拉傑瓦表示,青少年階段在成長過程中是一段撞牆期,小孩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衝突,你可能今天很悲傷,但明天又變得很快樂。事實上,《暮光之城》之所以吸引青少年,就在於它成功地凸顯了這一衝突,對情竇初開但又對自己不甚明瞭的年輕人來說,吸血鬼的小說特別具有吸引力。她認為,家長必須注意小孩在閱讀的過程中是否過分地受到影響,因為這很可能會對小孩造成傷害。
(綜合外電報導)
■《暮光之城:蝕》2010年6月舉辦首映,外頭聚集不少等候的影迷。(圖文/路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