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教育論壇:從組工會要改保勞保談起

2011-3-22 台灣立報  作者:羅德水
116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羅德水
長期以來,一直有論者主張「教師組織工會以後權利義務必須跟著改變」,以符合所謂的「勞工身分」,其中,最為似是而非、毫無學理與實務依據的說法,當以教師組織工會後將由目前參加「公保」改為投保「勞保」為最,類似的錯誤認知雖然早就有工會先進提出指正,惟隨著教師工會進入實質籌組階段,這樣的疑慮似乎仍然困擾許多教師同仁。
分析起來,無論是官員以此作為恫嚇教師不得組織工會,或者敵視教師工會者主張教師不應一方面享有組織工會的權利,一方面又要保留原有的公教福利,兩種說法其實出於同一個假設,亦即,公教人員參加的「公保」要優於勞工投保的「勞保」,教師既然組工會成為勞工就不應「擇法適用」,而「恐嚇說」之所以頻頻奏效,反映了不少教師同仁難以確定恐嚇是否為真的現實。
為免以訛傳訛、積非成是,不妨直接以「公保」與「勞保」進行評比,茲討論如下。

●「公保」與「勞保」的性質:

所謂「公保」係「公教人員保險」的簡稱,「勞保」則是「勞工保險」的簡稱,兩者分別依《公教人員保險法》與《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辦理,就性質而言,無論「公保」或「勞保」均屬於國家開辦之社會保險,主要差別在於,「公保」之「老年養老給付」迄今仍為「一次性給付」,但「勞保」自民國98年1月1日起改採按月領取「老年給付」的方式辦理。

●「公保」與「勞保」之保險人、投保單位及被保險人:

公保之主管機關為考試院銓敘部,要保機關為各級機關與私立學校,被保險人為法定機關編制內之有給專任人員,以及公、私立學校編制內之有給專任教職員;勞保之保險人為勞工保險局,年滿15歲以上,60歲以下之勞工,應以其雇主或所屬團體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全部參加勞工保險為被保險人。

●「公保」與「勞保」之保險費:

「公保」之法定保險費率為被保險人本俸之4.5% 至9%,目前為7.15%,每月應繳之保險費,由被保險人自付35%,政府補助65%,但私立學校教職員由政府及學校各補助32.5%。「勞保」則分「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兩種,「普通事故保險」之保險費率,為被保險人當月投保薪資7.5%至13%,費率目前為8%,保費由雇主、勞工及政府共同分攤,負擔比分別為70%、20%及10%。
依前揭費率,若以本俸4萬5,665元(俸點625)之教師為例,每月應分擔之公保費率為1,143元,若以同樣金額為投保薪資投保勞保,則每月應繳納之保費則為731元,亦即,公保被保險人每月所繳納之保費係勞保「普通事故保險」的1.56倍。

●「公保」與「勞保」之保險給付:

依目前規定,公保之給付包括「殘廢」、「養老」、「死亡」、「眷屬喪葬」及「育嬰留職停薪」5項;勞工保險則分「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兩種,普通事故保險分「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5種給付,職業災害保險分「傷病」、「醫療」、「失能」及「死亡」4種給付。

●「公保」與「勞保」之老年養老給付:

作為社會保險,公保與勞保分別設有「養老給付」與「老年給付」,用以保障公、私部門受僱者退休後之基本經濟安全,惟兩者之給付卻大異其趣。
公保被保險人依法退休、資遣者或繳付保險費滿15年並年滿55歲而離職退保者,予以一次養老給付,依其保險年資每滿1年給付1.2個月,最高以36個月為限。亦即,教師投保公保30年,退休時之本俸如為4萬5,665元,則可於退休生效時領取一次養老給付金164萬3,940元,有民國85年2月1日以前公保年資者,則可依規定之額度轉存優惠存款,之後的年資則僅能領取一次性給付。
相較之下,投保勞保年滿60歲之勞工,保險年資合計未滿15年者,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者,則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延後領取者,每年可領取4%增額給付,至多延後5年增給20%,提前領取者之減額給付比例亦同。
勞保老年年金給付,依下列方式擇優發給:一、保險年資合計每滿1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0.775%計算,並加計新台幣3千元。二、保險年資合計每滿1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1.55%計算。若勞保年資30年,依現行投保薪資分級表規定,月投保薪資最高為4萬3,900元,換算每月最高可領取2萬414元之「老年給付」。易言之,若「投保薪資」與「保險年資」相同,勞保「老年給付」之給付總額將數倍於公保「養老給付」。
以上比較清楚呈現一個事實,無論在職時之「保險費率提撥」、「保險給付的種類與項目」、或是退休生效後所能領取之「養老給付總額」,「勞保」均遠遠優於「公保」,亦即,「恐嚇說」之假設前提根本完全背離現實,以完全錯誤的假設恫嚇教師不得組織工會,竟然也有市場,著實不可思議。
討論至此,或許有人要問,既然勞保遠優於公保,教師組織工會以後何不爭取「棄公保、就勞保」?
這不啻又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就學理而言,公立學校教師就算適用《工會法》並依法組織工會,其雇主仍是各級主管機關,而公部門為其受僱者所投保之社會保險就是「公教人員保險」,根本不存在組織工會就改為參加勞保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這正是對教師組織工會的又一謬說。
唯一存在學理可能性者為私校教職員,因為私校受僱者與政府機關原本就不存在僱傭關係,無論就其受僱於私立學校董事會之事實,或是其所得替代率不足以保障老年經濟安全之困境,私校教職員確實應該參加勞保,惟無論其參加勞保或公保,根本上亦與是否組織工會完全無涉。
有關教師組織工會以後各種毫無根據的說法,源於台灣勞動人權教育的貧乏,源於公部門受僱者長期缺乏組織工會的經驗,以此觀之,未來教師工會應以推廣正確勞動人權教育為重要任務,唯有建構一個友善的勞動人權社會,台灣的工會運動也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教師)

Forget 請你忘了我:紀錄難移除 學者:在網路世界練習寬恕

2011-3-23台灣立報   作者:本報訊
38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策劃、編譯■李威撰、謝雯伃
人類生活經驗因科技進步而產生鉅變,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羅森(Jeffrey Rosen)在《紐約時報雜誌》刊登一篇名為〈網路終結失憶〉(The Web means the End of Forgetting)的文章中指出:「網路記載一切事情,沒有事物被遺忘,由我們所張貼或有關於我們的線上照片、狀態更新、推特貼文、部落格文章等,都永遠地被儲存起來。」
微軟去年曾做過調查,美國75%的公司在徵聘新人時,上司會要求在網路上搜集應徵者的資料;而7成雇主會基於網路資訊而拒絕聘用某些新人。
華倫(Samuel Warren)與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紀就已經發現科技進步對隱私權所造成的威脅,他們指出八卦不再只是製造茶餘飯後的話題,儼然已經成為一項行當。

負面消息影響長久

不同的是,當時八卦的對象是名人,但現在卻成為所有人的困擾。另外,網路激發許多人的窺私癖及表現慾,但對於自身言行被永久紀錄下來的科技代價卻不甚明瞭。
羅森指出:「(網路)幾乎在存在的層次上,威脅到我們對自我身分的掌控能力、威脅到我們未來以新面貌出現或重新來過的選項。」換句話說,網路可能使我們身陷過去而無法逃逸。
網路學者梅耶-勛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在新書《刪除:數位時代的遺忘美德》(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中指出,傳統社會因人類記憶有限,「外部記憶的消除……我們有能力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調整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重新來過。
然而當所有事情滴水不漏的被記錄下來時,我們卻喪失重來過的機會。當別人剛認識你時,可能最先留下的是網路上的負面印象。「我們將永遠被自己過去的行為所套牢,導致在實踐生活裡無法逃離它們……沒有某種形式的遺忘,寬恕將成為困難的任務。」他說。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阿奇斯帝(Alessandro Acquisti)專攻隱私經濟學,他曾做過實驗,發現在歷經10年過後,正面資訊容易被忽略,但負面訊息卻好端端地被保存下來。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也肯定這個論點,比起正面消息,民眾更關注的是負面消息。

身分危機 喪失主導權

伴隨個人主義的興起,現代社會注重個性的養成。亨利.克雷(Henry Clay)曾用「自我形塑的人」(self-made man)來描述這一自我再造的信念。
在網路世界剛興起時,許多人以為上述的理想可以在這個新空間裡獲得實現。因為網路使用者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化名及身分出現,在不同的情境中以不同面貌來呈現自我,精神病理學家利夫頓(Robert Jay Lifton)稱之為「多變的自我」(protean self)。
但羅森表示情況並不樂觀,他指出我們面臨到「身分危機」(identity crisis)這一重大困題。隨社交網站擴張,單一平台大量地暴露個人的各種公私事務時,個人也開始喪失掌控自我身分的主導權,使得「數位自我再造」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無法在數位世界自我掌控身分的問題,已獲得世界各國的關注,譬如法國資料保障機構主席特克(Alex Türk)要求「遺忘」的憲法權利、托多里尼(Alejandro Tortolini)等人在阿根廷發起「網路遺忘」運動,以及歐盟所提倡的「張貼前想一想」活動等。

以法律及科技途徑解決問題

由於網路名譽受損問題困擾許多民眾,不少年輕人在求職時也被要求現場打開臉書頁面,因此哈佛大學研究生佛迪克(Michael Fertik)抓到商機,成立「名譽保衛者」(ReputationDefender)公司,提供客戶洗刷名聲的服務,其客戶來自全球1百多個國家。但這只是解決問題的短期方法,且收費高達數千美元不等。
在法律界,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網路法規的吉特仁(Jonathan Zittrain),從消費者信用評估機制得出「名譽破產」的構想,指出市場上已有新科技可針對特定對象蒐羅資料並加以評分,而未來負分過多者,可以申請名譽破產,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可清空負面資訊,重新拾獲全新的人生。
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歐姆(Paul Ohm)則提議,若雇主以臉書及谷歌的信息為解雇或拒絕錄用某人的依據,應列入犯法行為。但問題在於,有多少雇主會承認自己的決策建立在網路上的信息?
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森斯坦(Cass Sunstein)提議,只要清楚證明內容不實或涉及誹謗及傷害,則可強制要求從網路上移除。像在去年,時尚設計師席莫納吉爾(Dawn Simorangkir)控訴洛弗(Courtney Love)在推特上頭誹謗她,儘管勝訴,但網路世界不像報紙,無法在網路世界斷絕這些資訊。
然而就算法律可以解決誹謗及不實消息的問題,但網路使用者經常擔心的卻是真實無誤的內容。對此,法律很可能走向死胡同,羅森認為將法律適用範圍擴張至侵犯隱私權的言論,幾乎是異想天開,極可能被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給阻擋下來。況且,若當事人自行透露給他人,法律經常傾向於不制裁洩漏的第三者。
相對於法律的事後彌補,部分人則期待有效的防範之道。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正在研發一套名為「消失」(Vanish)的程式,以科技來制約科技。未來毋須仰望谷歌、臉書及Hotmail等「雲端」公司刪除資料,而是使用者主動利用這一程式對各種電子檔案進行編碼,設定檔案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能「自我毀滅」。但這套程式的缺點是無法防範他人用複製的方式保存檔案。

新社會規範與寬恕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私人隱私權的議題上曾表示,臉書有義務反映「主流的社會規範(social norm)……民眾對於分享更多且不同類型的資訊感到開心,而且喜歡更開放及更多人分享,這項社會規範是隨時間推移而逐漸發展出來的東西」。
由上可知,無論是法律的、資本主義的或科技的辦法,都難以抵擋這股新社會規範。但羅森卻寄望另一種新倫理的誕生。在毫無遺忘的世界裡,每個人多少有失足的可能,因此使用者被迫要去學習一種新的同情,在無法消除網路世界所留下的痕跡時,每個人都懂得在網路世界中進行寬恕。
(整理自《紐約時報雜誌》及《異議》)

日本震災的啟示

基督教論壇報2011/3/23-25

屍首與鷹---有感於日本震災與海嘯~殷影

基督教論壇報2011/3/23-25

你裡面的作者是否掙扎欲出~莫非

基督教論壇報2011/3/23-25

上帝,地震與海嘯~周學信

基督教論壇報2011/3/23-25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教育融入科技 上課免進教室

2011-3-20 台灣立報  作者:a614010
0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近年教師們的熱門話題都圍繞在科技化教育的教學新趨勢,產生對未來教室的問題與新觀點。「教師和學生立即需要提升資訊能力嗎?」、「電子化教學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會干擾教師上課的專業性?」、「虛擬教學情境能替代五官實際觀察的結果嗎?」,媒體本身應自省在教育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希望推出媒體識讀專欄,提供國內國中小教師教學心得與省思建議交流論壇,掌握他山之石引以為鑑。


【世新大學媒體識讀教學研究中心彙整 /立報編輯室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在這個什麼問題都能上網解決的時代,當大陸的學生與上班族都可一起上網與全世界共享美國哈佛教授的演講課時,上學是否一定得進教室?教育的型態也隨之有了爆炸性的改變。

新型態教育 學生更願意學習

許多數據顯示,脫離傳統的課堂教學會激勵學生更有意願學習。傳統式教學多半是教師站在台上,面對面講課、指派學生閱讀指定閱讀,最後再期末考。這種做法會讓學生短暫記住某些套裝知識與專有名詞,可是考完試很快就還給老師。修改傳統式教學的環境可為學習帶來非常有效率的形式。美國喬治城大學創新學習暨獎學金中心主任貝斯日前曾在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年會提出新概念。
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at Bloomington)進行「全國大學生參與度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在大學最有價值的學習經驗,通常都不是發生在傳統教室。貝斯所屬機構帶領的焦點小組也發現了相同趨勢。這群老師們尷尬地發現,不少學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大學裡學到最多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學習經驗,往往都不在教室裡,也總不是在正規課程中。
許多學校都在認真思考當今教學現狀。今年1月,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具爭議性的新書《學術漂流:大學校園裡的學習侷限》,書中指控許多學習機構在傳統課堂對學生要求的太少,學生一離開課堂就不費太多心力在這門課。
不過,專家認為課堂上課的傳統方式不會完全消失,因為這是教與學的基礎架構。不過,教師們顯然必須改變自己對教學的想法與方式,不再把課堂教學視為唯一目標,把教學重心放在如何連結課堂傳授的技巧與實際操作活動。事實上,教學方式的進化背後驅動力是學生需求,讓教師更理解學生如何學習,嘗試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以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整體願景「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身」來看,現今資訊科技發展快速,影響了學生與成人的生活與學習的方式,而在政府政策的推動與經費支援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課程中更成為現今教育的新趨勢。

未來教育觀點 沒有實體教室

台北市南湖國小去年9月舉辦未來教室啟動典禮,台北市長郝龍斌宣示,北市預計今年將成立50間未來教室,將「校校是E化學校,班班是未來教室」作為資訊教育目標,讓師生互動更多加多元。
南湖國小的未來教室斥資515萬元,牆上設有大尺寸多點觸控螢幕,打破電子白板單點觸控的限制,提供師生可同時操作,擬真度接近傳統黑板。遍佈教室整面牆上的多點觸控螢幕,讓老師教學時可播放影片搭配簡報檔,讓教學更生動。雖然先進設備看起來很炫,對學生的確很有吸引力,但是未來教室不應只有扮演「讓學生很想進到這裡來上課」,老師如何讓科技發揮最大功效,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團體討論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大挑戰。
以南湖國小的國際文化交流社為例,社團可透過連線和英國、澳洲等地小學視訊交流,分享彼此國家的童玩、節慶。台灣老師也可向國外小學介紹中文,外籍師資也能透過視訊和台灣學生互動,打破空間限制。
台北市推動e化教學多年,剛開始老師們很排斥,學校安排各類同儕分享學習經驗,多年下來,越來越多老師已具備開發數位教材的能力,甚至長在數位教材競賽中獲獎。
▲跳脫傳統的新型態教育融入科技,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實際增進成效。(圖/本報資料室 文/張文馨)

如何打造一個良好的資訊學習環境,讓教師、學生透過網路與世界相連,使學習管道多元化,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如何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中及教學之後的評量上,以提升教學的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成效等,這些值得深入探究與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想一窺傳統式課程的未來,可以參考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所開設的媒體研究課程。這門實驗性課程由當時的教學研究學院長坎貝爾(Gardner Campbell)所開創。就技巧上來說,這是一門以傳統形式進行的課程,不過坎貝爾努力讓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首先,坎貝爾不錄下課堂的講課內容,學生必須親自到教室體驗,他請學生透過Twitter分享上課筆記,鼓勵學生在課後繼續分享對課程上的想法。
最後,坎貝爾要求每名學生開設自己部落格,在部落格分享對課程的想法和心得,並且架設一個部落格,整合所有學生部落格。當他將課內外與此課程相關部落格加入連結後,對其他部落格的評論便顯得重要,就如同這些活動是真實部落格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主學習 挑戰傳統上課方式

在美國,部分大學挑戰傳統上課方式的作法更前衛。例如瓦斯特理工學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教師開始一門為期7週的沉浸教學計畫,教師一堂課也沒講,全是讓學生分組並執行對非營利組織有益的計畫。誠如喬治城大學的教授貝斯形容的,這種學習方式是未來教育趨勢的先鋒。
如果教學的核心活動由教室內的講課轉變為實際的活動,學生還需要到學校嗎?美國馬里蘭大學學府市分校的索瑪德宣稱:「未來不再那麼需要老師了。」因為大多數知識都可上網找到。他在馬里蘭大學學生刊物The Diamondback的社論中發表了以下論點:我們不再需要與教師有私人接觸就可吸收大部分的學習內容,你可以停止大學課程,未來那些不想通勤上學,想透過網路學習的學生絕對有更加廣闊的選擇。線上課程的內容和教授課堂上講解給學生聽的一模一樣。
其實,有些教育領導人並不擔心會被任何形式的在家上課課程所取代。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長馬耶達(John Maeda)自信滿滿的表示,實體學校仍會繼續運作,因為學校是讓聰明、有創意的學生與專家齊聚同一社群的場域。因此,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學生每年1月會自我安排一套稱為「Quickie」的課表,按表操課自主學習。而馬耶達也認為,學校最根本的模型並未毀壞,只是課程勢必要隨著新科技和大眾期待而出現而進化。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4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4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5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5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6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6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7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7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8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第88期藝週刊

全球華人藝術網 建築加上藝術 同一件傳世的瑰寶

全球華人藝術網 建築加上藝術 同一件傳世的瑰寶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邁入新學習時代-老師一定要做的4個轉型~許芳菊

本文來源網站:http://disp.cc/b/27-1mV0
(部落格主重新排版)



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當十二年國教即將啟動,該為孩子點燃那把學習之火的老師,許多人竟有著共同的焦慮竟然是:「不考基測,學生還會念書嗎?」 當早自習沒小考又沒老師時,在常態分班的國中教室,你看過一次之後你就會煩惱孩子會不會念書了。長期以來,台灣的許多老師往往只懂得運用外在的壓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卻無法真正點燃那把火。在北部某國中任教的一位年輕老師無奈的指出:「現在大部分的老師還是只會用『老師這麼辛苦、爸媽這麼辛苦,你一定要好好用功』這類的話,來勸誡學生。」 不然你告訴我爸媽把你辛苦養大幹嘛,去學校裝流氓??
就在去年底,台灣旅美學人張同平獲得美國傑出教授獎。他的數學課把同一道題目,分給不同組學生解題,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解答。解題後再讓他們辯論二十分鐘,讓彼此真正明白為何如此解題。台灣是沒有分組學習嗎?除了最愛分組的童軍課。自然科的實驗室分組,老師將實驗步驟講解之後,給學生自行操作並尋找問題,這跟這例子不是非常相符嗎??
But!! 人生最機車的就是這個But!!
將學習的責任給了他們之後,得到的是亂哄哄的實驗室,還有不時會被打壞的器材,外加我最痛恨聽到的一句話:『老師!接下來要做什麼?』 你剛剛是都沒在聽嗎?? 就算我講的太爛你沒聽懂好了,課本白紙黑字也教你了,等等!! 桌上那被揉的爛爛的是什麼?? 掯!! 是課本....
假設情況,我們讓學生自己試著去解開二元一次方程式,分別教它們代入消去法,或是加減消去法等等,接著辯論!
But!! 人生最多元的就是這個But!!
你會看到一群沒有民主素養的人,人家講一半就插話,或是不斷利用國中生笑點低,講一下你根本笑不出來的爛笑話,還有什麼都能扯到髒話跟18禁的大有人在!20分鐘你能讓他們完成上述步驟?? 前提是你不准發怒鎮壓!國中一節就45分鐘,如此一來你一節課只教了一題!你上的完?? 還是你打算每個章節只有一個例題?? 期待這些學生會回家自我思考閱讀?? 台灣的課程沒讓學生思考嗎?? 有!! 問題是他們有在思考嗎? 我每次改自然習作改到發瘋不是沒有道理的?
Q:雞蛋的蛋黃功能為何?? (習作都是問答的)
A:拿來配沙茶醬... (你怎麼不殺了我先)

轉型一、提供客製化的學習(Customised learning) : 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發現,當學生處在與他認知能力相當的環境中,他的學習效果最好。這種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有些教學實驗中,甚至已經能夠藉由教學軟體,讓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可以上五年級的國文與三年級的數學。不必全班進度一致,而是根據個人學習的狀況,調整進度,考試題目、作業內容都可以更客製化。
我絕對同意你的看法,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將同一份考卷給程度不同的學生寫,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問題一:但你這麼幹了,你明天,不!! 妳當天晚上就會接到家長的關切電話,他們多麼在意他們的小寶貝們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所謂的不公平就是因為你特地為學習慢的學生設計的考卷,讓她有補習的寶貝都一樣考了100分。台灣人最厲害的就是 "假資優,真先修!
轉型二、運用多元化的知識來源(diverse knowledge sources):在工業時代,老師的工作就是把他所知道的傳授給學生。但在二十一世紀,知識已不再由老師壟斷,學生可從各方面,特別是網絡獲得。所以老師的工作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能引導學生活用各種學習資源、網路、博物館、圖書館、線上課程,甚至電玩遊戲……。或將各種學習資源引進教室,社區工作者、專業人士都可能成為老師的教學夥伴。
沒錯!! 現在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元化,即使不在天龍國,也可以有機會享有單槍或電子白版,同樣一個單元,我可以上30分鐘板書滿滿,學生抄抄,哀鴻遍野,我也同樣用漂亮的PPT 圖文並茂,說學逗唱,但我需要一節半!因為PPT上一但有了有趣的地方,我就要停下來瞪人,而且越有趣就越有人愛打斷我。如果是好問題就算了,但大部分..... 鬧的居多很多。而且這兩者的成績哪個比較高?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我第一年出來教書時,我總覺得學生會讀的是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回家後第一個想寫的作業是最有趣的科目,第一個想打開的課本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目,後來... 我發現我錯了...!學生會念的永遠都是老師最兇的那個科目!至於品行成績良好的.. 喔.. 你放心!他們不會放掉任何一科!
轉型三、創造團隊合作學習的機會(Collaborative group learning) : 學習科學的研究指出:「有效學習不再只是透過埋頭苦讀。大腦科學發現,互動、合作、協調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建構起知識。」要創造團隊學習的機會,老師就必須從教室管理者的身分,轉型為團隊經理人的角色:設定目標、訂定策略、根據團員特質分配任務、鼓舞士氣、完成使命,就如帶領一群球員,完成一場比賽。
我再也不能同意你更多了!所以我們選出品學兼優的班長,希望他能成為模範,我們選出風紀股長,希望他在老師罵人前能約束同學,我們選出衛生股長,希望他能在在老師檢查前提醒同學遺漏之處,我們希望幹部各司其職,把這個班帶向美好 。
But!! 人生無所不在的就是這個But!!
班長往往被男同學氣哭,風紀不是恰北北就是爛好人,衛生常常跟拿著掃把跟同學華山論劍,導師在哪,他們就乖到哪。P.S.我好想要一個恰北北的風紀,會拍桌子吼男生那種。
轉型四、提供深度評量(Assessment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 好的評量應重視學生對知識深度的了解,而非資訊、知識的儲存量。評量的方式除了傳統的標準測驗,應該透過大量的實做分享、專題報告、小組合作、專案成果分享來呈現。「要點燃那把火」,還是只想「注滿那桶水」?要繼續當「工業時代」的灌輸者,還是要轉型成「網路時代」的引導者?在教育第一線上的老師們,已經到了不得不抉擇的關口。
每次在寫教案時,我們在寫教學目標都是寫"能說出" 也就是期望學生在學習之後能自行理解後,用自己的條理表達出來。
But!! 這應該是這篇最後一個But!!
只要寫問答或填充的考卷,我都有改到想燒掉的衝動!!!

【後記】我也想點燃那把火!但是請給我火把!火把的火只會在火把上燒 我們的學生,像火種,輕輕一點就野火燎原。我才不得不住滿那桶水!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責任感!他不是成績差,他是沒有責任感!因為成績差不痛不癢!如果他是像電影《心中的小星星》一樣,台灣老師如果還逼他,那我先替你宰了那老師!你說一個學生可以快速換算線上遊戲寶物現值,數學考卷卻全部白的!他可背出遊戲地圖的怪物等級分佈,卻背不出中國各地省會!他可以列舉各個BOSS的弱點,卻舉不出哪些哪些物質溶於水成鹼性!
千萬不要跟我說因為他沒興趣!我們要引起他的興趣!如果天下什麼事情都要興趣的話,那將來他工作沒興趣怎辦?我有個國中同學讀私立大學前段物理系,好歹也能當個工程師。大學畢業5年,到現在都沒升學也沒工作。他說,我沒找到有興趣的工作。你再等他有興趣嘛!只挑有興趣的事去做,這算哪門子興趣?
如果你了解運動員的訓練你就知道,通常是先鍛鍊耐力,等到你累了,再來鍛鍊肌力和技巧,因為在運動場上很多時間妳都是處於非體力完備的時候。很多不會念書的學生,他們總被催眠,以為自己在某個領域會有專長! 通常他們體能不錯,但是又沒好到可以3000公尺12分鐘。通常跑個五圈就唉唉叫!我高中時班上拳擊隊的同學,每天早上七點前就要集合跑5000公尺,這只是熱身!接下來還有一整天的訓練在等著他。大學時美術系的室友總是最晚睡的,看著他又要畫油畫又要畫素描,我都覺得我打一篇實驗報告還要唉唉叫真的是羞恥! (但是我還是要叫一下!) 沒恆心沒毅力禁不起挑戰,只挑有"興趣"的事來做,丟到哪個領域都是廢柴!講難聽點!當流氓也是要有恆心毅力的!連端個茶水砍個人都做不好,大哥只會把你當免洗小弟!
你會發現表現優異的學生,絕對不會只在一個領域發光,因為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樣的態度!也許他沒興趣,但一樣會堅持做好!
台灣學生是輸在"態度" ,不是輸在"程度"!!!!!

【結論】我後來去google一下原作者... 嗯!....果然都是一堆嘴砲文。 台灣學生缺乏的是責任感!自己跟老師約定沒寫作業要罰抄三遍,自己都會食言。連信用都沒了,你說能有什麼責任感?學生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有缺乏責任感的家長!你說家長賺錢養家忙碌,我同意!! 但孩子的教育 是一場無法重來的實驗!你今天不管,就是一場無法預估的賭注!!
我父母親以前工作也常半夜回到家,但是他要求我一定把聯絡本跟作業攤在桌上。如果字跡潦草,或是有所遺漏,不管幾點,我一定會被挖起來重寫。不管多晚,我爸一定會看著我把作業重寫完再去睡!他甚至還有興致揍揍我或是講講大道理。如果是他忘記簽就去睡,那隔天死的就是我了!因為他會說 :"你早上看到沒簽,不會叫我起來簽嗎?" 所以,後來我都會好好把作業寫完,因為我知道,『現在不好好寫,不管多晚我都會被挖起來重寫!』
但是現在的家長,小孩作業沒寫,要求在校補完,家長說冬季天早黑,讓他回家寫 OK阿!! 隔天呢?白的..... 現在家長總擔心親子關係不好,認為孩子到國中是叛逆期,要讓著點!上國中時,我爸邊挖著鼻孔邊跟我說: “叛逆期”? 那是什麼東西?? 中華民國憲法有規定上國中一定要叛逆嗎?" 從此只要我敢有任何"他覺得"算是叛逆的行為,我當天晚上都是趴著睡的!
家長總是問我:老師!我小孩整天在玩電腦,怎麼辦?我記得我小學時用段考成績跟我爸換了一台任天堂紅白機,後來就天天打,我爸因此跟我約定了玩遊戲的時間,他說:"你要是不遵守,我就把它摔了!" 後來我也真的沒有遵守,任天堂紅白機也真的從我家陽台飛出去!之後用新的段考成績又換了一台,那台也又飛出去了!這讓我想到孫子斬兩個嬪妃的那個故事。我高中時沉迷天堂,阿!好懷念阿!那是一個只有四個伺服器的年代,我爸趁我去補習時把電腦送給了我表弟,如果老師要求要電腦打字的報告,我爸會邊搓著腳指邊跟我說: "早跟你約好了,又不是我害的!" 後來跟老師的問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很多家長會打來跟我說,小孩回家就鎖進房間,我的房間從小是沒有鎖的。 我爸說"就算你打手槍也沒關係,我就不喜歡你鎖在房間!" 至於我到底有沒有打手槍,我想這個版沒辦法讓我討論。
很多家長跟我說小孩子都不聽他的。我只能說,小學六年你都聽他的,他國中會聽你的才有鬼!各位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家長,不論你職業如何,我都只想說,千萬不要聽信專家說的:任孩子"自由發展" "快快樂樂"長大!除非你的孩子真的萬中取一,不然這真的是一場你輸不起的賭注!
零處罰 + 12年國教,將造就一群沒有責任感的學生,等他們成為一群沒有責任感的家長,將造就一群更沒責任感的孩子 !!!!!
(我覺得我寫得真好!我覺得我寫得真好!)
!! 記者快來抄!! 我常覺得教育部是不是有共匪,正在從內部搞爛台灣????廢基測!! 考試躲的掉,升學躲的掉,作業躲的掉,『競爭』是我跟你這輩子都躲不掉的!!!!


【修文補充】這位充滿幽默感的家長,他小朋友因為幹了一些蠢事,連續被我寫了兩天連絡簿之後... 第三天.... 家長做出了一些回應,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有在關心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