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基督的憂傷(一)

2009-04-02基督教論壇報
信息經文:「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26:38)
基督的憂傷,英譯可作“The Passion of Christ”。Passion,當然不是指一般所了解的「激情」,而是指基督的痛苦和受難。

巴哈的〈馬太受難曲〉是從馬太福音二十六章開始。不過耶穌從生到死,都在受苦受難。最具體和明顯的呈現是從客西馬尼園開始。「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壓住我」(詩38:2)、「白日黑夜,你的手在我身上沈重」(詩32:4),神的手壓在祂的羔羊身上、神的手在祂獨生子的身上「沈重」(這都是因為神對我們智慧和公義的愛)。

福音與信仰核心
從此時到祂的釘死和復活,是歷史的焦點,啟示的要素,福音的中心,信仰的基礎,是宇宙中空前絕後唯一重要的事,人人都當在聖靈的光照和神的話語下,試著明白基督為了成就救世之功,所受的心靈憂傷,及身體的苦難,因而存著痛悔謙卑敬虔的心,對自己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

求主幫主我們體會到主耶穌為我們受難的真實,好叫我們有福氣與祂同受苦難。「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受苦難,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們」(賽63:9)、「總要按著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提後1:8)、「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2:3)、「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718)。

省思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耶穌到客西馬尼園,做什麼呢?根據猶太人逾越節(星期四晚上)規矩的推斷,此時約為星期五凌晨1點。再過12或15個小時左右,耶穌就要死了。若你只有12個小時可以活,而且不是長期臥病在床,不省人事;也不是坐在即將失事的飛機上,不知大限將至;而是在身體很健康、頭腦很清楚的狀態下,你就要死,那麼你要做什麼?

耶穌去客西馬尼園是去逃難、藏躲嗎?逃、躲不一定壞事。很多的屬靈偉人,包括摩西、雅各、大衛,都曾逃躲過。約翰福音兩次記載耶穌曾經躲藏、逃過猶太人的追殺:「他們拿石頭要打祂;耶穌卻躲藏,從殿裡出去了」(約8:59)、「他們要拿祂,祂卻逃出他們的手走了」(約10:39)。但耶穌此時不是要逃躲。他到客西馬尼園,是去禱告。這對我們仍有極大的提醒和幫助。

如果耶穌在這件事上沒有禱告,會怎麼樣?如果門徒有禱告,又會怎樣?.如果門徒有禱告,是不是我們會得到一份非常寶貴的見證:包括彼得不會三次不認主,他會得到力量,在危險艱難中站立得住。包括聖靈給他們的能力會叫彼得和其他的門徒顯出高貴、勇敢、體貼的心。

耶穌為什麼要去客西馬尼園,而不是待在小樓裡禱告?可能客西馬尼園裡比較安靜,比較容易敬虔禱告,不受環境影響。耶穌在等死、在面臨一生中最恐怖的事情的時候,是去禱告。如果主耶穌在這個時候都是在禱告,我們怎能不禱告呢?

耶穌在即將要死的12個小時前,時間這麼迫切,耶穌不是去讀經,不是去安靜等候,不是去傳揚福音,乃是自己去禱告,也要門徒禱告。這不是要門徒為祂禱告,而是要門徒為他們自己禱告。

耶穌是源頭主宰
我們的主耶穌,一生沒有向人說過謝、道過歉,或請人為祂禱告過。這些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美德,但在主身上從來都不需要,為什麼主從來沒有向人說過謝?因為祂是萬福的源頭,一切福都是從祂而來,只有我們要向祂致謝的份。「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路17:9)為什麼主從來沒有向人道過歉?因祂所作的一切都甚好,祂從來都沒有犯過錯,是我們不斷的在犯錯,是我們需要不斷的向祂認罪悔改,祂從來不需要向我們道歉。「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約8:46)。

為什麼主從來沒有請人代禱過?因為耶穌是萬有的主宰,我們理當向祂求每樣事,祂本身沒有任何的缺乏,所以不需要我們代禱。「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詩50:12)。然而許多基督徒對主的態度剛好相反,以為神給的做的都不好,處處埋怨神,隨時要主向他道歉;若美其名為主做了什麼工,就要主如何謝謝報答他,忘記一切都是蒙了主的恩才成的;也從來看不見自己的渺小和主的偉大,大大張口地向主要求,好像主很軟弱很無能,需要代禱和教導一樣。

時刻禱告依靠上帝
耶穌是赦罪的主,祂一生的目的和責任就是為罪人死,這件事只有祂一個人能夠承擔。基督徒應該彼此扶持,但不要忘記:信仰的道路在最核心的地方,是沒有人能代替你走,沒有人能代替你信耶穌,你必須自己倚靠主,自己跟神面對面。

在這麼艱難的時刻,耶穌需要自己承擔,門徒也要自己承擔,那即將來臨的、驚人的黑暗和恐怖。耶穌自己要禱告,也要門徒自己好好的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你我都是非常脆弱的人,你我都在壓力之下不一定站立得住。所有的忠誠、愛情、友誼、誠懇都經不住考驗,因為我們比蘆葦還要脆弱。包括我們對主和對人,如果不時時刻刻倚靠上帝,很難想像在壓力之下,我們會做出如何下流的事來。

很多關於中國大陸基督徒的見證談到,那些審問基督徒的共產黨員說「就是鐵到了他們手裡也會化掉」,這是真實的。過去五十年,不是幾乎而是所有基督徒的領袖(宋尚節早死了),包括王明道、倪柝聲、賈玉銘、楊紹唐、陳崇桂,和耶穌家庭的敬奠瀛,都在共產黨的壓力下妥協了。王明道後來悔改歸回主,其他人「為人的結局」(來13:8)都不怎麼光采,若不是單單看重主、完全看輕自己,這些能講道、會禱告、建立教會的能幹的人,在壓力之下,往往不會依靠上帝,就此垮掉。魔鬼隨時可以藉著每件事叫我們跌倒。某些人大概只有一個點,Achilles’ heel,但這一點被魔鬼抓住,就垮了。我們都有軟弱,不管是財、色或脾氣。感恩的是,站得住的人很多,但多是小人物。

從禱告得力量
耶穌的十一個門徒在耶穌被捕的時候,沒有一個顯出他們對主的忠誠和跟隨。倘若他們在客西馬尼園那段時間有禱告,結局是不是大不相同。可見禱告這件事有多麼重要,我們實在不能輕看。我不是把禱告當作萬靈丹;但我的確說,讓我們懇切的尋求神,承認自己的罪惡。如此,在艱難的時候,神會賜下夠用的力量。

但在耶穌被賣的時候,有些婦女站住了。神真的揀選那些渺小的,包括女人(她們的地位遠低於男人)。她們謙卑地倚靠上帝,就站住了,因為她們裡面有無限的力量可以勝過任何的勢力。任何時候我們若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可誇之處,我們就會跌倒。

禱告決不是浪費時間,也不是狂熱份子才會做的事情,更不是不負任,如果禱告會使我們清楚知道神是誰、祂多偉大,自己是誰、有什麼責任,那麼真心的禱告從來就沒有太多過,只有太少。

然而門徒們太疲倦了,都沒有禱告,以致他們後來逃跑的逃跑、不認主的不認主。但神的恩典總是勝過人的軟弱與罪惡,「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5:20)但也不要因為主的恩典豐富,就繼續作惡。

隨時親近神
門徒並沒有把握最後的時機,以致入了迷惑,就是因為沒有禱告。門徒沒有禱告可以有許多的原因,可能因為夜太深、太睏而睡著,可能因為太憂愁而睡著「他們因為憂愁都睡著了」(路22:45),無論是身體疲倦或精神疲倦而睡著,但在耶穌登山變像時他們也是睡著了,所以如果要找藉口,任何不信主、不跟隨主的事都可以找到藉口。無論犯罪或遠離神,神都會給我們夠用的力量能不犯罪、能親近主,所以無論得時或不得時,我們都不應當有任何理由或藉口來得罪神。

這三個門徒若知道,他們敬虔的禱告,將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力量,使他們可以有多美好的見證,他們還是可以禱告下去的。如果彼得有禱告,可能彼得就不會不認主,其他的門徒也不會逃走。如果他們儆醒沒有迷惑,也許就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榜樣。當然耶穌對他們始終是充滿慈愛、赦免與恩待的。

如果耶穌基督因為壓力這麼大、憂愁這麼重、身心這麼痛苦而沒有禱告,可能他就會方寸大亂;如果耶穌沒有禱告,耶穌可能就會否認主,不在人面前承認自己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耶穌不是曾經禱告神「如果可以,請?挪走這杯」嗎?如果耶穌沒有禱告、沒有聖靈幫助,當大祭司、彼拉多審問祂是不是彌賽亞、世界的王、猶太人的王時,耶穌可能會無法回答、不能確定是否為此而生、甚至會想得到釋放而否認主。

如果門徒禱告會得勝,耶穌沒有禱告會失敗;那我們怎麼能不禱告呢?

順服主命令
此時的門徒心中充滿混亂與疲倦。耶穌帶著十一個門徒去客西馬尼園禱告,但僅「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太26:37a)園子更深的地方禱告。這三個人見過睚魯的女兒復活:「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可5:37)、也見過耶穌變像:「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路9:28),耶穌最愛的這三個門徒,在未死之先已先嘗到天國的滋味,看到耶穌的臉潔白發光,所有的布漂得從來沒有這麼亮的。

不要說耶穌不公平或偏心。彼得、約翰、雅各平時就親近、愛耶穌,所以耶穌也親近、愛他們。人種的是什麼,得的就是什麼;你尋求的是世界,得到的就是虛空;你尋求的是神,得到的就是神和神要給你的一切。

常常主給我們命令和責任的時候,我們許多人不看重、不稀罕。我們會羨慕別人讀經有亮光,但我們卻不去珍惜讀聖經的時間和因信靠主而有的智慧,所以是我們自己不去得,不是主不給。耶穌如果當時叫我們同祂去禱告,我們是否就甘心樂意地,沒有任何推托之詞地,一同去禱告了呢?當神要我們儆醒時,「耶和華啊,早晨?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詩5:3)我們是否真的就如此警醒了呢?願我們已經被主得著的人,能幫助別人也行在主的慈愛和公義中。

與主同走十架道路
耶穌特別親近這三個門徒,因為他們是耶穌最希望在患難中能同心同行的。如同我們在最痛苦、最歡樂的事上,也只會想與最親愛的、心靈最能溝通的人分享、分擔,其他的人只會是對牛彈琴。耶穌基督希望他們能同心地與祂一同求勇敢和力量,好在以後不會跌倒,可惜他們沒有。「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詩 69:20)耶穌滿了憂愁,指望有人體恤、安慰祂,卻找不著一個。而這樣的機會永遠不會再來了,耶穌再也沒有最孤單、希望有人陪祂的時候了。

惟有與主走十字架道路的人,才不會叫神失望。屬主的兒女就會體恤、體會主的心,不屬神的人就不會體恤、體會神的心。我們愛主,就會在主喜悅的時候喜悅,主悲哀的時候悲哀。此時世界上沒有一個門徒與祂同心同行,連三分鐘都沒有,更沒有像以諾般與神同行三百年、像迦勒和大衛一樣有另一個心志,就是跟隨上帝的人。可能此時有伯大尼的馬利亞和?大拉的馬利亞,不斷驚慌害怕地為耶穌禱告與同行,但耶穌最親愛的門徒一個也沒有與祂同行的。

但是感謝主,主仍然愛他們。主總是如此愛我們,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後,還多次向門徒顯現。(約21:14)
體會基督的情緒
令人費解的地方是,耶穌與這三個人同去,馬太說:耶穌「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26:37b38)。耶穌憂愁、憂傷極其難過。馬可說:耶穌「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可14:33)。馬可用驚恐、嚇得魂不附體來形容耶穌的人性。 路加則是說:「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 22:44)路加說耶穌傷痛到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巴哈不也應該寫下馬可受難曲和路加受難曲,因為他們用了十分震撼人心的字眼來形容耶穌的害怕。我們會唱動人的受難節的詩歌,但我們是否思想過歌詞的真實內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