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基督的憂傷(三)

2009-04-09基督教論壇報
基督受難使我們得贖
正因祂有人的每一種感情,所以使我們在這些感情的事上能被救贖。正因祂成為人,為我們的罪受死,就叫我們在死亡的事上被救贖,我們可以復活。正因祂的肉身為我們承受痛苦、罪惡、羞辱,就叫我們今生有足夠的力量可以勝過痛苦、成為聖潔、得著榮耀,「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
祂的受難,使我們能從地獄和魔鬼的咒詛中解脫出來。祂精神方面的代贖,使我們在今生能靠著主所替我們承受的艱難,克服的情緒,使我們在永生裡就再沒有這種情緒了,「不要驚恐,他已經復活了。」(可16:6)
顯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時有極大的憂傷、恐懼和害怕,無論這些憂傷、恐懼和害怕是怎麼來的,約瑟、摩西和大衛也都極多的情緒。耶穌基督三次禱告後,就鎮靜,有智慧、勇敢、平安了。以致耶穌在面對兵丁來抓他、彼拉多審問祂、大祭司羞辱祂、人們鞭打祂、釘祂十字架的時候,耶穌就能不害怕了,「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約18:4)就能在彼拉多面前說祂是王,也是為此而生!「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18:37)
效法基督榜樣
面對這麼多的艱難,希伯來書有三處提到耶穌與我們人性的同與不同:
祂凡事與我們相同:「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兄相同,為要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來2:17)所以祂會害怕,祂能體會,也能明白我們的頑梗和罪性,因為在這些試探中,祂也同樣受苦。

祂與我們一樣會受試探:「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4:15)
祂與我們一樣有肉體的反應:「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來5:7)
如果上帝允許主耶穌在受苦之前有如此害怕、憂傷的經歷,而在禱告之後就能勇敢的勝過,我們怎能希望自己不會有這樣的情緒和經歷?我們又怎能不把這樣的經驗當成寶貴的功課呢?我們怎能不學習耶穌,在越害怕的時候就越禱告、在越艱難的時候就越禱告、在越懷疑沒有信心的時候就越禱告、在覺得神越不聽禱告的時候就越抵擋魔鬼給我們的謊言和攪擾而越禱告呢?

自己面對上帝
「祂就稍往前行,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耶穌三次的禱告都是一樣,信仰的事只能自己面對上帝,沒有人能代勞,沒有人能替別人信耶穌,沒有人能替別人在艱難中倚靠神成為他的磐石。

耶穌在最驚慌害怕的時候,稍往前行,這前行的距離是丟一塊石頭的地方。解經家說,這約30、40公尺處。耶穌伏在地上禱告的聲音門徒一定聽見,也聽到耶穌的大聲哭泣。耶穌的禱告從來不會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因為耶穌和天父沒有距離,祂是說「我父啊」。耶穌禱告說:「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許多人誤會,以為耶穌不會對自己的使命和工作動搖,所以耶穌是求神不要使祂死在客西馬尼園,但耶穌很清楚知道,祂自己是要為眾人死在十字架上,不是死在客西馬尼園裡,所以耶穌說:「我父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18:11)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裡求些什麼?第一個禱告是:「我父啊」,這好像有點在撒嬌,意思是「我是你的心肝寶貝啊,倘若可行,可否求你不要叫我上十字架?」第二個禱告,已經否定了第一個禱告,是蒙神應允的禱告,耶穌求父「照著你的意思,不要照我的意思行」。這就是捨己,與天使長和亞當、夏娃的墮落剛好相反,因為他們只求照自己的意思行。

凡事照神的意思
基督徒的成聖和得聖,都是要靠十字架和捨己的真理,照神的意思,不照自己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的不合,都是要照自己的意思。求神讓我們凡事只照神的意思不要照我們自己的意思。

耶穌三次這樣的禱告,每次都得到力量,每次都不斷更新。有些人需要被更新的次數少,有些人多,有些人則永遠學不會。保羅只要一次在大馬色的路上領受了異象,就沒有再違背過這個異象了,許多聖徒經過多次更新後,就不會動搖、不再變節了。

耶穌第一次禱告完了,「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嗎?」(太26:40)耶穌此時好像不太專心,不應該去關心門徒是否在睡覺吧,因為好像耶穌自己也是不專心的禱告。這是整個宇宙全人類救恩中最重要的事,就在這裡快要功虧一簣了,因為如果天父同意耶穌的意思,可能會同意不值得為我們這批人類受苦受死,不再救贖我們這麼爛的人,另外再造一批新人就好了。

感謝主,我們的主沒有錯,祂有豐富的恩典和慈愛,在這件事上可以看見主多麼愛人,祂在稍有把握的時候,自己站住站穩了,全人類的救恩已經確定了以後,仍然希望這十一個人能好好禱告,祂是不自私地體恤別人的益處。

因著耶穌的敬虔和神的應許,因著耶穌的禱告:「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耶穌因為願意照神的意思、不照自己的意思,以致耶穌最後能在兵丁的鞭打、彼拉多的審問和各各他死亡的路上堅定不動搖,也成為別人的激勵,可見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這段禱告是多麼堅固,也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