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解讀台客 隨年代變化


2005-08-20基督教論壇報

  
【實習記者羅德慧綜合報導】
「台客」二字的爭論,在近日引起滿城風雨,有人覺得被污名化,又有人覺得被稱台客是光榮。撇開政治立場,「台客」一詞到底怎麼來﹖它所指的是甚麼﹖
台客與土台客
 關於「台客」的起源,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東吳大學謝志偉教授曾在他的文章《好台》一文中指出,「台客」或「土台客」這兩個概念是一九四九年後,在台灣出生的外省第二代彼此之間用來稱呼在他們心目中滿口台灣國語或穿著很土的台灣人所用的詞語。

 網路上流傳已久的一篇文章《台客文化﹕一種源自於台灣的自由獨創精神》,作者吳瓊枝提到,在七十年代末,「台客」二字並未帶有任何貶意,僅代表所有生活在台灣的居民。文章指出,根據當時的報紙報導,「台客」一詞多為「台灣旅客」的簡稱。

年輕人慣用口語
 該詞開始帶有貶低意味,始於八十年代,當時出國旅遊的台灣民眾因生活習慣不同於外國,經常遭受外國人的批評。

 到了民國88年,地下樂團「濁水溪公社」發行第二張專輯《台客的復仇》,使「台客精神」第一次正式在媒體上發聲。據樂團的樂手在當時接受的訪問表示,「台客」對他們來說並非純然只是音樂的東西,還是台灣人特有的一種行為方式,他們所強調的台客精神,就是「源自於台灣的自己﹑獨創精神」。

 自此以後,在媒體的炒作﹑政治人物的引用下,造成各方對「台客」的討論不休,這個名詞又融入不少年輕人的日常口語裡,在不斷應用下,「台客」二字逐漸被發揚光大。

部分人士不滿
 在流行文化裡,很多人已經對「台客」賦予了一些公認的表徵,如吃檳榔﹑講台灣國語等。綜合多方意見,台客是指某些人沒有品味,又沒有深度的想模仿別人,既模仿得不像卻以自己的蹩腳為傲。這種帶有階級菁英的心態,惹來部分人的不滿。「台客」二字在不同的解讀下,更衍生出不同層面的意義,反應往往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