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論猶太教、基督教、回教三角關係的癥結(三) ~ 王瑞珍


2008-02-19基督教論壇報
 1948巴勒斯坦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並未執行聯合國分治計劃,反而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聯手阻止猶太國出現,但猶太人仍熱切推動復國計劃。五月十三日英國從巴勒斯坦撤退,五月十四日十四時,以色列宣佈立國。

  3.四次中東戰爭(1948-1973)的影響(註7)
  從1948的「復國戰爭」到1967的「六日戰爭」,三十年下來,由於被趕走、土地被征收、逃難等因素,產生了大約三百萬的巴勒斯坦難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也有一部分是貝都因等族人),他們接受聯合國和紅十字會等組織的援助。阿拉伯國家不收容他們,將他們留在以色列邊境的難民營中,表示不承認以色列政權,也藉這些難民作為鬥爭的力量。可是阿拉伯軍隊並沒辦法將以色列人趕入地中海,聯合國也一直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因此巴基斯坦難民決定自力救濟,但因為資源和力量有限,恐怖手段就成為他們常用的方法。

  1948年以色列「獨立宣言」中雖宣告以色列國內不分種族、宗教,一律平等,事實上,猶太民族主義者回故鄉建國時,並不把阿拉伯人放在眼裡。錫安主義的幹部馬克斯、諾亞當曾經向領導人赫爾赫茲建議:「如果不顧及阿拉伯人,我們的行動將陷於不義。」可惜他的忠告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1964年以納瑟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領袖在開羅開會,巴勒斯坦人也在耶路撒冷召開第一屆巴勒斯坦國民大會,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

1968三月以色列攻擊阿拉法特的游擊隊基地,被擊退,巴游士氣大振。1968-70連續劫機:包括以色列航空、泛美、BOAC、TWA、瑞士航空等。

  1969法塔游擊組織領袖阿法拉特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72巴游在慕尼黑世運會挾持以色列選手,要求釋放二百多位被以色列所囚的巴勒斯坦人;當暴徒帶著人質坐直昇機準備逃離時與德國警方發生激烈槍戰造成十六人死亡。1973之後仍有多起恐怖事件。

1974十月阿拉伯首長會議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唯一的合法代表。以準政府領袖的身分,阿拉法特出席了十一月的聯合國大會,呼籲恢復巴勒斯坦難民的合法權益並創立巴勒斯坦國。他指責猶太民族主義的暴行,但也表示不排斥猶太人。他說:「要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基督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都可以和平共存的國家。」「我手裡拿著槍也拿著橄欖枝,請協助我們不要把橄欖枝丟掉了。」他的演說得到很多喝采。

四、衝突的近因
  1.蘇聯撒離阿富汗之後的阿富汗內戰
  1838年,1878年,1919年英國三次入侵阿富汗都敗退。

  1979年蘇聯入侵,試圖在中亞建立橋頭堡,結果十年苦戰,蘇受創慘重,阿富汗人民提早為蘇聯送終。1989年蘇敗退,這段時間賓拉登支持阿富汗,美國支持賓拉登,但是蘇聯離開後,美國也抽腿,美國沒有協助阿富汗建立建全的國家,阿富汗陷入內戰,1995「塔里班」(神學士)贏得政權。

  「塔利班」可以說是生於亂世。塔利班在普什圖語的意思是「學生」,塔利班組織就是伊斯蘭學生民兵組織。1994年7月,當時正是阿富汗陷入全面內戰的時代,國內有大大小小上百名軍閥,相互為爭地盤、搶財物大打出手,阿富汗人民在蘇軍撤走後又陷入了內戰的苦海之中。那時在阿富汗南部省份坎大哈,一名叫曼蘇爾的地方軍閥頭子綁架並強姦了一名當地婦女,一位名叫「奧瑪」的教士看不慣混亂世道,不滿地方武裝騷擾當地百姓,率領八百多名伊斯蘭學校的學生發動武裝起義,襲擊了那名軍閥,並將他的屍體掛在坦克上游行示眾,這件事轟動各地,他們得到了許多民兵和民眾的支持。8月,「塔利班」組織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城市查曼成立。
  塔利班出現後擴張得很快,三個月內就佔領了普什圖人聚居的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幾乎是阿富汗的半壁江山。1995年,塔利班發起代號為「進軍喀布爾」的大規模戰役,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大約40%的土地。為了瓦解敵人,塔利班與希克馬蒂亞爾的伊斯蘭武裝和杜斯塔姆的烏茲別克民兵這兩支重要力量達成妥協,共同對付拉巴尼政府。經過充分的準備,塔利班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兵臨喀布爾城下,順利地佔領了阿富汗西部各省。經過長達十一個月的圍困,九月27日塔利班攻克喀布爾市,成立臨時政府,接管政權。
  2.波斯灣戰爭與「反恐戰爭」的後遺症(1990,2003)
  1990波斯灣戰爭美國雖大獲全勝,但賓拉登因反對波斯灣戰爭而離開阿拉伯,流亡阿富汗,成為恐怖主義領袖。

賓拉登之所以要反對他的祖國,發誓要用暴力推翻沙烏地阿拉伯(沙特)政府,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沙特是目前整個阿拉伯回教國家中和美國走得最近的國家。美國提供對沙特王室政權的支持以及經濟利益,沙特王室提供對美國方便的石油輸出。而美國建在沙特的軍事基地,對于美國影響中東局勢,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賓拉登強烈反對這種「美阿勾結」,他認為美軍是「異教徒」不應該駐在神聖的阿拉伯。因此被他的祖國驅逐,他開始與美國徹底決裂,並推動反美恐怖行動迄今。

2001年美國遭遇911恐怖攻擊之後,2003年美國大舉進攻伊拉克,進行「反恐戰爭」,結果並沒有在伊拉克發現大規模的毀滅性的武器或組織,導致本來就同情恐怖主義的伊斯蘭世界更加對基督教世界反感。(全文完)

註7: (1)1948復國之戰:1948年,巴勒斯坦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並未執行聯合國的分治計劃,反而和當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聯手阻止猶太國出現,但猶太人仍熱切推動復國計劃。以色列要宣佈獨立建國以前,周圍的阿拉伯世界已經發出警告:「以色列獨立建國的那一天,就是戰爭的那一天。」五月十三日英國從巴勒斯坦撤退,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宣佈立國。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許多的的土地,擁有耶路撒冷南部及西部,但東耶路撒冷含舊城在內仍為約但所有。以色列領土擴充了三分一,可是也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人無家可歸。

(2)1956蘇伊士運河戰爭:10月開戰,11月結束。由於美國與英國片面撕毀亞斯文水壩援助協定,使埃及總統納塞大怒,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於是以色列加入英國和法國,出兵進攻埃及,英法攻擊塞得港,戴陽率以色軍攻擊加薩走廊。 (3)1967六日戰爭:1967年5月,阿拉伯國家在蘇聯強大軍備支持下準備發動戰爭。六月五日,以色列因察覺埃及、敘利亞、約但等國有聯合進攻的趨向,乃先發制人,發動「六日戰爭」。以色列名將「獨眼戴揚」(Moshe Dayan)來到哭牆(Wailing Wall)面前朝聖,情緒激動的說:「我們回到聖地的至聖所,永遠不再離開了。」但是基於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考量,以色列仍讓阿拉伯人擁有聖岩圓頂寺的主權。

(4)1973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埃及總統沙達特(Sadat)精心策劃一場戰爭,定下發兵日期為1973年10月6日(猶曆七月10日,住棚節前五天)。這一天是安息日,也是「贖罪日」。(全文完)/中華福音神學院延伸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