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2006台灣國際動畫影展閉幕片─新片《心機掃描》 警探的精神分裂危機


2006-09-28基督教論壇報

《心機掃描》先由真人演出,再用繪畫式轉描技術(interpolated rotoscoping),將畫面轉成流暢的繪畫線條,是部充滿實驗性與強烈視覺風格的動畫作品。  
【作者:莊瑞盟編譯】   
《心機掃描》描述臥底緝毒探員弗瑞德(基努李維飾)奉命用錄影的方式監視一幫吸毒者,以查出毒品的貨源。然而錄像機下,惡名昭彰的毒梟巴布亞特,竟也就是他自己。身中毒癮造成人格分裂的弗瑞德,在迷幻中日漸分不清現實與虛構。

《心機掃描》先由真人演出,再用繪畫式轉描技術,將畫面轉成流暢的繪畫線條,是部充滿實驗性與強烈視覺風格的動畫作品。

一吃即上癮的毒品
 毒品、緝毒的臥底警察,以及神秘的戒毒組織「新方向」,構成《心機掃描》的主要內容,主角則是三位好友:巴布、吉姆、厄尼,與一位販毒者唐娜。巴布的另一個身分是緝毒警探,追查目標是找出名為Substance D的毒品的來源。

 傳說中一吃即上癮的D毒品,也讓染了毒癮的巴布受盡折磨,包括難纏的幻覺。影片中,毒蟲費克看見無盡的小蟲在他身上不斷衍生,驚恐之餘,導演也藉由他的幻覺經驗來表現毒癮者可悲、可憫的處境。

 而劇中弗瑞德因為吸食D毒品產生精神分裂,主要原因是左腦功能因吸毒受損,右腦便起而代之,猶如他混淆自己警察與吸毒者的身分,並質疑自身的存在。

 電影改編自菲利普狄克的同名小說。由於小說作家自己也曾經陷入毒癮中無法自拔,因此他對於吸毒者的內心世界與生活方式,描寫得入木三分。

人類罪性的影射
 時間設定在未來都市,政府可裝設各式監視設備,包括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也因此弗瑞德可以私下觀測犯罪者的行為。(不禁讓人聯想到菲利普狄克另一部小說《關鍵報告》中,政府濫權監控人民的場景。)
 所以說,《心機掃描》不只是以描述吸毒為重點,更批判製造毒品,並企業化、合法化的組織,如何與政府一起掌控人民,影響人民自由的權利。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D毒品不僅可指涉被過度崇拜的人事物,亦是人類罪性的影射,人常耽溺其中,不可自拔,看不清真理。

 然而,13節也接著寫道:「而今有三項依然存著,那就是信、望、愛,其中最大就是愛」。過分追求世俗享樂與罪中的掙扎經歷並不可怕,基督信仰帶出關乎信、望、愛的應許,便能解除人們一昧追求「不可知」而惶惶不安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