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A.I.人工智慧 給基督徒的啟示


2001-08-31

如果沒有靈魂,何必在乎快樂,如果所有的機器人都不在乎快樂,甚至於被銷毀的時候都帶著笑容,為什麼你這個機器人要這樣追尋快樂﹖ 
圖像:AI人工智慧.jpg  


主持人﹕ 
林意玲(基督教論壇報社長)
主講人﹕
白嘉靈(台北行道會牧師)
高肖梅(國家電影資料館展覽組組長)
張蓬潔(漫畫家﹑自由作家)
時間﹕8月22日
地點﹕論壇報讀者俱樂部
紀錄﹕許家驥 攝影﹕章 文
編者按﹕「A.I.人工智慧」電影是史蒂芬史匹柏今年暑假強檔科幻片,電影改編自伊恩華森的故事,以及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布萊恩‧奧蒂斯的短篇小說描寫大衛是一個機器男孩,他也是第一個能夠付出真愛的機器人,由於一名虛擬電子公司員工和他太太的兒子罹患絕症,必須被長期冰凍,等待解藥被發明出來,所以他們就志願領養大衛做為實驗。大衛漸漸被他們視為己出,也獲得這對夫妻的寵愛,但是在發生一連串意外事件之後,他卻無法繼續這種生活。

 這位機器人小孩,為了得到人類媽媽的愛,不辭勞苦,歷經了很多磨難,希望變成真的人,跟媽媽生活在一起。兩千年後,人類消失了,終於由外星人實現大衛的願望。

 本報特別邀請基督徒專業人士,談這部很受注意的電影,提供讀者從信仰的角度來思考電影,以下是座談會摘要。


 主持人﹕從整體看來,這部電影跟史蒂芬史匹柏其他電影比起來,讓你覺得高興或失望﹖
 高肖梅﹕這部電影是史蒂芬史匹柏從去年到今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我們可以看到自從E.T.那部電影之後,他一直想要超越科技的企圖心。

 藝術創作不論小說也好﹑電影也好,很多是在科技發展之外,提供人類一個很有趣的想像空間,可以依照一點點有關於科技的知識任意想像各種可能性,譬如說「回到未來」﹑「A.I.人工智慧」這樣的影片。

 這部電影中,「複製」是個很重要的情節,包括他最後的那個頭髮,竟成為複製人基因的來源,其實上帝知道所有的科技知識,對人來講,我們已知的真是冰山一角。

 祂在創造人類時,曾經拿亞當一根肋骨來創造夏娃,這是不是也算複製的行為﹖因為一定要有一個原體才行,像桃莉羊是用牠的乳房,電影中是用頭髮,那我們就看到了電影的靈感是來自「夏娃是從亞當的一個肋骨製造出來」。

表達超越科技想像力
 在這部電影中,我很明顯地看到了史蒂芬史匹柏用心的地方,我所謂的用心,指「A.I.」確實是部非常重要的商業影片。

 電影開始敘述是一個未來的家庭,中間經歷了一段冒險,然後又回到海底,這過程是刻意安排去吸引觀眾的。我想,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會非常不自覺地陷入導演所安排的情境,不過,如果抽離開來看,可能會看到的是導演想表達的意念,及他想要告訴我們更深層的東西。

當成現代小木偶
 白嘉靈﹕我覺得看史匹柏的電影給人很興奮的感覺,他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他常常出其不意的,在電影中探討科學文明對人類帶來的衝擊。

 我認為,可以把這部電影當做很嚴肅的題目來探討,也可以把它當做現代小木偶來看,就是在科技進步以後,我們把這個兩百年前小木偶的故事重做﹑改編,它所碰到的,是科技文明所帶來的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仙女一點就變成人,但是該劇背後對人性的嚮往,跟小木偶是一樣的。

 編劇很巧妙地把小木偶的故事跟這個故事編在一起,所以我覺得很興奮,看到一個很熱鬧的故事會怎麼發展。但是當你更深一層去思考人性的時候,其實電影又給人很淒美的感覺。

 至於影片成功與否,就要看你對它有什麼期待,我覺得到後來劇情的敘述複雜了一點,如果能夠單純一點更好,但也許就因為複雜,才有很多東西可以探討。

 張蓬潔﹕第一個感想,我覺得這部戲的內容蠻有深度的,其實史蒂芬史匹柏的戲我共看過九部,原則上,他是非常反戰的人,而且他崇尚人性自然﹑很想恢復起初那種人性的原始和單純的想法,不管是以前他在做外星人「ET」或是「搶救雷恩大兵」和「小蟻雄兵」,他總是有這個觀念。

 然而,這部戲也很有娛樂價值,有些場景像是拉斯維加斯的翻版,電腦動畫的科技呈現都非常精彩。還有,他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他的所有東西都要藉著想像實際呈現出來,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片子是長了一些,從拍攝場景和氣氛營造,可以看到「外星人E.T.」﹑「太陽帝國」﹑「侏羅紀公園」…等以前幾部片子的影子。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請大家談一談,你覺得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情節﹑畫面或場景是什麼﹖最touch到你的部份﹑或是它處理最好的部份是什麼﹖
永不止息的盼望
 高肖梅﹕看完電影後讓我覺得最震撼的部份,是小機器人大衛祈禱的那一份盼望,他很盼望成為真的人。大衛也一直想盡辦法在找那個能把他變成真人的藍仙女﹔找到以後,卻看到藍仙女是在海裡的雕塑,然後他就在那裡沉寂了兩千年,等待願望的達成。

 兩千年之後,人類全部都不在了,只剩下外星人。然後外星人在海底發現了這個小朋友睜著眼睛,對著這個泥雕的藍仙女塑像,他的那個盼望的表情─眼睛還沒有閉,表示他的盼望還沒有停止。這種信念對一個所謂有信仰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好像人類對上帝恆久不變的盼望﹑禱告和祈求。

 此外,我很喜歡那個可愛的泰迪小熊,他好像很聰明,什麼都懂。他充滿了人性,會害怕﹑焦慮﹑無奈,也會覺得無助,他總是跟在大衛的旁邊,跟他一起面對事情,我覺得那感覺好像是天使的感覺,他就在你旁邊,是一個陪你一起面對所有問題的好朋友。


 上帝是無所不在的, 衪的形態也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衪可以隨時存在任何空間與時間,那種感覺讓我覺得非常溫暖。

 
 白嘉靈﹕這部電影敘述這家庭的孩子病了,快死了,所以爸爸才會去找一個機器人孩子來認養。後來料想不到自己的孩子又回來了,就產生衝突。

 因為這是個已經很先進的機器人,媽媽曾經寄情於他,所以跟他有情感上的交流,才造成了這個機器人的人性比過去所有的機器人都還要來得強烈,這在故事裡很有說服力。

層次中有趣味
 當這個機器人和真人玩在一起時,他不大了解真人有欺騙﹑作假﹑詭詐的一面。後來,人類又把機器小熊交給他玩,那就變成兩個機器人在一起,顯出這個小熊是更低等的機器人。

 上帝造我們,我們造機器人,機器人還有更低等的機器人,這裡面有這麼多的層次,這中間的互動都會帶來很多的趣味。

 另一個有趣的場景,是機器人的墳場。有人把機器人的零件倒在那邊,然後很多缺手﹑缺眼﹑珠缺腳的機器人,都去那邊撿零件,然後安裝到自己身上。那個場面我覺得非常震撼,感覺導演的想像力很豐富,什麼稀奇古怪的機器人都出現了。

 然後就有一個專門抓機器人的飛行器,用網子把機器人一網打盡,把這些機器人送去當最後娛樂的工具。反正他們沒有感覺,雖然他們會講話,很無奈被抓去,也不會覺得悲傷﹔但是這個機器人孩子不一樣,這個孩子一直就是有很多感覺。

 在這個場景裡面,人類大力摧殘這些機器人僅存的一點價值。人們所使用的方法是把機器人放在大炮裡,然後一轟,有點像回到兩千年前羅馬競技場那個場景,大家圍在一起叫啊﹑喊殺啊,把那些奴隸抓來,讓他們在那邊打打殺殺,然後看著他們流血。

 顯然在未來的世界裡,人類嗜血﹑殘暴的部份一點也沒有進步,到現在還是這樣。如果我是那樣的型態活著,就算我可以修理肉身又怎樣呢﹖我們現在很希望能夠換心﹑換器官,一個人換到最後連靈魂都失去了的話,我們就可以任意摧殘他們嗎﹖這裡面有很深的寓意與反省。

有勇氣追尋愛
 張蓬潔﹕我自己覺得最感動的是,雖然這部電影有點像是從小木偶延伸出來的故事,但是看到最後,我覺得最震撼﹑最感動的情節就是這個孩子一直在追尋愛,他為了要讓他的母親愛他,簡直是不擇手段了,甚至就連旁邊很多阻擋的力量或是其他的聲音都沒有聽到了。

 他為著追尋這個愛,一直不斷努力地執著,我覺得很感動。特別是當外星人跟他講,就算母親被複製出來,他與母親相處可能只能維持短短的一天。其實這可能是最痛苦的,因為媽媽一天之後就沒有了,可是他還是要。我覺得他對愛的追尋,非常觸動我的心。

 我感受到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在追尋愛,可是呢,有些人可能追尋到一半就放棄了,而有些人可能碰到一些傷害就破滅了,可是這個小男孩他知道自己是個機器人,他明明知道那是一個夢想,可是他卻這麼願意去追尋,他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成就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種勇氣非常令人欽佩。

 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那個孩子看到他媽媽醒過來,跟他講話的時候,這孩子竟然流下了眼淚。照說,他是個機器人,應該不會流淚,但在影片中史蒂芬史匹柏已經把機器人跟人類的感情混在一起,他讓它成為科幻片,好像發生在實際的未來,卻又超越現實。

 主持人﹕基督徒跟未信者在看這電影時,會不會看出不同的東西,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有沒有可以給我們啟發的﹖
科技帶來高淘汰率
高肖梅﹕從片中泰迪熊被收起來,可見科技文明的淘汰率之快,當你是過時的機器人,沒有人管你,沒有人要修你,你的眼睛壞了也沒有人要理你。

 我覺得這種現象很值得反省,科技其實是正確的,並沒有那麼偏差,可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淘汰率﹖這是商業取向﹑是商機。這個商機代表了人類的貪婪。

 科技的產品將來都會變成淘汰率非常的高,這是因為商業掛帥,引導你必須一直淘汰東西,這是非常可怕的﹔淘汰久了,人就變成沒有感情,人感情麻木了,這樣跟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可能已經習慣過某種日子,他不知不覺就麻木了,對於基督徒來講,我覺得這是我們信仰中最大的力量,就是我們怎麼樣能用不同的眼光看每天的生活。

 白嘉靈﹕我覺得這部電影跟史蒂芬史匹柏其他好幾部電影都非常適合基督徒來看,也非常適合佈道,而且如果有機會放映,看完了以後讓大家討論,如果能有人加以解釋那更好。

 比方說,去年有部電影叫「綠色奇蹟」就有很好的佈道題材。我非常欽佩好萊塢式電影的想像力,中國人太缺少這個,東方的電影叫人覺得非常的悲傷﹔而西方的電影可以完全超脫現實,然後往不同的角度探討人性。

機器人反而比較真﹖
 這部電影有太多關鍵所在,可以與聖經結合討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人到了後來是最沒有人性的,反而讓我們覺得機器人還比較真諴。人創造機器人,最後卻不如機器人那樣可靠﹑信實。

 人到了後來懷疑機器人的可靠。媽媽為什麼後來把這個機器人丟掉,因為他自己的兒子回來以後,他實在是受不了這個機器人出了幾個狀況,其實這根本就是他兒子唆使的,不該怪罪機器人。這是人類把機器人害了,大衛是被冤枉的。

 媽媽怕這個機器人有一天會做出傷人的事情,所以就把機器人丟在森林裡讓他自己去活,但是,丟棄他的時候,自己對他已經有感情了,非常捨不得。

 本片必須先設計一個這樣重感情的媽媽,她受不了她的兒子快死了,然後去找到了一個代替品,花很長的時間跟他建立感情。

 最後才發現最講信用﹑最可靠的,其實是機器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的醜陋﹑自私,完全表露無遺。

 這部片子雖然沒有深入探討靈魂,但是他提出了人的不可取代性,人是獨一無二的。

 對父母來說,兒子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你怎麼可以帶一個機器人回來,要代替我的兒子﹖後來好不容易跟機器人建立關係,結果真的兒子回來以後,媽媽發現她和機器人已經也產生了無可取代的感情。大衛所展露出來最天真的那一面,就是他期待被媽媽愛。

 機器人一直期待他能夠變成真正的人,他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變成真人,可是你在最後會看見,只有他是最真的人。

 被愛的需要,是電影裡面非常深刻的描寫。身為媽媽,有被愛的需要,而這個機器人也渴慕愛﹔可是,他們都沒有去探究為什麼需要愛,如果人沒有愛會怎樣﹖
如何面對邪惡﹖
 高肖梅﹕這部片子有一次提到上帝,就是那個威廉赫特博士展示機器人的時候,有一個人問他,你把這個機器人製造出去,以後萬一他碰到人的陰險﹑邪惡怎麼辦﹖
 威廉赫特回答說﹕「上帝創造我們出來的時候,也沒有幫我們安排好讓我們怎麼辦,我們也是被創造出來了。」我覺得這個議題能讓人深思與討論。

 這機器人孩子,在很多的過程中表現出非常單純的心,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我覺得這顆單純的心非常重要。假如說他有唯一的一個慾望的話,就是他想要變成真的孩子,他為什麼要變成真的孩子,就是希望媽媽愛他,就是渴求被愛,我覺得這是非常動人的地方。

聖靈隨時幫助我們
 張蓬潔﹕有一部電影叫「第六感生死戀」,這部電影某些情節雖然不合聖經,可是當我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受到一件事情,那個女主角沒有辦法感受到那個男主角的靈魂在她的旁邊,可是這個男的其實就在她的旁邊,一直對她很好,一直對她付出。

 我覺得聖靈﹑我們的神就是這樣,祂常常在我們的旁邊,祂對我們很好﹔可是我們有的時候,真的是沒有辦法去感受,除非我們眼見,不然,我們不能真實的感受到。神的心常常繞著我們打轉,但我們若忽視祂而我行我素,就會使祂擔憂﹑傷心,就像那個女的不理他,那個男的就很難過。

 在本片我也是看到同樣的東西。當那個外星人問機器人小孩你一生都沒有快樂過,我只希望你快樂。可是那個孩子說,當他沒有媽咪﹑沒有愛的時候,他永遠都不會快樂。所以即使只有一天他也要,上帝對我們的愛也是那麼深刻﹑那麼執著。

 我們從一個基督徒的角度來看,今天神也是希望我們能有喜樂的生命,如果是以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來講,我今天如果沒有神,我永遠不會快樂。我真的是這麼覺得,從很多親身的經歷來體會和證明,然後發覺只有神能真正滿足我的心靈,然後祂給我那種愛,是和世界上的愛不一樣的,是純全而偉大的。


 從本片,第一﹑我看到神永恆的愛,第二﹑我看見神喜悅我們快樂,第三﹑對於常在身邊的主而言,我的反省是我們是否在為人處世中表露出真知道祂在身邊,願討祂喜悅﹖我們是否真值得祂那麼付出祂的愛﹖

有愛最快樂
 白嘉靈﹕就像是那個外星人問大衛,你為什麼不快樂﹖大衛表示,你這麼關心我,為什麼不能做出一個媽媽,讓我媽媽再回來,讓我能夠再見到她。結果那個泰迪熊腰包裡面還藏著媽媽的一撮頭髮,所以藉著這撮頭髮再複製了媽媽,但那個媽媽只能存在一天。

 然後他跟他媽媽在一起一天,是他最快樂的時候,最後,他必須失去那個靈魂跟靈魂相呼應的快樂。就是說,如果沒有靈魂何必在乎快樂,所有的機器人都不在乎快樂,甚至於被銷毀的時候都帶著笑容,為什麼你這個機器人要這樣追尋快樂﹖這是我們人應該先問的問題。

 人如果沒有上帝,何必要去管道德﹖如果沒有靈魂,靈魂沒有價值,我們何必去管真愛﹑假愛﹖我騙你,你騙我不是很好嗎﹗

 可是我們都不能接受這樣無神的世界,卻又不能接受有一位上帝創造我們,所以這個問題就是要把你逼到一個角落,你不可能不相信有上帝。


 大衛期待媽媽的愛兩千年,其實他的期待是空的,因為他最後在海底發現原來能實現他願望的藍仙女是假的,但他仍一直禱告,這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兩千年他都沒有閉眼睛,最後他醒過來去摸藍仙女的時候,夢就碎掉了。

 我起先曾想﹕史蒂芬史匹柏會不會在問﹕「你們這些人都在尋找一位上帝,其實根本就沒有上帝,祂是一個虛幻的東西,有一天祂會破碎,你們早一點醒悟吧﹗」後來發現不行,因為那個東西碎掉了以後,大衛裡面那個期待還在,如果偶像很早就碎掉,他完全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他會完全空掉了,但是就是因為那個偶像存在,他一直期待神奇的事發生。

 所以,我們其實都很期待有上帝,如果世界上沒有上帝,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活下去,也不可能活得很精彩﹑活得有愛。

 張蓬潔﹕我想到牧師說的那個場景,那個外星人想要複製大衛的媽媽的時候,他跟小男孩說了一些事情,一方面也表示史蒂芬史匹柏對於這個複製人不是有完全的信心,其實這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外星人說當他們把人類所有的東西拿來研究了半天,發現有個東西沒有,那就是靈。

 外星人說所有東西拼湊出來都可行,可是人類所有的記憶軌跡只能存在一天,過了一天就會在時間中消失了。因為「靈」是他們沒有辦法去了解的東西,所以我覺得「靈」就是神賜給我們的那一口氣,而且這個靈就是我們去尋求真神的管道。

 我們都知道史蒂芬史匹柏是信猶太教的,他相信彌賽亞,但是他又不是基督徒。片中「一天」的意義,就是說當你跟所愛的人在一起時,一天是這麼有意義,我覺得他要我們把握當下,就是我們每一天是怎麼過的很重要。

 當你和所愛的人在一起時,一天就非常足夠了。每一個人都在尋找永恆的愛,對基督徒來說,什麼是永恆的愛,除非你跟創造者建立關係,我覺得史蒂芬史匹柏也在找這個東西,也在衝擊觀眾生命深處的渴望,我們可以自問,我們找到永恆的愛了嗎﹖
 高肖梅﹕這部片子中有一場戲,非常特別,是有關於他們吃飯的時候,笑的那場戲,大家都笑得很尷尬。

 那個時候我就覺得人實在是活得很可憐,人常常會因為心裡高興﹑快樂才笑,可是我在那個時候看到,我覺得他們並不是真的高興,他們只是笑那個笑的感覺,是非常特意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我們有多少笑是真的快樂。

 主持人﹕最後,請大家簡短的下結論。

 白嘉靈﹕我想到可以活上兩千年的機器人,一旦有了人性,那麼他所要的就只是愛﹔而我們這些已經擁有愛的人活不過一百年,一百年當中,我們應當追求什麼﹖如果不是追求認識上帝,我們豈不成了渴望永恆的傻瓜﹖
 高肖梅﹕我覺得這部電影讓我感覺到所謂的盼望是永不止息,對於上帝的祈求不要停止。這裡面的機器人有很多複製的成份,可是我常常在想,上帝是創造了我們,而不是複製我們。

 創造跟複製不一樣,創造會給他生命,這使生命不同於別的東西,所以上帝給的東西我們不要忘記,不要輕易的就丟棄。

 張蓬潔﹕我想起當中的一個場景,就是有一個機器人,在被銷毀之前,他說了一句話「至少我存在過」,所以我一直在想,我們跟機器人不同的是什麼﹖我認為,只有尋找到真愛,我們才能夠去愛,而且真實喜樂地活著,要成為永生神的孩子,這才是最真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