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從鐵達尼號到接生婆與清大命案~張哲政


1998-03-29基督教論壇報

鐵達尼豪華郵輪的沈船事件,由於十年前郵輪殘骸的發現,和電影“鐵達尼號”今年以來在世界各地所造成的轟動,使得人們對這個八十多年前的海難,重新燃起興趣。除了目前在市面上有許多影碟、光碟、電腦遊戲、電視音樂和書籍與鐵達尼事件有關以外,這事件的戲劇演出,也在世界各地的劇院,非常受歡迎,甚至百老匯的戲劇“鐵達尼號”,更在去年獲得東尼獎(TonyAward)中的最佳音樂劇獎。事實上,過去八十多年以來,以這個事件所拍攝的電影,已經有四部之多。其中除了一部以外,電影名稱都是“鐵達尼號”(Titanic)。一九五三年的“鐵達尼號”影片,更獲得二項奧斯卡金像獎。去年,好萊塢以二億美金的大手筆,拍攝完成另一部“鐵達尼號”影片。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劇情中有關豪門家族與凡俗青年間的感情世界,真可謂瘋狂馳往。可惜的是,這一段奔放於整部影片的愛情,卻僅是另一幕好萊塢銷售策略上,所虛構的情節。其實,目前海事專家對沈船原因的真相,已經有不少可靠的資料,值得我們更多去了解這個海難事件發生時的時代背景與事件經過,好讓我們對這一真實故事,有更深刻的啟發與警惕。
小說預言悲劇
西元一八九八年,一位美國作家,名叫羅勃遜(MorganRobertson),寫了一部小說,書名?“鐵達尼號沈沒記”(TheWreckoftheTitan)。書中?述一艘號稱?永不沈沒的郵輪,載著許多富商名流,從英國駛往紐約。航行途中,在北大西洋撞上了冰山,由於沒有足夠的救生船,以致許多人葬身海底。沒想到十四年之後,這故事竟預言了一個世界航運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悲劇。
一九○七年,兩位英國航運界的大亨,開始著手建造三艘真實的鐵達尼號。第一艘郵輪建造完工並且順利完成首航的隔年,鐵達尼號(Titanic)海上宮殿之姿,呈現在世人眼前。在當時的報紙中,這艘郵輪被美譽為“百萬富翁的極品”(TheMillionairesSpecial)、“神奇之船”(TheWonderShip)、“永不沈沒之輪”(TheUnsinkableShip),甚至被稱為“奢華登峰之代言者”(Thelastwordinluxury)。
一九一二年四月十日,鐵達尼號由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n)啟航,預計前往紐約。雖然這艘郵輪的頭等艙票價,高達當時幣值八百七十英鎊,許多政商名流仍然被它的豪華所吸引,以能搭乘這艘郵輪的處女航為榮。
鐵達尼號是當時人類可移動的作品中,最龐然的成果;對許多人而言,它代表著人定勝天的信念,與人類科技的傲然。這艘巨輪像是用厚實的精鋼所圍繞而成的城堡,配合著精密的防水艙設備,將可以在最洶濤險惡的海洋中,擁有最剛穩安全的保護。
然而,這艘當時最先進的產物,竟然在二小時四十分鐘之內,從人類視線中消失,走入歷史,令全世界人們均感到極為驚愕與迷惑。最沈痛的,不只是科技成就幻象的破滅,而且是當時在沈船的驚濤中,救生艇內的太太和小孩們,只能無助地望著一片偌大而冰冷的海域中,自己摯愛的親人,悽慘呼救的哀嚎聲,劃破酷寒的黑夜,卻是沒有人能夠回答。
失事的主因
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凌晨,美國海洋學家巴勒得(RobertBallard),經過長年不懈的努力,終於藉著研究船的纜繩,在水面下三千七百公尺所拖拉的影像機,在海難發生的七十三年之後,首次看到這艘斷裂為兩半的巨輪殘骸。海難的調查,因而從口述的人證,進入實體的物證。沈船的原因,也在多次探察與採樣後,逐漸明朗。
完整而詳細的失事分析報告,發表於一九九六年十月的海洋技術期刊“MarineTechnology”。這份報告顯示,冰山撞擊後,對船體造成的損壞,主要在水線之上。水線以下的受損情形,裂縫總面積大約只有一·一平方公尺,遠小於一張單人床的大小。
這些裂縫散佈在六個艙室之中,其中包括因為碰撞使鋼釘爆彈出來所產生的鋼板裂縫。這些裂縫總面積,與電腦海難沈船模擬所得的數據,非常接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的初期,船中進水的速度緩慢。事實上,如果當時進水的速度更快,鐵達尼郵輪上的乘客,將付上更沈重的代價。如此外表壯麗而龐然的巨物,竟因為區區一平方公尺的缺陷,而難逃浩劫,不免令人錯愕,無法相信。
不堪一擊的耀目
或許這個時代,也有相似的生活寫照。我們過於看重外表的形象,紙面的學歷,與雄辯的口才,以至於我們可以像已經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上的旅客一般,沈醉在精鋼城堡的夢幻之中,甚至仍在樂隊的伴奏中起舞,忽視生活實體中,隱藏在生命深處的樞要部分,已經被撞蝕,逐漸瓦解。
我們常沈迷於資優智育的單面思考,而忽視生命與生活的本體應有其深度與廣度,可以承受逆境,並具有被拒絕的空間與氣度,而不須要以殺害另一個生命,來維持可卑的尊榮與佔有。到底我們的世代,需要經歷多大並多少悲慘的事件,才能讓我們從外表耀眼或雄偉的迷思中走出;得以醒悟、透視生活中那已被冷落而卑微的部份,在漫長生命之中,所具有的安定力量與震撼性,並重新拾回個人對自我真正的主權與宏觀的肯定。
聖經歷史兩個女人
聖經在舊約的出埃及記,有一段非常美妙的故事。這故事的主角是兩位接生婆。
在古代以男性為中心,而且權力結構與階級地位非常鮮明的社會裡,接生婆的身份,可以說是極其卑微;尤其是他們當時是生活在埃及的統治之下。
這兩個接生婆,一位名叫施弗拉,另一位叫普阿。他們兩位很可能是希伯來人中,負責接生工作的主管,所以埃及王找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他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他存活(出埃及記一章15-16節)。埃及王的命令,其實是撒旦從舊約到新約,不斷地嘗試將彌賽亞,從出生家譜族系中鏟除的計謀的一部份。
結果施弗拉與普阿怎麼做?第十七節說: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若是當時施弗拉和普阿順從埃及王,以色列民族就必然被毀滅,沒有摩西,沒有隨後以色列的列祖,也沒有耶穌。一個看起來似乎是非常卑微的角色,卻是整個救贖計畫中,極為樞要的角色。因?這兩位收生婆敬畏神,在他們的專業工作上忠於神,他們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歷史的決勝點
這故事裡,有一個令人深思的對照。埃及王苦待以色列人,強迫他們為埃及王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
比東城名原意是亞特神殿(Temple of Atum),亞特神是埃及諸神中,與太陽神同等的神。事實上,比東城也以它耀眼的金銀財富為榮,而普阿的意思便是光輝耀眼(brilliancy)。蘭塞城名來自埃及第十九及二十王朝的皇室之名,當時以它的美麗而聞名,而施弗拉的意思便是美麗聰慧。
這是非常鮮明的對比。一方是物質世界的建造,另一方是屬靈國度的建立。埃及王的物質世界建造兩座俊美耀眼的城,神則預備兩個卑微的女人。埃及王畏懼那數十萬希伯來男人,會成為大軍,起來反抗他,因此下令殺掉所有希伯來男嬰孩,但卻忘記了兩個卑微而常被冷落的希伯來女人,可以傾覆埃及的統治,可以改變歷史,甚至成為神對人類的救贖計畫中,一個極重要的決定點。
卑微的力量
一平方公尺的缺陷,可以傾覆超級巨輪,可以造成許多生命的損失,可以讓許多人在驚駭之後,夢魘哀痛一生。兩位卑微的女人,可以勝過數十萬威武雄壯的大軍,可以不止影響一個世代,而是世世代代。
雖然知道如此,可惜在我們生命的成長中,卻常常只是專一去塑造俊美的外殼、崢嶸的學歷、崇高的職位和耀眼的財富。我們甚至努力去忽視隱藏的缺點,冷落良知的吶喊,抹煞良心的控告,並否定個人的有限與在浩瀚宇宙中的卑微。
我們越不承認我們的渺小,我們的眼光就越狹小,越無法在大而可畏的神面前謙卑下來,因而在名校、學歷、財富、地位的競逐中迷失。在外表華而不實的偽裝中,以錯誤的對象為目標,甚至付上生命的代價而渾然不知。
生命的眼界
清大命案便是一個如此發生的悲劇。兩位女主角有資優的學歷,進入令人羨慕的名校就讀,並且正邁向更高的學位。但這外表的光環中,卻隱藏了她們生命中,唯我獨尊的缺陷,與世界為我而存的錯覺。以至無法容忍阻礙,沒有接納失敗的勇氣和承受拒絕的胸襟。對兩位女主角而言,最悲哀的,莫過於她們掙扎、扭打,並付上生命之後,她們努力的對象,卻是完全漠然。可以付上生命代價的一段愛情,卻是付給了與愛情本體毫無相關的“哥哥”。
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旅客的生命已是危在旦夕。被要求登上救生艇時,起初許多旅客卻拒絕進入,以至於第一艘救生艇降下划出時,六十五人的容量,只載了二十八人。隨後幾艘救生艇,情況也是類似。船上燈火通明,又有來回不止的旅客為伴,很容易讓人輕忽深藏在內部微小的缺陷,所帶來的危機;因而拒絕划開這個看似穩妥之處,從遠處瞻望,去領悟那即將面臨的毀滅性的災難。
在人生的船上,一個沈迷於鎂光燈的焦點,或是親朋好友注目與讚美的對象,也是如此。對一個學生而言,在智育唯尊的讚美與呵護中,容易產生如豆的眼光與目標;以至面對阻礙時,甚至採用殘虐生命的方式,來達成目標。這樣的學生,即使成績優秀,也是相當可憐。因為他們面對生命時,失去珍惜與敬畏的熱愛;面對傷痛者,失去憐憫與關懷的能力;面對軟弱者,失去扶持與安慰的摯誠。同樣的危機,也潛伏於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包括是為政的掌權者,與教會領袖。
鐵達尼事件反映了人類自大與盲目的缺陷。這個缺陷的後果,不只是造成海難時的無助,更在事件發生後的兩年,以更大規模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眼前,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如果我們在教會中,或是面對公職選舉時,繼續以耀眼的外表、包裝的形象、滔滔的辯才和金錢財富為標準,我們就必須問自己:我們的教會,或這個社會,是否也可以承受如此大規模的震動?
參考書目:
1.一九九二年Weather期刊第四十七期2.一九九七年TheRotarian期刊四月號3.一九九四年W.W.Norton出版公司Titanic:TriumphandTragedy。4.WarnerBooks出版R.B.Ballard與RickArchbold所著TheDiscoveryoftheTitanic。5.一九九○年AvonBooks出版CharlesPelligrino所著HerNameTitanic。6.一九九八年JOM期刊一月號。7.一九九七年MuseumNews三\四月號8.WalterA.Elwell編著EvangelicalCommentaryontheBible。9.JamesStrong所著TheNewStrong'sCompleteDictionaryofBibleWords。10.MerrillC.Tenney所著TheZondervanPictorialBibleDictionary。(作者為門諾會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