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放燦爛的1969:《胡士托風波》
2009-10-02台灣立報
文/但唐謨

Woodstock四十年了!大家又開始忙著消費了!上個十年辦了一場我一點也不感興趣的Woodstock 2,今年夏天我剛好在美國,親眼目睹了Woodstock被消費的實況:你可以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座Woodstock人潮看板前面照相,得到的照片就好像你身處在1969年那一群人當中;書店關於Woodstock的圖文書就有將近十本,連最不屑這種商品的我都情不自禁買了一本。現在月餅上市了,Summer of Love也過去了,T shirt 和書又開始降價拋售,只有ebay上當年的原版海報的拍賣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這股現象縱然是在消費,卻也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大家都努力企圖喚回1969年美麗浪漫的回憶(或幻覺),儘管大家都心知肚明,過去的就是過去了,2009年是永遠不可能變成1969年的。

Woodstock四十年了!大家又開始忙著消費了!上個十年辦了一場我一點也不感興趣的Woodstock 2,今年夏天我剛好在美國,親眼目睹了Woodstock被消費的實況:你可以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座Woodstock人潮看板前面照相,得到的照片就好像你身處在1969年那一群人當中;書店關於Woodstock的圖文書就有將近十本,連最不屑這種商品的我都情不自禁買了一本。現在月餅上市了,Summer of Love也過去了,T shirt 和書又開始降價拋售,只有ebay上當年的原版海報的拍賣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這股現象縱然是在消費,卻也有另外一層意義,就是大家都努力企圖喚回1969年美麗浪漫的回憶(或幻覺),儘管大家都心知肚明,過去的就是過去了,2009年是永遠不可能變成1969年的。
《胡士托風波》或許是Woodstock四十周年紀念熱潮中最有趣的的「消費品」,這也是李安繼《冰風暴》和《與魔鬼共騎》之後,再度以美國文化為主題的電影。故事的主人翁是當時接洽承租場地的人,電影也是根據他的回憶錄小說改編。這個人在紐約市東村當設計師,他猶太裔父母在紐約北方鄉下開旅館。他資助藝術團體,把他的倉庫借給一個劇團排演和演出。為了要拯救家裡的財務危機,他一手促成了Woodstock,讓他的老家城鎮在1969年的8月15-18日那幾天,自發性地湧進了五十萬人,創造了搖滾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聚會。所以,這部片是有點「側寫」地帶出當時的一切。整部片完全沒有看到Jimmy Hendrix,表演舞台只是遠方的一個小點,但是卻看到一堆人在一陣焦頭爛額當中從無到有,漸漸地完成了這項歷史大業。片中有許多有趣的點點滴滴,例如貪財的母親,趁機大賺特賺;一個穿著女裝的退役猛男,自告奮勇要當現場安全人員;當地劇團演出實驗裸體版本的《三姊妹》(契訶夫劇作);還有最著名的那場大雨,讓人摸到任何金屬都馬上觸電;這些點點滴滴對於有點熟悉Woodstock的觀眾來說,好像在看一個番外篇,整部片也在一股輕鬆的氣氛下,完成了Woodstock的陳述……雖然小說當中對於音樂的陳述並不多,但是導演李安選擇了完全不引用任何一首當時音樂會中出現的歌曲(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會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會是想看看誰演Jimmy Hendrix,誰演Janis Joplin),但是在沒有音樂(畢竟音樂是Woodstock最重要的東西)的情況下,仍然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那股澎湃洶湧的浪漫情懷,這是最讓我個人訝異讚服之處。畢竟那五十萬觀眾,才是這場音樂會的靈魂,而男主角一直沒有到達音樂會的現場,只是隱約地聽到遠方傳來的音樂聲,但是這個過程卻改變了他的生命,我相信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

除了這些可愛的小點滴,影片中描述到的某些現場實況,還是讓我震撼到。例如片中一位警察,用機車帶著男主角穿過重重人群,我們看到了當時現場萬頭鑽動的壯麗景觀(超多穿花衣服的臨時演員),也再度感嘆:這股熱情已經隨著1969年的逝去再也不復返了。李安還用自己的「創意」創造了一段「藥物幻覺」,而且「很不一樣」。原著小說中對於男主角的同志身分著墨甚多,卻不是這部李安電影的重心,而原著中幾乎沒有太多著墨的「父子關係」,卻在電影中被強化,沒辦法,這是李安的電影的商標啊。

除了這些可愛的小點滴,影片中描述到的某些現場實況,還是讓我震撼到。例如片中一位警察,用機車帶著男主角穿過重重人群,我們看到了當時現場萬頭鑽動的壯麗景觀(超多穿花衣服的臨時演員),也再度感嘆:這股熱情已經隨著1969年的逝去再也不復返了。李安還用自己的「創意」創造了一段「藥物幻覺」,而且「很不一樣」。原著小說中對於男主角的同志身分著墨甚多,卻不是這部李安電影的重心,而原著中幾乎沒有太多著墨的「父子關係」,卻在電影中被強化,沒辦法,這是李安的電影的商標啊。
Woodstock畢竟是近代文化史上最偉大最有趣最浪漫最讓人想回到過去身歷其境的事件之一。對於我們台灣的觀眾,我非常鼓勵大家去看這部電影,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也能夠藉此機會了解一下這個事件,充實新知,或許有一天,「胡士托」精神會再度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