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我的小小鋼琴家 / 電影"我的小小鋼琴家:獻給霍洛維茲~侯剛本


2007-10-02基督教論壇報

 早期的台灣電影市場,對韓國作品的確十分陌生。然而,因著全球化年代的來臨,加上90年代韓國文化工業革命大躍進的歷史客觀條件,天時與地利,促使這些年的大眾文化,又多了高麗韓流風的選擇。

韓流至今川流不息
 《冬季戀歌》、《大長今》以及《我的野蠻女友》等一部部電視電影,排山倒海而來的強大韓流,早已籠罩台灣的流行文化市場。

 《我的小小鋼琴師:獻給霍洛維茲》係近期即將上映的另一部韓國電影。幸福溫暖的劇情,不輸日前佳評如潮日系佳作《幸福的三丁目》;然而,劇中精緻配樂的細緻程度,更是不俗。

 劇中除了由韓國當紅才女嚴正花、鋼琴小神童慎毅宰、陽光小生朴埇祐領銜主演之外,因著劇情的需要,劇組更是不惜重金地邀請到當代韓國鋼琴王子金楨沅客串演出。如此優質卡司一時之選,整部劇作著實令人引頸期待。

 話說一個壯志未酬的鋼琴老師,遇上一個失親的音樂神童,牽引出一串串賺人笑淚的感動劇情…,在全劇110分鐘的溫暖放送下,相信觀眾們走出戲院,能如餘音繞樑般地意猶未盡。

勵志電影異曲同工
 「師生劇」,本為戲劇編劇領域裡的其中一種,屢見不鮮的一種創作元素。一部師生劇,除了必須具備基本的老師與學生之外,家長、同學、工友、校警、福利社阿姨…等典型人物、通常亦是整部師生劇裡,串起所有「發現、衝突、危機、逆轉」的情節套路中,每一顆想當然爾的齒輪螺絲。

 電影市場早不乏以藝能神童為主題(如《舞動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或是搬演運動競技天才兒童(如《泳往直前》、《翻滾吧!男孩》);甚或智力天才型的優質青少年(如《心靈捕手》、《十月的天空》)等勵志電影。

 在戲劇公式的操作上,情節佈局常是八九不離十。然而,就算是一玩再玩的勵志老梗,觀眾依舊是屢試不爽地照樣捧場。原因無它,本是觀者心理情感所產生的人性共鳴使然。

天才或是庸才之間
 「博士格,欠栽培」這是許多「三少四壯」輩的不得志者,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仔細透析這句話背後的後設語意,除了言說表象帶著埋怨的心理狀態之外,若當年他們便清楚自己的長才何在、未來何往,甚或父母長輩知道如何從中協助,在那「發現長才與未來」的關鍵過程中,或許真能造就不少頂尖菁英。

 聖經上說到:「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廿二章6節)。在筆者的戲劇教學經驗裡,其實常有機會接觸到極具表演天份的孩子,他們卻多半沒有從事專業戲劇﹔莫不是因為有其它優於專攻表演的學習選擇,甚或家長早為孩子另作規劃。

 一般而言,孩子沒有生來比較聰明或比較笨的,造就一個孩子成為天才或是庸才,多半是成長歷程中,透過父母師長(甚或同儕)的影響,或肯定讚美或鞭打辱罵,磨塑出往後各具質感優劣的男男女女。

 有些人有幸得在有生之年,或早或晚地發現那份上帝最初量身訂作、獨一無二的生命是什麼。然而,可能有更多的庸碌之輩,恐怕就在一生庸碌且隨波逐流中,以致無法破解受造晶片內的使命,最終錯過真正活出生命色彩的機會。

真正活出生命色彩
 然而,那些心懷「博士格,欠栽培」的怨懟宿命、壯志難伸的三少四壯們,還有沒有機會來得及翻轉?非常肯定的答案是:「有」!原因無它!因為新約聖經福音書裡如此清楚地記載著:「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的真理。

 這句歷久恆新的傳世經文,不知幫助了多少想要活出生命色彩的人們。正是因為全然抓住這句經文且認真奉行,從此人生化悲為喜、化咒詛為祝福。

(作者為戲劇評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