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唐朝女詩人薛濤一生傳奇 詩情風雅望江樓


2006-11-09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陳純純】   
四川的母親河叫岷江,赫赫有名的「都江堰」就是利用岷江的水修建的。成都也有一條河叫「錦江」,錦江的西岸,有座非常漂亮清幽的公園「望江樓公園」。

 公園裏種植一百多種竹子,有許多竹子還是屬於海內外的珍貴品種,四季常青,高風亮節,徜徉其間,使人俗念全消。近在咫尺的四川大學學生,最喜歡在課餘之遐到這座「竹的公園」來蹓躂。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愛竹,他說「無竹使人俗」,唐朝女詩人薛濤也很愛竹,這個竹的公園就是專門為了紀念薛濤而修建的,名字叫「望江樓公園」,進去逛是要收門票的。

才情女詩人
 薛濤生於西元七七○年。詩聖杜甫生前曾在浣花溪居住,大約廿年後,才情女詩人也搬到浣花溪來住,他倆先後曾是鄰居。事後,即有好事之徒杜撰說,薛濤是杜甫的化身,這雖是無稽之談,但這種文學機緣的巧合,卻也算是文壇妙事。

 薛濤才思敏捷,一生作詩不下百首之多。當她才是八、九歲的小姑娘時,就能對出父親的詩句。

 有一天,薛濤父親帶著他的小掌珠在園中散步,看到一棵梧桐長得鬱鬱蒼蒼,又高又大,不禁隨口吟出二句詩﹕
 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就在他停了半晌之際,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就信口接下﹕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這就是後世有名的「井梧吟」一詩。

 雖然薛濤的才思敏捷,喜不自勝的薛父,這時未免也憂心忡忡起來,小小年紀的女兒,為何會吟出這樣落寞、奇特的詩句來﹖難道這兩句詩會意味著她將來的生活景況嗎﹖做父親的不覺深深地嘆息了。

 不料,薛父的擔心卻成了事實。

南北鳥 往來風
 未久,薛父病死。無以為依的薛濤在十四歲時,為生活所逼流為「樂籍」(陪達官貴人喝酒、唱歌之藝妓),果真過著像「南北鳥」、「往來風」那樣朝秦暮楚的無定生活。

 薛濤在當時不僅很會作詩,應對的口才也是非常機靈犀利,當然更重要的是人長得漂亮嫵媚,很討人喜歡。

 那時有個四川節度使韋皋看上了她,召她侍酒賦詩,日後她常周旋於文人、顯要之間。唐朝有名的詩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就和薛濤常有酬唱做「對」的雅興;其間薛濤還和元稹發生了姊弟戀。

 他們倆人差了十歲,這在當時保守的封建社會是不被允許的。沒多久,元稹被外眨到江陵府,他耐不住寂寞,馬上和崔鶯鶯談戀愛,其後又納妾安仙嬪,這些有的沒的傳聞都深深刺傷薛濤靈敏稚嫩的心靈。雖然她早在二十芳華時便除了樂籍,但經此打擊,薛濤終身不嫁,抑鬱而終。

望江樓上箋箋詩
 這座「望江樓公園」,就是薛濤生前居住的地方。

 園內高達卅餘米的「望江樓」,又叫「崇麗閣」,早期曾經是成都的地標,女詩人薛濤曾在這兒留下很多哀怨動人的詩句。

 望江樓有一副對聯,寫來俏皮有趣,它是這麼寫的﹕
 望江樓,望江樓;望江樓上望江樓。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景萬年,月影萬年。

 薛濤生前與節度使或詩人酬酢賦詩時,是寫在深紅色的松花小箋上,人稱松花紙,後人附和引證,便說薛濤還會「製紙」,如此一傳十,十傳百,薛濤便成了會製紙的詩人才女,果真才情俱佳,學什麼會什麼呢﹗
 望江樓公園裏,就有一座建得古色古香的「薛濤井」。這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重要遺跡,明初至明中葉時,蜀蕃王在這兒取水製薛濤箋,民間便開始叫它為薛濤井,後來清康熙皇帝又親手寫下「薛濤井」三個字,它就更成為後人憑弔女詩人的地方。

 聽說薛濤井的井水甘冽可口,在抗戰期間,許多公司機關及尋常百姓家,常跑到這兒來取水燒茶烹煮。自此,薛濤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造型典雅的「浣箋亭」是在清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由四川布政史和成都知府籌建的,這當然也是和薛濤製箋有關,咸豐初年被毀,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重建,紅柱青瓦古樸莊重。

吟詩樓 向黃昏
 臨著淙淙的錦江,又是一棟別具風木的「吟詩樓」,它的興建(一八一四)和重修(一八九八)與前面提及的浣箋亭一樣,都是嘉慶和光緒年間的大手筆。薛濤晚年住碧雞坊,便建了這個精巧典雅玲瓏有緻的吟詩樓。

 吟詩樓有樓梯可以拾級而上,及至樓頂,俯望漣漪細緻的錦江江面,耳聽園中裊裊悠揚婉轉的樂音,遙想當年薛濤在黃昏晚年,倚欄清歌,作詩遣懷,消磨多少寂寥時光﹗
 我想,薛濤是不會寂寞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薛濤的故事仍感動了許多人,不遠千里地去探望她、親近她﹗
  【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