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樂聞樂思/古典且浪漫 自由而快樂


前天鋼琴家薩洛(Alexandre Tharaud)在台中和台北,與赫比希(Gunther Herbig)和國家交響樂團合奏了精彩的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這是非常可愛,宛如香檳不斷冒泡的音樂,也是樂團的管樂協奏曲。當然,還有微妙複雜的和聲,需要細心處理調整。
德布西就不會寫作這樣的作品,雖然他們常被說到一起。就表象觀之,德布西和拉威爾確實很像。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創作常選相同主題,甚至也曾用相同和聲,但本質仍相當不同。論及技術,拉威爾的和弦其實比德布西複雜,只是將種種奇特聲響包裝於美好框架之內。德布西的概念則永遠前衛,眼光始終看向未來。
德布西和拉威爾的對比,相當程度也是華格納和布拉姆斯。當年兩人處於對立陣營,前者革命後者傳統,看似擁護不同美學。但論及音樂筆法,其分歧卻沒有一般人想像地嚴重。布拉姆斯曾說華格納的諸多追隨者都是「贗品」,他才有真正的華格納風格—如果檢視布拉姆斯的作曲技巧,的確可以發現他用了諸多激進大膽,當年除華格納之外無人寫出的複雜和弦。只是作曲家將其藏於古典外衣之內,一般人不易察覺罷了。
同樣是德國作曲家,如果欣賞比布拉姆斯年長九歲的藍乃克(Carl Reinecke),或是比他小五歲的布魯赫(Max Bruch),聽到他們宛如舒曼與孟德爾頌混合體的寫作,必能更感受到布拉姆斯的卓越、先進與特別。
布拉姆斯是少年老成的音樂奇才,作品異常成熟,也是鋼琴演奏大師。他和華格納一樣尊敬貝多芬,對古典、巴洛克、文藝復興音樂亦有深刻鑽研。對昔日經典的深厚學養,也讓他如同孟德爾頌,寫出十九世紀最好的合唱創作。布拉姆斯重新詮釋了古典形式和絕對音樂的傳統,加以澎湃而洗練的浪漫情感與匈牙利的吉普賽民俗素材,是嚴謹且迷人的音樂巨擘,變奏技法之高更是一絕。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認為布拉姆斯對管弦色彩毫無想像力,但聽聽他的《第三號交響曲》,那宛如火山熔爐一般的聲響,仍是只此一家、唯有布拉姆斯才能寫好的大氣與燦爛。
在華格納過世後不久發表,《第三號交響曲》首演時的確惹了些風雨,音樂卻讓反對他的人閉嘴。這是布拉姆斯的顛峰之作,樂曲中暗藏的「自由但快樂」(Frei aber froh)信條,三對二的節奏遊戲,舒曼《萊茵》交響曲的引用,以及詩意雋永的結尾,都讓此曲成為十九世紀後半,最古典也最浪漫的印記。
八十三歲的赫比希,周日要帶領國家交響樂團繼續挑戰這首經典。讓我們拭目以待,老大師精湛的詮釋智慧。
5/25 (日) 19:30 赫比希指揮國家交響樂團
浪漫德意志
【2014/05/18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樂聞樂思/古典且浪漫 自由而快樂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683383.shtml#ixzz32E2Z6q4U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