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盛大與精緻 都可豐富無比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3/9/17
一般而言,在台灣有兩類音樂作品很難賣:超大型管弦樂和室內樂。
這結論稍嫌武斷,就票房結果觀之卻是事實。前者輸在知名度:超大型管弦樂上演不易,費盡千辛萬苦勞師動眾,最後也只是賠本,那為何要演?但愈是不演,國內愛樂者對其認識也就愈低,甚至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大型作品;一般愛樂者大概只知馬勒《第八號交響曲》規模龐大,而這也是拜其標題《千人》之賜。要是了解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的編制,大概只會瞠目結舌,即使那是如此知名的作品。惡性循環之下,當然就是超大管弦樂曲在台灣愈來愈難上演。

可既然如此,識貨的愛樂者就更該把握機會。像周六NSO開季音樂會要演出的理查史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若完全按照樂譜指示,竟需要125位樂手演奏!相較於貝多芬交響曲70人左右即可的規模,可以想像演出當下,國家音樂廳整個舞台都將被塞滿!

為何作曲家要用這樣多樂器,要求如此盛大的編制?唉,因為這是寫「阿爾卑斯山」呀!草原花海、瀑布河谷、雲海冰峰,凡此種種,作曲家都以音符描寫,甚至還要寫日出日落和雨暴風狂,陰晴萬象皆備,雷鳴器和風聲機都得出動,可說阿爾卑斯山有多壯觀,樂曲就寫得有多盛大。更精彩的是史特勞斯寫風景也寫人情,這是自然與人文的經典融合,讓人讚嘆也令人感動,不愧是交響樂聖手的顛峰之作。1981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錄製的《阿爾卑斯交響曲》,成為史上第一張壓制出的CD。或許正要如此具代表性的經典,才能撐得起這劃時代分水嶺的資格吧!

大型交響樂難賣已經很可惜,而室內樂幾乎永遠難賣,更是讓人錯愕。沒辦法,有那麼多人認為學樂器就是學音樂,對自己的演奏都沒有任何概念,又如何去聽別人的演奏,甚至還要彼此合奏合作呢?

可學習永遠不嫌晚。多聽室內樂,實際欣賞室內樂現場演出,絕對能大幅增進對音樂與演出的了解。更何況許多室內樂作品,所要求的演奏技巧其實非常艱深,甚至不亞於協奏曲。以這次要在誠品松菸表演廳演出的法國名團莫迪里亞尼弦樂四重奏而言,所排出的拉威爾《弦樂四重奏》就是難到讓人目瞪口呆的作品。這是最小巧的交響樂,也是最高招的協奏曲,可那美得不可思議的旋律,卻又是一切辛苦的回報。

中秋連假的周末,給自己吃一塊滿足但不會發胖的心靈月餅吧!

‧ 9/21(六)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NSO開季音樂會

‧ 9/21(六)、9/22(日) 19:30 誠品松菸表演廳 莫迪里亞尼弦樂四重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