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樂聞樂思/匈牙利旋律考

六月底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邀來匈牙利鋼琴大師朗基(Dezső Ránki)演奏巴爾托克《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加上三月首度訪台的另一名家席夫(András Schiff),匈牙利當代鋼琴三傑中就來了兩位,希望有朝一日最後一位科西斯(Zoltán Kocsis)也能來台獻藝,讓台灣樂迷親賞他們各自不同又皆卓越過人的演奏藝術。
提到匈牙利,我想凡是聽過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的人,一定會對其中的〈匈牙利進行曲〉印象深刻。而那突出的曲調,又可在李斯特《第十五號匈牙利狂想曲》聽到。如果你更仔細一點,就會知道那叫做《拉科齊進行曲》(Rákóczi March)。
為何〈匈牙利進行曲〉會如此有名?此曲原始曲調並不是進行曲,十八世紀時原曲調曾在拉科齊親王與奧地利對抗的戰役中演奏,因此被稱為「拉科齊之歌」(Rákóczi-nóta)。後來著名的匈牙利吉普賽小提琴家畢哈里(János Bihari)以西歐藝術音樂的和聲與形式改編成進行曲,因而成了《拉科齊進行曲》。但這《拉科齊進行曲》和原本的「拉科齊之歌」,其實已有相當大的不同。
但追根究柢,「拉科齊之歌」旋律又來自何處呢?根據巴爾托克考證阿拉伯-波斯的「長旋律」的流傳,他認為「拉科齊之歌」正是「長旋律」的匈牙利形式。「它可能來自鄰近的立陶宛人(拉科齊正是從匈牙利東北方的立陶宛開始起義,在那裏匈牙利、立陶宛和羅馬尼亞的語言地界有著共同的邊境),也可能直接來自征服者土耳其人。」
因此,巴爾托克的結論是,《拉科齊進行曲》有「源自阿拉伯-波斯長旋律的要素、東歐-匈牙利要素和中歐藝術音樂的裝飾性動機……它們改變、融合、統一後,終於形成了一首在精神與特點方面都無法否認地是匈牙利風格的名曲。」雖然這樣的匈牙利音樂是城市化,偏向人造式的匈牙利音樂,而不是真正發自匈牙利,深植於農民心裡的匈牙利音樂,不過要說匈牙利的代表旋律,《拉科齊進行曲》絕對是其中一曲。至於匈牙利農民音樂又會是什麼特色?我們可從作曲家高大宜或巴爾托克的作品中得到概念,後者的民歌運用更為多元,技巧也更高超,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一首《拉科齊進行曲》,揭露這個國家豐富多元的文化內蘊。看完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不妨多找些匈牙利音樂來欣賞,抽絲剝繭,找到真正的匈牙利。
【2014/07/06 聯合晚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