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文化趨勢》藝術美學 液體化時代

杜十三/聯合報 2009/01/22

越來越多反應二十一世紀新特質的整合行動正以一種超乎「傳統現代主義」的想像,快速而強悍的,有如當年印刷術逼退筆墨書寫的姿態,向聲光電化一片混沌的人類嶄新環境進行或明或暗的偷襲與進占…… 「跨領域」的藝術展演翻身為主流 由於後現代主義的激烈磨擦,促使美學溫度的上升,使得原本是文學、繪畫、戲劇、舞蹈、音樂、雕塑、建築、電影等八大藝術各自為政、互有界線的固體化現象,逐漸的在後現代熱潮的浸潤之下,融解既有的範疇。時進二十一世紀,這種藝術美學液體化、界線模糊化的現象正方興未艾的擴散開來,其中尤以當代藝術的表現最為明顯,因此,所謂的聲音藝術、以文字入畫的綜合媒材作品、以詩為主的藝術創作、以攝影結合繪畫等等相較於傳統八大藝術的純粹或是固執的表現,這些「跨領域」的藝術展演風貌,也正大量的在全球的藝術圈裡,由非主流翻身為主流,並且隨著科技的進展,大舉入侵各地的重要畫廊與博物館,甚至進入時尚的家居生活圈裡。 在這些無數的跨領域創作中,其實要以「詩」的歷史為最久,中國數千年來的詩書畫同幅是一例,古代建築的廟宇和民宅,其所配置的門聯、屏風、額匾也是一例,在那個世代裡,可以說舉目都是詩詞,而且都是和書畫、建築、雕刻等不同領域的藝術結合的「跨領域」的詩。可是現代詩呢?大部分的現代詩仍然穩坐在現代主義的躺椅上動也不動,只能以單一文本嚴肅的訴說它艱深的語言,企圖去感動別人。也有人嘗試以新的美學手法找尋不同於傳統的跨領域表現,所得的卻多是一些不成熟甚至畫蛇添足的作品。難得的是,第一屆「台北詩歌節」(2000年)由黎煥雄導演的「詩的變幻」,有幾齣配合音樂獨誦、獨舞和簡單劇情串成的詩劇,令人耳目一新,讓人驚喜。 台灣 從傳統中國水墨書畫開始 其他,在台灣,從事有關詩的跨領域創作的大都是傳統的中國水墨書畫,如洛夫的書法詩,侯吉諒的中國畫,以及李泰祥的以現代詩為歌詞的創作歌曲。再來就是白靈和筆者共同創辦的「詩的聲光」,把詩融入舞蹈、默劇、布袋戲、短劇、武術、相聲等不同領域,雖然還不算成熟,但卻深刻的影響了全台各級學校朗誦比賽的模式,從過去排排站,講求聲音抑揚頓挫的生硬形式,變成了多采多姿的詩歌表演朗誦,一直持續至今。另外,1989年的「因為風的緣故」、1992年的「弘一大師五十年祭」,也都是結合詩與多媒體藝術的大舞台演出。 從「奧地利詩社」到「眼鏡蛇畫派」 在國外,從事現代詩的跨領域創作者,則不勝枚舉,其中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有視覺藝術的,也有聲音藝術的。1997年,筆者親臨參觀「威尼斯國際雙年展」,在奧地利展館的門口看見一個令人驚訝的景象,數萬本比電話簿還厚的詩集堆成小山一樣任人索取,翻開一閱,發現裡面都是一個叫做「奧地利詩社」數十年來的詩的跨領域創作,涵蓋了視覺詩、具體詩、人體詩、朗誦詩樂譜等等,這個以詩為主體的展館,在近百個國家館當中顯得相當熱門,我當下拿了一本,帶回台灣好好欣賞研究。 另一個就是名聞歐洲的「眼鏡蛇畫派」,英文叫做COBRA,取北歐五個都市名字的首字排列而成,如C就是哥本哈根的簡寫,以此類推。「眼鏡蛇畫派」是由北歐五個國家的八名畫家、建築師與詩人共同組成的,其中詩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共同討論、共同創作,由建築師和畫家把詩人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同時詩人、建築師也學著畫畫和寫詩,有如一個有機的跨領域創作團體,在歐洲藝壇取得相當獨特的地位。此畫派曾在北美館展出,獲得讚賞無數。 「環境詩」與「地景詩」 個人方面,美國近代詩人Marcel Broodthaers以他精采的詩文結合現代裝置藝術的「環境詩」創作已經受到國際藝壇的肯定;蘇格蘭詩人藝術家David Tremlet和Hamish Fulton的地景詩受到了矚目和喝采;義大利的新潮名詩人Magdano Mussio等人仍在孜孜不倦的從事視覺詩的研究。在聲音方面,美國詩人Laury Anderson以其獨創的朗誦音調,配合簡單的音樂節奏表現出現代詩的音韻之美,同時強化了詩的意象,可說是當今詩壇的異數。 依筆者觀之,「詩的跨領域創作」在台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詩人們除了可以多多觀賞現代藝術的展出,何妨也拿出膽子來試試。當然,純粹的文學詩經由多元化媒介的「再創作」之後,或許就像小說改拍成電影一樣的不能完全「忠於原著」了,重點是,在一流的翻譯都很難「忠於原著」的情況之下,我們為何不能把這些經由再創作或是原創的跨領域詩藝術,看成是詩的多元文本(text)來欣賞呢?更確切的說,在不可避免的後現代主義波詭雲譎之下,各種原本獨立的藝術界線正在消除之中,不僅詩和其他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的界線正在消除,戲劇和表演藝術界線正在模糊,即使是音樂和語言、繪畫與裝置、裝置與建築……越來越多反應二十一世紀新特質的整合行動正以一種超乎「傳統現代主義」的想像,快速而強悍的,有如當年印刷術逼退筆墨書寫的姿態,向聲光電化一片混沌的人類嶄新環境進行或明或暗的偷襲與進占。 「互動網路詩」將與純文字詩並現爭榮 以此趨勢觀之,可能不出二十年,現代詩除了艱困的保留某些優秀的純文學面貌之外,將難得有更多的作品。試想,當所有的紙本印刷品因成本高昂被網路高科技逐步取代或稀釋之後,純文字的詩也將進入網路,以多媒體的面貌和讀者相見,近幾年興起的「妙繆廟」網站即是一例,該網站把純文字的文本經過多媒體創作之後,呈現了「互動網路詩」的全新面貌,較諸純文字詩來得動人而深刻。像這樣,未來將難免有更多的現代詩作品,像中國筆墨時代的詩被轉化成為書、畫、戲曲「再創作」的素材一樣的,變成現代藝術家、詩人再創作以及互動創作的素材,而以迥異於印刷字體的形貌,更具體、更活潑的在未來的嶄新環境中,融入各種藝術的表現與聲光電化的材質而立體起來,甚至還可能以「新詩中的新詩」的新姿,和現代文學純文字詩在未來詩壇上同時並現或者爭榮競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