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樂聞樂思/台北市需要新音樂廳嗎?


焦元溥/聯合晚報/2014/9/23
據報導,原定台北市市議會舊址,經議員杯葛,在新招商文件中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使用空間確定全被刪除,未來北市交將不會進駐,該地將改建「多功能展演廳」供民間團體使用。
這則新聞以及後續報導,暴露出許多嚴重的不專業。比方說某議員認為,某場館給某一單位所用「很不公平」,竟不知一個演出場館可以是好幾個單位的駐團地。比方說倫敦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就是倫敦愛樂(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愛樂樂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啟蒙時代管弦樂團(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和倫敦小交響樂團(London Sinfonietta)等四個樂團的駐地。這些資料不用出國考察,上網搜尋一下即可獲得。台北市建新音樂場館供北市交作為駐團地,並不表示該場館就只能為北市交所用。該議員搞不清楚狀況,甚至以「台北市交要每天練習,會佔用太多場地時間而無法開放大眾使用」為由反對,那不是智能低落、問政不做功課,就是刻意誤導,另有所圖。

但回到更根本的議題,台北市需要新音樂廳嗎?就供給和需求面來看,的確需要,特別需要一千人左右的中型音樂廳。國家音樂廳大廳太大(2066個座位),小廳太小(363個座位),導致預期能賣出五百張票以上的演出,主辦單位就全部申請大廳,結果大廳檔期爆滿,申請爆表,但多數演出能賣出一千張票,其實就已相當難得,形成毫無必要的資源浪費,演奏家也必須常面對空位數達一半的音樂廳。

這是賣座不好嗎?我不認為。仍以倫敦為例,倫敦南岸中心有約2500席的皇家節慶廰(Royal Festival Hall),但多數獨奏和室內樂演出,都在旁邊約900席的伊莉莎白女王廳(Queen Elizabeth Hall)—這其實也是最適合獨奏與室內樂演出的場地。目前於國家音樂廳大廳演出的節目,一半以上其實都該在一千人左右的中型音樂廳舉辦。興建中型音樂廳,本來就切合實際需求,甚至已是當務之急。

最後,對於表演活動眾多的城市而言,無論如何都該興建專業場館,絕對不要再蓋什麼「多功能展演廳」。所謂「多功能展演廳」,就是另一個「中山堂」之類的複合功能場地。對戲劇表演而言,舞台機動縱深不足;對音樂演出而言,音響效果簡直難堪。「多功能」的意思就是「沒功能」,樣樣都有就是樣樣都差。台北市已經蓋了專為戲劇演出的場館,現在又迫切需要中型音樂廳,怎能走回頭路去蓋自欺欺人的「多功能展演廳」?議員油嘴滑舌也該有個限度。

台北市要不要蓋新音樂廳,或在哪裡蓋新音樂廳,當然得經過多重考量,但請議員拿出專業。否則身為首都議員,問政水準卻低落至此,豈不是國家之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