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樂聞樂思】第17屆蕭邦大賽場內觀察(一)


焦元溥/聯合晚報∕ 2015/10/13
五年一度的蕭邦鋼琴大賽,於上周進行到第二輪。由於筆者正好在華沙聽比賽,因此借用本版面略述心得,也作為現場報導。蕭邦作品人人愛,想要彈好卻相當困難,因為那是所有悖論的總和—形式古典卻承載浪漫內容,筆法嚴謹又要求即興,演奏蕭邦需要高超技巧修為,但表現他的作品卻必須自然。截稿時第二輪進行到一半,但就參賽者目前表現,我們可以得知:
一、手指不好固然難以彈好蕭邦,腦子不好更是萬萬不行。參賽者的技巧修為雖然很容易分辨,但是否能夠在音樂中思考,提出自己見解,其實一樣清楚分明。僅有技巧卻無能力表現音樂,最後也只能被淘汰。技巧需要練習培養,思考也是。若是從小就不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用腦的習慣,長大後突然想要獨當一面,根本是緣木求魚。
二、音樂評論雖有主觀成分,更多則是客觀標準。樂曲分句是否合宜,和聲判別是否正確,對位線條如何呈現等等,都可從樂譜研讀中得到一定規範。可嘆的是不少演奏者毫不關心作曲家原意,甚至連基本節奏或音符都判讀錯誤。我們不必把作曲家當成上帝,但一般而言,作曲家通常比我們了解音樂。以蕭邦這個例子來說,他也比絕大多數演奏者都要了解鋼琴以及其演奏藝術。面對比我們懂那麼多的大師,我們理當心懷敬意,認真鑽研其所留下的訊息,而非一味自以為是,全憑個人感覺演奏。心誠則靈,反之亦然。若對樂曲缺乏尊重,結果通常也就立即回報在自己的演奏當中。
三、鋼琴技巧有許多面向,最不該忘記的就是美好的聲音。明明同一架鋼琴,為何不同選手演奏,音色差異竟如此之大?琴音音色與聲音凝聚力,在幾秒鐘內就忠實告知演奏者的技巧修為。外行人聽到快速和大聲就以為好,而我期待聽眾都能由外行變成內行,能夠領會鋼琴演奏藝術的根本:用鋼琴唱歌與說話的能力。
四、比賽通常有地主國優勢或保障名額,這次蕭邦大賽看來也不意外。說來尷尬,比賽中把蕭邦演奏地最差的一群人,偏偏多是波蘭參賽者。我實在不認為如此程度竟能出現在國際賽事第二輪。接下來的第三和第四輪是否也會有地主國保障名額,就讓我們持續觀察。
目前看來,本屆蕭邦大賽雖不乏其他國際大賽優勝選手參賽,但就實際演奏水準而言,似乎沒有五年前眾家好手爭相湧現的盛況。第二、三輪最後結果如何,我們一周後一同揭曉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