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樂聞樂思】檸檬與檸檬渣


焦元溥∕聯合晚報 2015/10/06
五年一度的波蘭蕭邦鋼琴大賽,本周又要再度於華沙登場。
比賽得名究竟代表什麼?答案是因人因地不同。對於上屆得主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而言,雖然奪冠絕對難得,但對其祖國—人才輩出的俄羅斯—而言,這也算不上太特別的事。阿芙蒂耶娃自己也始終警醒冷靜,不只每年端出新曲目,不斷挑戰自己,私下更持續和諸多名家研習討論,不因得獎而自滿。

如果只看經濟收益,那阿芙蒂耶娃顯然「賠了」,但她就是全心熱愛音樂的演奏者,誠懇專注為音樂奉獻。對她而言,名聲和財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持續進步,如何持續鑽研她深愛的音樂。就現實而言,鋼琴家的「可取代性」太高,除非被捧成明星,否則多數曲目實在難說「非你不可」。明星光環,就是在製造「非你不可」的獨特性,但這其實和音樂無關。若不能夠以演奏本身證明自己的價值,明星光環再亮,終究是虛幻浮影。

這樣的故事我們已經看得太多。我所敬重的鋼琴大師薇莎拉茲(Elisso Virsaladze)就說:「現在音樂界很可悲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音樂經紀人根本不懂音樂,他們只是商人而已。當然,音樂經紀人必須是商人,但如果不懂音樂,音樂家在他們眼裡不過就是商品。他們剝削音樂家,像擠檸檬一樣把音樂家榨成汁,但得到果汁後,他們可不管音樂家是否已經變成渣滓。擠不出汁來就往垃圾桶丟,再去找下一個檸檬來榨。」

可嘆的是許多年輕有才華的音樂家,對人生規劃毫無概念,浪費自己的天分與多年辛勤努力,得獎後只在乎賺錢,還是炒短線的追名逐利。或許因為和西方藝術仍有距離,在華人世界,音樂比賽像是成王敗寇的競技場:一般聽眾沒有程度判斷演奏良窳,也不關心音樂家的長期發展,只是一窩蜂人云亦云地瞎捧起鬨。演奏家若不能為自己找到定位,任憑家人親友或無良經紀公司左右,被一時唾手可能的經濟收益迷惑,那無論原本天分有多高,最後也只配當檸檬渣,待在垃圾桶裡。

上次聽阿芙蒂耶娃來台演出,說實話,我並不「享受」—她彈得非常好,嚴謹扎實面面俱到,但我覺得她給自己太大壓力。別人得獎後往往得意忘形,阿芙蒂耶娃得獎後卻戒慎恐懼,不要辜負蕭邦大賽對她的肯定。不享受名聲,卻承擔責任,對於這樣的演奏家,除了支持,我更是祝福。

十月底她將帶來蕭邦和普羅高菲夫,包括後者最為豐富壯麗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衷心期待她的演出。

10/25 (日) 14: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蕭邦與普羅高菲夫 阿芙蒂耶娃鋼琴獨奏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