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溥/聯合晚報2009/5/12
即使已見怪不怪,每次聽到這些言論,我仍感到錯愕。
日前李雲迪來台演奏,曲目包括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面對記者詢問關於前輩大師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和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等人的詮釋,李雲迪表示:「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提出新的觀點。」
這樣的話,已不只一次從中國鋼琴家口中出現,郎朗和沈文裕也都說過類似言論,前者甚至在電視上以「舔屁」一詞謂西方樂團都要巴結他(奇怪的是,他們也只敢在中文世界說)。但我心裡想的,卻總是其他音樂家的審慎自知,以及那些真正達到超越性成就的當代英雄。
不要說拿許多五旬以上的大師來比;四十歲以下的鋼琴家中,紀新(Evgeny Kissin)足稱擁有當今最面面俱到的技巧,但即使天分絕佳,他仍日夜苦練,且從不曾說出「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的蠢話,雖然他的確已達到超越性的成就。「我們不是沒能力批評,也不是盲目崇拜大師,而是知道沒有前輩就沒有我們。如果對經典缺乏認識,對過往成就毫無尊敬,又如何能成就自己的藝術?有榜樣在前,我們若能僥倖提出超越性的成績,其實是理所當然,更何況我們往往還達不到前人的成就!」我永遠不會忘記,也是鋼琴老師的紀新媽媽,在聽到現今鋼琴家自吹自擂時,那發自內心的深深感嘆——即使這根本是常識。而有母親如此,也難怪紀新會不斷進步。
或許如此自我感覺良好的言論,在對霍洛維茲與李希特等前輩名家無知的彼岸,能夠引起諸多無腦琴童與家長的注意(郎朗首本中文傳記中,作者甚至把黑髮黑眼的俄國猶太人紀新(基辛)都寫成「金髮瓦藍眼睛」的蘇聯神童,程度可見一斑),但我真心希望在台灣,習樂學琴者能有耳力分辨良莠,向真正的好榜樣效法。
至於李雲迪,一個在德國學琴五年卻不會也不學德文,年紀尚輕卻以同一套曲目行走四、五年的演奏者,其修養能否讓他提出新觀點,就讓我們持續觀察。但從他近年演奏屢屢出現的含糊不清音群與破綻百出技巧看來,若真要言出必行,在技術上超越霍洛維茲和李希特,我們只能盼望奇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