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中世紀教會歷史專題(20-1)中世紀的修道主義

基督教論壇報2002/11/1
 【作者:蔡麗貞】   
修道主義興起的原因

A﹑受希臘文化二元論影響─重靈魂﹑輕肉體

修道主義認為靈魂是比較聖潔﹑高級的部分﹔身體是有罪的,比較低級的成分,所以需要藉著禁慾,將靈魂從身體的牢獄﹑囚禁中解救出來。一個追求長進的基督徒,應輕看身體的需求或物質的享受,因此禁慾主義成為基督徒追求敬虔的一個指標。

B﹑教會世俗化

基督信仰國教化以後,教會開始世俗化,神職人員也逐漸腐化,大批的異教徒湧進了教會,信徒的品質低落。一班有志之士,想跟世俗的宗教分離,出世的思想逐漸提升。

追求更親近神

C﹑信徒追求與神親密關係的管道

當時教會的公共崇拜儀式化,使得有心追求的人,得不到滿足,嚮往追求個人跟上帝更親密的關係。就如今天教會所流行的敬拜讚美潮流,也是因不滿傳統教會沉悶的敬拜。

但是我也可以預見,如果敬拜讚美搞得太花俏﹑熱鬧,總有一天會再重新流行平靜﹑樸素的聖歌。譬如中世紀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又稱為素歌(Plain Song),原是單調﹑樸素的聖歌,未料廿世紀末,它竟然登上了流行歌曲的排行榜首,令人嘆為觀止。

修道主義的發展路線

A﹑東方的發展

東方的修道主義創始於埃及。有一位信徒安東尼,領受了馬太福音十九章21節,耶穌對那一位少年官所說的﹕「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開始離群索居,過著嚴峻克己的生活,後來仿效的人漸多,分成獨居式以及群居式的修道主義。

然後,又有人起而改革,在埃及的南方創立第一所團體式的修道院,他們制定崇拜的方式,以及生活的規章,也設立一位院長來管理。不久也出現女修道院。女修道院在古代是先進的婦女運動,使婦女不需要倚賴婚姻也可以生存下去。修道院成為當時,對抗腐化教會制度的一種理想型態。

奧古斯丁修道院規條﹕

安貧﹑守貞﹑順服

東方曾經出現比較極端的修道方式,就是用標新立異﹑憤世嫉俗的方式來修道。東方的修道主義,多以苦待己身的形式出現,既違反基督教的精神,又不合乎人道。譬如有人幾個月不洗澡,把自己埋在泥土裡,一直埋到頸項,達數月之久﹔也有人故意穿荊棘編的衣服…。

反觀西方,修道主義比較近乎人道,比較中庸﹑溫和,而且積極去服務社會﹑救濟貧苦﹑傳福音,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修道方式。東方的修道主義,在型態上比較孤僻,比較個人性﹔而西方,可能受到羅馬人影響,注重秩序,強調訓練,比較有組織﹑團體性。

B﹑西方的發展

1.聖本篤修道院

西方最早有名的修道院是聖本篤,此修道院比較合乎中庸之道,接近人性,優美﹑平和。他們除了每天崇拜以外,也規定修道士都要工作。有一句治院格言﹕「懶惰是靈魂最大的仇敵」,修道士不但在田野工作如種田﹑種菜,養活自己,也在書房讀書,抄寫聖經。

2.奧古斯丁修道院

奧古斯丁修道院是十一世紀,創立於義大利北部以及法國的南部。有三個著名的規條﹕安貧(poverty)﹑守貞(celibacy)﹑順服(obedience),後來在西歐大為廣傳。基本上他們接受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有兩個重點﹕一﹑人在救恩上完全無能為力﹔二﹑人需要上帝的恩典。)奧古斯丁修道院也負起教牧的責任,在醫院裡有重要的服務,馬丁路德早年就在這個修道院潛修。

法蘭西斯大病中信主

3.西篤會

法國另外一個修道院西篤會(Cistercian),強調簡樸﹑克己,後來也傳入了英國。西篤會有一位著名的院長聖伯爾拿(St. Bernard of Clairvaux),是中世紀靈性最好,講道最有能力的傳道人,改教領袖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一致地推崇他,認為他最能夠代表純正的福音精神。

聖伯爾拿常常赴各地,出席教會的重大會議,處理各樣的糾紛。其實修道院與官方教會是分開發展的體系,但是當官方教會腐化的時候,就希望修道院替他們協調衝突,因為修道院通常比較高超,比較被人信服。

4.道明會

西方最有名的是兩個修道會(Friars),即中國信徒所熟悉的道明會和方濟會,他們都曾經先後傳入了中國。

道明會的創辦人道明(Domini),是西班牙人,他主要的負擔是要幫助異端歸正。方濟會跟道明會的特點,都是安貧及傳福音。

5.法蘭西斯修道會(方濟會)

法蘭西斯是十二世紀的義大利人,乃父是富有的布商。法蘭西斯年少時,放蕩不羈,生活萎靡,個性浪漫,常騎著一匹白馬,身穿美衣,四處閒蕩。曾經神氣地加入了十字軍東征,可惜不久就受傷回來,在一場大病中信主,生命有很大的轉變。

深入回教地區宣教

大約一二○八年,法蘭西斯在教會崇拜時,馬太福音第十章,耶穌差遣十二個使徒的話,如號筒般臨到他,法蘭西斯就決志出外宣講福音。出外時,身上不帶著錢,過著絕對貧窮的生活。後來跟隨的人愈來愈多,都立誓過貧窮的生活,而且兩個兩個出去傳福音,沿門托缽,隨走隨傳,幾乎是主耶穌時代門徒的翻版。

法蘭西斯曾經追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進入回教地區,在土耳其王的面前,侃侃而談,讓土耳其王印象深刻,甚至派軍隊護送他回去。當時基督徒宣教士能深入回教地區,且能全身而退,活著回來,簡直就是神蹟。後來教皇批准,成立了正式的修道會。

法蘭西斯修道會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安貧。認為財物是身外之物,財主進天國,就好像駱駝穿針眼。有一次法蘭西斯睡覺時,房子失火,他在匆忙中,搶了一條毛毯就衝出去,後來又將毛毯送回現場,並向兄弟道歉,說他不應偷這塊毯子。法蘭西斯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他甚至不許廚師做泡菜,不需為明天憂慮﹗所以韓國教會大概不會太欣賞法蘭西斯。

修會的第二個特色是崇尚自然,泛愛萬物。法蘭西斯有一首名歌「太陽頌」,或稱為「萬物頌」,對自然界的萬物有很親暱的感情與稱呼,譬如稱太陽為太陽哥哥,稱風為風弟弟,月亮是月亮姊姊,大地是地母親,火是火朋友,水是水姑娘,這種泛愛萬物的精神,在其作品中表露無遺。

法蘭西斯喜愛接近大自然,喜歡跟動物相處。有關他的傳說很多,信不信由你﹗有一次,他向街道上的人傳福音被拒,他很失望,就轉向一群鳥兒講道,鳥兒居然乖乖的坐在那裡聽他傳福音。相傳他也曾經用一篇道來馴服狼群…。

第三修道院﹕在家裡修道

法蘭西斯的禱告詞很令人動容,二○○一年台灣的國家祈禱會,陳水扁總統還引用法蘭西斯的禱告,歌詞如下﹕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的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信心,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的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的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了歡愉。哦,主啊﹗求你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

方濟會與道明會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注重學術。在各大城市工作,有很多大學的教授﹑神學家是屬於這兩個修道會。譬如中世紀,名氣僅次於奧古斯丁的神學家多馬‧阿奎那,就是屬於道明會。由於他們學有專長,常被教皇聘為異端裁判所的成員,成為教皇壓制異端最有力的助手。這是當時道明跟法蘭西斯創會時,始未料及的。

6.第三修道士

方濟會與道明會,又為平信徒設立另一種修道方法,信徒不必出家,在家裡就可以修道,很像佛教的「居士」,他們不須放棄原來的財產,可以一面從事俗務工作,一面遵守教規,實行比較嚴格的靈性操練,力行禁食﹑禱告﹑施捨﹑行善等。

所以,從此時開始,屬靈操練﹑晉身追求,不再只是少數修道士的專利,我們稱此為「第三修道士」,是別於男修道院﹑女修道院的第三種修道方式,所有的信徒都有機會修道,只要他願意。(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老師)(待續)



討論題綱

法蘭西斯的禱告詞給你什麼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