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中世紀教會歷史專題(21-1)論神秘主義(上)

基督教論壇報2002/11/15 【作者:蔡麗貞】  


神秘主義的定義

神秘主義是一種哲學,就是藉著個人的宗教經驗,去直接認識﹑經歷上帝。中世紀的神秘主義,認為透過聖經的知識是比較間接的知識,他們渴望直接認識神,主要是藉著個人的禱告﹑禁食,或領聖餐(即天主教的「彌撒」),或沉思﹑默想…等等,去獲得對上帝直接的認識。

神秘主義在狀態上,有不同的型態和程度。有些人的神秘經歷是剎那之間的,譬如被神的靈大大感動﹑充滿﹔有些是比較持續性的狀態,譬如中世紀有位修女Catherine,曾多次在領聖餐時,進入神秘經歷,長時間地進入忘我﹑與神聯合的狀態,每次可以維持三﹑四個小時。

與上帝直接接觸的經驗

神秘主義並不是基督教獨有的特色,很多宗教﹑文化都有神秘的成分。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1-4節說﹕「我自誇固然無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說到主的顯現和啟示。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裏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這個人應該就是指保羅自己,他說﹕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in the body),或在身外(out of the body),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保羅很少提及這種特殊經歷,而且十分謹慎地描述,因為這種經歷,是超出人的語言所能夠形容,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體會。

德國的學者,為神秘主義下的定義是﹕一種與上帝直接接觸的經驗,而當這些經驗成為生活哲學,以追求與上帝合為一體為目的時,就是所謂的神秘主義。

神秘主義與神秘經歷不同,基督徒不需排斥神秘經歷,我們一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神秘經歷,如被神的愛觸摸,或被神的愛感動得流淚的經歷,然而卻要避免神秘主義。

神秘主義的起源

神秘主義早在初代教會已經出現。希臘文化的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是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始祖。在希臘文化之前,東方的佛教﹑印度教,也有神秘主義的成分。曾經在校園流行一時的瑜珈術,或者超覺靜坐(Transcendent Meditation),就是其中的一支。這種神秘主義,提倡可以使人見到理性所不能見到的事物,在那個經驗﹑境界中,沒有慾望﹑不安,能看到真我﹑自由﹑不死,已經與天地之靈成為一體,所謂「神成為我,我成為神」,我們稱這種思想為「泛神論」(Pantheism)。泛神論是異教的思想,認為天地萬物就是神,神即萬物﹔神在萬物中,而人是萬物的一部分,所以人也有神性。

十字架的福音

泛神論的謬誤

基督教的神觀,與泛神論是絕對不同的。聖經有些詩篇,譬如一百零四篇,詩人透過神在自然界的作為,邀請我們來欣賞神的尊榮,瞻仰上帝的威嚴與榮美。我們從神供養自然界萬物的奇妙作為,認識神的智慧與豐富。天地萬物是神所造的,但是萬物卻不可能是神。

有些基督徒在追求神秘經驗時,也會有與神聯合的經歷,甚至認為神在我裡面,我在神裡面。遇到這種景況時,要很小心的解釋,因為所謂與神聯合,應該是指在愛中與神聯合,而不是指本質上的聯合。因為人是受造之物,而神是造物主,人雖然有神的形象,可是人卻不具有神超越的本性。

基督徒即使努力追求超凡入聖的境界,依然是受時空限制﹑有生老病死的受造物,抹煞造物主與受造物的區別,是異端的說法。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就是提倡人人都有神性,人人都可以成為上帝,人人都有神性的潛能,這是混淆神與人本質的區別。摩門教也是如此,認為上帝也是從人變來的,人人裡面都有神性,人人都有成為上帝的潛能,這是與聖經明顯衝突的思想。

神秘主義除了追求最後與神合一的目標以外,有時也會有一些附帶的神秘經驗發生。譬如見異象﹑魂遊象外﹑做異夢…等等。不過神秘主義的大師,通常視這些神秘經驗為比較次等﹑次要的經驗。認為與上帝聯合才是最高的境界。基督教的特色應該是十字架的福音,而不是神祕的經歷。(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老師)(待續)

討論題綱

試述基督神觀與泛神論的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