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教會歷史專題(28-3)細說宗派主義(下)

  基督教論壇報2003/4/30【作者:蔡麗貞】  


預定論的挑戰

馬丁路德的摯友墨蘭頓發現聖經講到「人的回應」時,也蠻有彈性的,也很強調人的責任。十七世紀的亞米念所持的看法,跟墨蘭頓很接近,他的看法影響到十八世紀英國的約翰衛斯理。他們都承認,如果沒有神的恩典,如果沒有聖靈在人的心中動工,沒有人可以認耶穌為主,沒有人可以得救。但是神的預定,並不是那麼死板,神仍然給人回應的空間。

人有可能抗拒救恩

首先是人有抗拒救恩的自由。使徒行傳七章51節﹕「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可見聖靈的感動,人是可以抗拒的,人的自由意志仍然有功效。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9節﹕「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若非聖靈的感動,沒有人能夠認耶穌為主,但是人會消滅聖靈的感動,所以人可以抗拒神的預定。

不過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小心,並不是說人可以用自由意志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人的自由只是表現在負面的抗拒﹑消滅聖靈的感動上,至於正面的接受救恩﹑相信耶穌,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所以說,神是最大的贏家,我們得救,自己一點功勞都沒有﹔可是如果我們不得救,自己要負消滅聖靈感動的責任。

救恩可能失落

另外,墨蘭頓和亞米念也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觀點。希伯來書六章4-8節﹕「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這些人明顯已經重生,已經有聖靈的印記,可是仍然有可能失去救恩。

希伯來書十章就有很大的吊詭,十章12節﹕「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但是到了26節卻說﹕「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一方面耶穌的救贖,是永遠可靠的贖罪祭,可是另一方面,這個贖罪祭可能會失落,所以我們要儆醒,不要濫用恩典,不要故意犯罪,免得失去救恩。

結論

初代的教會已經面對宗派林立的現象。教會領袖俄利根在答覆教外人士質疑時,曾說過,任何一門學問,如果對人類很重要,很有貢獻,那麼一定會產生派別,譬如醫學﹑哲學,當然也包括今天的物理學或數學…等等。俄利根認為宗派現象是健康正常的現象,我個人也同意,宗派的不同,正反映了聖經真理豐富而多元的特質。

我們在基要的信仰上,要堅持一致性,可是在次要的問題上,可以接受聖經多元的解釋。多元性(Diversity)與一致性(Unity)是聖經真理兩個最基本也是最優美的特質,掌握這兩個特質,可幫助我們的解經與事奉既中肯又寬廣。

聖經所禁止的是分門結黨﹑互相攻擊。教會若能避免宗派間的批評攻擊,以積極的態度彼此欣賞補足,相信對福音事工必有大益。(待續)(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老師)



小組分享

1.宗派和異端有何不同﹖如何處置﹖

2.預定論對教會的福音事工究竟是助力或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