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教會歷史專題(35)希臘正教(二)

  基督教論壇報2003/6/6【作者:蔡麗貞】  

杜斯妥也夫斯基絕境逢生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俄羅斯最具基督教氣質的文學家,神學家巴特很喜歡讀他的小說,認為他的小說裡面,充滿了福音的信息﹕罪人無能為力,需要神的恩典,需要神主動尋找﹑拯救我們這些失喪的人。

描寫人性的軟弱

杜斯妥也夫斯基從小接受嚴格的家庭宗教教育,年輕的時候,因為參加政治活動而被捕,差一點被處決,就在處決的前一分鐘,沙皇的特赦令才來到,當場有受刑人精神崩潰,杜斯妥也夫斯基被遣送到西伯利亞,服役了十年,其中有四年在監獄中度過,這個經驗給他很深刻的影響。

杜斯妥也夫斯基一生服膺聖經,尤其是在被放逐的時候,時常默想聖經﹑閱讀聖經,他重要的作品都浸潤著聖經的精神,所以如果對聖經的精神了解不夠,很難深入的了解或欣賞他的作品。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充滿了福音書的教訓,他在監獄裡面,重新找回了他的信仰,但是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卻為自己的軟弱,長期的與罪惡奮鬥。

杜斯妥也夫斯基有兩個惱人的毛病,第一,好賭成性﹔第二,他有很嚴重的羊癲瘋,每次發作時,口吐白沫,會發出野獸般的吼叫聲。他的一本小說《賭徒》,其實就是他自身的寫照。他為了賭博,傾家蕩產,多次跪在妻子的面前,發誓再也不去賭博了,可是就是無法斷根,他甚至向屠格涅夫借錢還賭債。奇怪的是,不管如何落魄,他的工作能力都大得驚人,從來沒有停止寫作。

挖掘腐爛的高手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所描寫的人類,表現了最深最廣的失常﹑病態及混亂,有人稱他為「挖掘腐爛的高手」,把人的罪性刻畫得淋漓盡致。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兩部名著《罪與罰》與《卡拉馬助的兄弟》,都是以謀殺罪作為題材。他深入刻畫出人犯下了殺人罪以後,心中的自責與痛苦,而最後上帝的真理都得勝了。

墮落與救贖

他的小說在探討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神存不存在呢﹖如果神存在的話,為何允許這個世界有罪惡的存在﹖神為何允許罪惡繼續地挾制祂自己的兒女呢﹖杜斯妥也夫斯基一方面,描寫人類的殘酷﹑醜惡﹑不和諧,可是另一方面,又顯示出人性裡面還是有上帝的良善。

與他同時代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比較,托爾斯泰的作品是道德性的文學,象徵正常﹑秩序﹑健康﹔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是宗教性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反常﹑混亂﹑病態。本來托爾斯泰有些瞧不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可是當《卡拉馬助的兄弟》出版時,卻成為托爾斯泰最喜歡的一本床頭書,一讀再讀﹑愛不釋手。

《卡拉馬助的兄弟》一書中的墮落與救贖

卡拉馬助的兄弟,描述一家四個兄弟,除了老三阿萊沙天真無瑕以外,其他三個兄弟都是生活放蕩的人,三個兄弟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恨爸爸。後來,老二借刀殺人,利用老四來殺爸爸,而老大被捕,老二最後精神崩潰。《卡拉馬助的兄弟》代表的是混亂的俄羅斯,也代表了整個人類的絕望與無助。老大曾經說﹕「人心好像戰場,上帝與群魔在這裡爭奪地盤」。老三阿萊沙和他的好朋友,一位修道院的院長,他們是在迷失的一群人中的兩顆燦爛的光輝的星,他們散發出愛心﹑同情﹑寬恕﹑和平與寧靜的力量,都是耶穌基督忠實的門徒。

苦難中的信仰

有人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是在為教會宣傳,他表示,他並不是用幼稚的方式在為教會宣傳。他認為,俄羅斯人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受苦,不斷的受苦﹑處處的受苦。誠然,俄羅斯的人民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愛耶穌﹑去為基督受苦﹑去跟隨基督。在混亂變遷的俄羅斯社會裡面,教會仍然不失為一股深沉﹑穩定的力量,越是在混亂中﹑越是在苦難中,這股力量就越深植人心。

一九八八年,英國女首相Thatcher訪問俄羅斯,鐵幕終於開放了,世人驚訝地重新發現,東正教仍然深植於俄羅斯的人心中,甚至比西方教會還要深邃。東正教以擁有純正的傳統自居,他們的敬拜儀式莊嚴肅穆,講求神學與敬虔,力行謙卑與忍耐。他們對於基督教界有其獨特的貢獻。

小組討論﹕

1.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人生經歷,如何幫助他去體會福音的真諦﹖

2.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托爾斯泰的作品,各反映基督教信仰中的哪些特質﹖(參楊腓力,《靈魂的倖存者》【香港﹕學生福音團契,2002年】,第六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