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論壇報2009/10/20-22
蔡明亮導演,一個台灣電影創作者,接受法國羅浮宮之邀請以「電影」作品列為羅浮宮典藏藝術品。蔡導演接受以影片創作的意念進入羅浮宮。羅浮宮擁有數量驚人的收藏,地區包括古埃及、波斯、伊朗、希臘、羅馬、歐洲等等地區的藝術品,時間橫跨中古世紀到十九世紀中期的藝術作品,項目包括圖畫、雕塑、素描、陶瓷、織毯、銅器、瓷器、裝飾品、家具、王室珍玩等等精品都在收藏之列。
面對如此雄偉的藝術殿堂,蔡導演猶如進入上千年歷史的藝術時光隧道中,遊走於典藏近四十萬件藝術作品的長廊,花了三年的時間徘徊其間,長期欣賞、持續觀察、細細感受、審慎沉思。他見到一位經常出現在名畫中的美少年—施洗約翰,經過了解施洗約翰背後的故事,導演終於確定了影片的方向,找尋到劇情的主要脈絡,拍攝了這部中文片名為《臉》,外文片名《莎樂美》的影片作品。
聖經故事尋找靈感
「莎樂美」的故事最早的記載在西元前十四年古希臘史書,也曾出現在西元三十年前後,聖經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中。主要談到施洗約翰之死的情節,曾經成為王爾德的劇作,李察史特勞斯的歌劇,許多畫家筆下的畫作,近代為爵士樂工作者編寫樂劇演出,「莎樂美」成為諸多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素材。
這是一個充滿愛情、佔有、人性原始欲望的描述,具有強烈的戲劇張力,蔡導演選擇了這個題材,另加入他創作影片時所常見的元素,包括國語老歌,青少年時期所觀賞藝術經典名片的深刻記憶,經歷生死幽冥之間的神思,以及不斷在他影片出現台北家居生活的點點滴滴,例如電鍋、飯桌,還有幾乎每部影片都會出現的「水患」等。
從電影《青少年哪吒》開始獨居的年輕人,辛苦工作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家,家中廚房竟積水漫延到臥房;《河流》天花板漏水,水將牆壁浸濕,甚至在牆壁流動;《洞》中因為房屋漏水,女主角每天必須頂著盆子坐馬桶,還有其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現「水患」的情節。
《臉》中李康生回到家開水時,水龍頭鬆脫,水噴了出來,讓他手忙腳亂亂成一團。從表面看來,這些「水患」是生活中偶然會發生的「災難」,常常在這些事件中體會到生活的「無常」,如果延伸其中的涵義,可以探討一個獨居者遇上這些事件的感受,或者一個從不溝通的家庭面對事件時不同的態度,從象徵層面看來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讀,也許是慾念、情緒、煩憂或其它,沒有標準答案,每個觀眾可用自己的感受賦與不同的意義。
「水患」鋪陳 引發思考
《臉》中李康生飾演導演,將以羅浮宮為背景拍攝《莎樂美》,希律王由尚皮耶李奧飾演,這位曾經在楚浮代表作四百擊中飾演孩子的演員,當年以童星演出,在大人家庭父母的壓力下,最後跑向大海,在浩翰的大海面前,回過頭來,看著攝影機,留下一個經典畫面。如今他已步入壯年,在影片中飾演希律王。
而法國新浪潮的兩位重要女演員芬尼亞當與珍尼夢露分別在影片中擔綱演出,這些演員都是蔡導演青少年時期,在台灣觀賞影展電影,接受藝術電影洗禮,使他受到最深影響的。而法國最有名的模特兒雷蒂莎卡斯塔則在影片中飾演莎樂美,她舞動著美麗的身驅,唱著三○年代在上海以歌舞成名的歌星張露以及白光的歌曲,老歌的旋律與歌詞都有著那個時代的特色。
對老歌情有獨衷的朋友們,常常是因歌曲感情回到從前,懷念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無法忘懷的過去。影片跨過了空間,超越了時間,由法國美女的口中唱出來,帶來一些荒謬,卻是笑不出來的蒼涼,異質文化的結合也只有在蔡導演的影片裏,創造出這般難得的效果。
羅浮宮永久典藏
二十世紀人類所發展的「電影」,毋庸置疑是這個時代,文化與藝術最具代表性的文明。羅浮宮中典藏著不同時代的藝術品,顯然希望能保有這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品。羅浮宮選擇了亞洲導演蔡明亮,相信是因這位電影工作者,常年一直堅持著電影的藝術特質,足以代表導演不流俗的個人風格。
羅浮宮的主任來台接受訪問時曾說:「在這部影片中各位看不見故事,但羅浮宮卻存在於影片中,這是藝術創作中重要的意義」。蔡導演則在這部被羅浮宮典藏的藝術品中,保有了三○年代的國語老歌、台灣的生活文化、普通的公寓房屋、每個人家都會有的電鍋、為亡者送終的儀式,甚至母親的亡靈與法國女性製片坐在供桌邊,一口一口吃著台灣特產蓮霧,在這部藝術影片中被永久典藏。
拍片期間蔡導的母親去世,影片最後他特別書明獻給母親。影片幾乎是緊密的隨著蔡導演生命的成長過程進行,這些屬於我們的共同記憶與經驗,也同樣被保存在羅浮宮中,正是蔡導作品讓觀眾懾服與讚嘆的執著與風格。
◎高肖梅/社區大學電影欣賞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