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待降節的反思


2001-12-04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王崇堯】 
在基督教的歷史節慶中,有兩個特別的節慶連結在耶穌的出生與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一是待降節(Advent),另一是大齋節(Lent)。基本上,台灣的教會對此兩個節並不重視。一來,所有焦點皆被聖誕節及復活節所取代,二來,台灣的教會並沒有適當情境化的待降季節或大齋節禮拜設計,來營造更長久或更有宗教氣息的聖誕節或受難及復活節。

待降(Advent),此字源自拉丁文advenir,意即(來臨)(to arrive)。此季節是期待主耶穌的來臨直到聖誕節。由於耶穌的來臨己真實在歷史上發生,因此,今日基督教會紀念待降節應有兩個涵意﹕一是回顧過去,紀念耶穌的降生及拯救,另一是讓此拯救記號與現今連結,並展望營造上帝國的拯救直到耶穌再來。

試想,歷史上整個世界是如何的期待拯救,而拯救的根源是立基於耶穌的到來,但也可連結在各個不同地區的人們,在其獨特的歷史情境,例如現今在戰亂中的阿富汗人是如何地期待拯救。

待降季節
傳統基督教會的年曆是從待降節算起,一方面上帝親自臨到,另一方面也是人類新生命的開始。教會史中高盧教會於第四世紀末首先採用待降季節,羅馬教會雖然早在主後三三六年就有聖誕節慶,然而直到六世紀才接納待降節。在五八一年的Macon會議中,羅馬教會以六個禮拜來作為待降季節。後來,西方教會就以聖誕節前的四個禮拜作為待降節的開始,並連結到時二月廿五日的聖誕節及一月六日的主顯節(Epiphany)。

早期的待降節,主耍是與耶穌的神性議題有關。當時的諾斯底派否認耶穌的神性,認為耶穌在受冼時才被接納為上帝的兒子,因此早期的待降─聖誕季節不只重視耶穌的出生,也重視三個博士的來訪﹑耶穌的受洗﹑及第一個在迦拿所行水變酒的神蹟。這些皆在証明耶穌的神性,是上帝的愛子及世界的君王。

早期情境化的聖誕季節
耶穌何時降生事實上沒有人確切知道日期,羅馬教會以十二月廿五日為耶穌的出生日,是與當時在羅馬相當風行的太陽神崇拜(Sol Invictus)有關。羅馬人相信十二月廿五日是太陽達到最短及最弱的日子,由於害怕太陽死亡,羅馬人民在此時期祭祀太陽,期待太陽在冬至之日重生復活。另外,羅馬人也於十二月十七日起進入農業神明Saturn季節,而農業神的工作主耍是迎接太陽神Sun的重生。於是Saturn後來演變為禮拜六(Saturday),而Sunday就成了禮拜天。基督教會轉化羅馬人的太陽節慶期待太陽的重生,為待降聖誕節慶期待耶穌的出生,可說是早期情境化的典範。不過早期的清教徒是禁止慶祝聖誕節,認為其己經與別的宗教混合

在教會禮拜儀式中,聖誕節前的四個禮拜皆是待降季節。在此季節中,教會會準備一個象徵完滿的圓形花盤,放在一個舖有藍色桌巾的餐桌上,藍色桌巾代表微暗微亮,是期待光明的象徵。花盤四週再擺設四根紅色小臘燭及中間一根白色蠟燭。待降節第一主日開始時,教會會點燃第一根紅色蠟燭,象徵光明漸漸來臨,第二主日點燃第二根紅色蠟燭,以此類推直到聖誕節才點燃中間白色蠟燭,象徵基督之光己經到來。

待降節期間可頌讀的經文很多,諸如天使加百列豫言耶穌的出生(路加福音一章26-38節)﹑或馬太福音廿五章中有關耶穌所說的十童女﹑五千﹑二千﹑一千及論審判日子的三個比喻。而前所述的博士來訪或迦拿神蹟也可作為待降經文,顯出耶穌的神性。

季節中的聖徒
另外,西方有些教會也會在待降節期間述說聖徒故事,如於十二月六日紀念的St. Nicholas日。St. Nicholas相傳是四世紀土耳其南部海岸Myra的一位主教,在羅馬皇帝Diocletian期間殉道,由於他生平喜愛小孩及樂於助人而成為兒童守護聖徒。

St. Nicholas的感人事蹟是當Myra的執政官因受賄賂而耍處死三位無辜年青人時,他挺身而出責備執政官,直到他悔悟為止。第六世紀Justinian皇帝在君士坦丁堡蓋了一間教堂紀念他,反而St. Nicholas在Myra受人朝聖的靈龕,在十一世紀被意大利水手偷走到Bari。在那裏諾曼人為St. Nicholas蓋了一間新教堂,使他也成為航海者的守護聖徒。St. Nicholas荷蘭語稱Sinter Class 或 Santa Claus,後來也跟著荷蘭新教徒來到北美新阿姆斯特丹(現今的紐約),再經由資本主義商業廣告的推銷,而成為現今在聖誕季節中不可或缺的聖誕老人。

待降節反思
今年待降節第一主日是從十二月二日開始,以臺灣長老教會為例來說,十二月二日也是台灣教會關懷愛滋主日。台灣教會應可在此主日,設計一個關懷愛滋及期待拯救來臨的待降節禮拜。經由實際關心愛滋患者,來情境化台灣教會的待降節慶,及体驗期待拯救的迫切心境。第二主日十二月九日是普世聖經紀念主日,台灣教會可在這個主日,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來設計一個期待彌賽亞的讀經禮拜﹔在禮拜中我們也可講述台灣人的歷史故事,是如何地期待拯救。

待降節第三主日十二月十六日,也是台灣教會關懷退休傳教師主日。在這個主日,我們可述說這些退休傳教師的事蹟,是如何將上帝國的盼望帶給人們。我們也可邀請一﹑二位退休傳教師來到我們的教會接受表揚,特別是從我們教會退休的牧者。通過對退休傳教師的關懷,我們正在鼓勵年青的一輩繼續這美好的腳蹤。

待降節第四主日是十二月廿三日,正是迎接聖誕節前的一個主日。也許今年的聖誕節慶,我們的教會可改變一下慶祝方式,我們可把千篇一律的聖誕戲劇省略,可把例行公事的聖誕聚餐費用省下來,作為關懷愛滋及退休傳教師的奉獻。然後在聖誕的禮拜中,我們以聖餐來取代聚餐,想想聖誕節(Christmas)的真正涵意不就是在聖餐中紀念基督(Christ's Mass)嗎﹖當現今世紀仍然戰火連綿,我們真的需耍點燃所有的燭光,期待光明來臨,期待和平人君到來。讓活在廿一世紀的人們真的看到盼望的曙光,也讓基督的信仰在待降─聖誕季節期間,成為我們談論思考的話題及生活意義的焦點。(作者王崇堯為台南神學院教授目前旅居英國劍橋)